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人口密度是多少?

人口:约113万人。

人口密度:2462人/平方公里

普陀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以北纬29° 32 '-30° 28 ',东经121° 56 '-123 14 '为界。它以中国佛教胜地普陀山命名。地处长江、钱塘江、邕江交汇处,靠近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等对外开放的大中城市。西北距上海165km,西距宁波73km、杭州210km,西南距温州265km,距台湾省基隆港550km,距日本长治港852km,距韩国仁川港897km,区位优势明显。全区有大小岛屿454.5个,其中30.5个有人居住。海岸线总长831.43公里,总面积673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27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59平方公里。它是一个海洋区域,也是一个陆地社区。

普陀属于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最冷65438+10月,平均气温5.5℃,最热8月,月平均气温26.9℃,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113.5大卡/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

普陀海域辽阔,海水、滩涂资源丰富,包括舟山渔场中街山渔场、洋安渔场,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海洋生物1100余种,渔业资源特别丰富,其中鱼类140种,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蟹类和虾类也有40多种,主要有三疣梭子蟹、哈氏对虾和鹰虾。2005年海水养殖面积达到6.03万亩,主要养殖紫菜、海带、文蛤、蛏子、对虾、蟹和鱼类。大黄鱼人工养殖成功,是海水养殖技术的突破,被科技部授予水产养殖金奖。由于普陀区岛屿周围海滩较多,坡度平缓,渗漏少,适合海盐生产。2005年生产中的盐田总产量为4365438+万吨。

得天独厚的深水港

普陀区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弯曲,形成众多港口、港湾、水道,岛屿环绕,口大水深浪小,淤泥少,不结冰。此外,淤泥质粉土或粉砂质泥底多,腹地可建港口设施,有良好的避风锚地。据调查,全区12-20m岸线水深44km,区内有修船企业59家,分布在马志、陆家嘴、朱家尖岛、桃花、夏之、刘恒等岛屿。是建设深水泊位、停泊巨轮的理想港区。国际航道——下石门航道可允许654.38+0.5万吨级运输船自由进出,20万吨级候船可自由进出。

闻名中外的沈家门渔港是舟山渔场的中心港,也是中国最大的渔港。它与挪威的卑尔根港和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上三大大众渔港。长11.5km,宽0.19-0.17km。是一个东西向多口的峡谷型天然良港,港口面积3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85m平方米。海底平坦泥泞,是理想的渔船锚地、避风港,也是。禁渔期,沿海省市近万艘渔船聚集避风,抢修,补充生产生活物资。港口沿岸有100多家船厂、柴油机厂、锚链厂、石油、渔网、渔具等为渔业生产服务的企业。目前,沈家门港是一个客货运输综合港口。后来居上的旅游业

普陀旅游资源丰富,有沙雕之乡普陀山、朱家尖岛、东方渔都沈家门、金庸笔下的桃花岛,形成了普陀独特的“金三角”。拥有佛教文化、山海景观、渔村风情、海滨度假、海鲜美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景观以海、沙、山、石、洞、礁为主,类型较多。滩涂资源得天独厚,滩涂面积占浙江省滩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每个岛屿的地质以花岗岩为主,经过地壳运动和海水的侵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岩石景观和礁石景观。最著名的有普陀山西天景区、南天门景区、朱家尖岛白山景区、桃花岛安琪峰景区、东海前哨东极岛东福山等。普陀的人文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观音道场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圣地,在中国沿海和东南亚享有盛誉。朱家尖岛打响了“沙雕”的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说是秦代安七圣的隐居之地,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而闻名中外,披上了“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和中国最大的鱼货集散地。近几年更是以海鲜夜排档闻名。

气候情况

普陀属于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1℃,最冷65438+10月,平均气温5.5℃,最热8月,月平均气温26.9℃,日照时数2150.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113.5大卡/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属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

岛屿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996年被授予浙江省第二批小康县(区)称号,1998年被列入沿海经济开发区。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增长86.5%,年均增长16.9%,比同期全省高3个百分点。人均GDP 32378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总收入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49.3%和144.2%,年均分别增长25.7%和25.0%。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40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35亿元,比2002年增长58.3%,年均增长12.2%。四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24亿元,年均增长34.4%。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总的来说,这四年是普陀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稳步发展的海洋渔业

作为国家重点渔区,海洋渔业是普陀经济的重要基础。2006年,全区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总产值31.49亿元。农渔业稳步发展,实现总产值33.53亿元,比2002年增长25.7%;渔业总产量49.53万吨,比2002年下降2.7%;渔业总产值365438+4.9亿元,比2002年增长28.7%。四年间报废拆解渔船918艘,分流渔民4525人,投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543.8+0.7亿元。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建立一批有机茶、水仙花、苗木、水果基地。全区三次产业比重由25.5: 33.3: 465,438+0.2调整为65,438+05.5: 40.7: 43.8,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普陀是鱼虾贝养殖的好地方,滩浅海水流顺畅,营养丰富,海水生物含量高。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面积654.38+0.2万亩。深水网箱、高标准池塘等水产养殖新方式、新技术得到推广。全区水产养殖面积6.03万亩,产量3.85万吨,产值5.93亿元。其中大黄鱼全人工养殖成功,是水产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被科技部授予水产养殖金奖。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

2006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40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29.7%。以造船和水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临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产值11940万元,比2002年增长2.1倍。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值33.2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2倍;船坞修理能力超过654.38+0万吨,中远海运等一批重大造船修理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提高,水产品加工总产值80.26亿元,精深加工比重达到41.6%。规模企业做大做强,产值超亿元企业22家,比2002年增加17家。

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普陀旅游资源丰富。沙雕之乡普陀山、朱家尖岛、东方渔都沈家门、金庸笔下的桃花岛,构成了普陀独特的“旅游金三角”。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自唐代观音道场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圣地,在中国沿海和东南亚享有盛誉。朱家尖岛以其山海景观、渔村风情和海滨度假而闻名。目前已打响“沙雕”品牌,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沙滩之一。桃花岛据说是秦代安七圣的隐居之地,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而闻名中外,披上了“海上仙山”的神秘面纱。去年央视《射雕英雄传》在桃花岛拍摄,进一步提升了桃花岛的知名度。“十里渔港”沈家门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为世界三大大众渔港和中国最大的鱼货集散地。近几年更是以海鲜夜排档闻名。2006年,全区旅游人数464.68万人,比2002年增长84.2%,其中境外游客6.55万人,比2002年增长7.4倍。旅游收入30.65亿元,比2002年增长65.438+002.4%。

方兴未艾的开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普陀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和李鹏总理“扩大开放,繁荣舟山”的题词精神,不失时机地发展经济。根据不同功能,分别规划建设了沈家门海洋生物产业园、狗山岛产业园、展帽峰岛产业园和刘恒产业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省级东港经济开发区计划填海造地8平方公里,增加深水岸线7.2公里,建设5万人口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十五”期间,普陀累计投资6543.8+0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沈家门港疏浚、东港海滨公园、夏之渔港防波堤工程、刘恒殡仪馆工程、展茅、勾山、朱家尖岛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实事项目。专业市场的培育也初见成效。2005年,舟山国际水产城被评为全国首届水产行业“四星级”文明市场,交易量301.9万吨,交易额321.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和5.3%。早在1996就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营销部纳入“中国最佳”盛典,成为城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这些都将为普陀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历史的发展

普陀区因该区著名的佛教景点普陀山而得名。普陀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但与其他佛教名山相比,普陀山不仅是唯一的岛屿,也是唯一来自梵文的地名。

据史料记载,普陀山在宋代以前叫梅岑山,因民间传说西汉成帝时,方士梅符隐居山中炼丹,赐医赈岛民之名而得名。然而,日本僧人华汇于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在山中设立观音寺后,五代至宋元时期,岛上的佛教活动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在五代两宋的战争年代,在浩瀚的东海上不肯去观音寺和观音像的人,不仅是人们眼中真善美的化身,而且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的故事代表了一种民族气节和民族自尊,观音菩萨的灵异故事迅速流传开来。北宋末年,惠帝、秦帝被金兵俘虏后,观音菩萨不肯出国的情绪对内心遭受巨大创伤的民众是一种很好的安慰,也加深了民众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和崇拜。在人们心中,岛上特有的神秘气氛也加速了故事的传播。随着观音菩萨崇高偶像地位的确立,有人开始在典籍中寻找依据,在《华严经》中发现了如下记载:“南方有山,名不落罗家,那里有菩萨,名‘管子’”(也有可能是有人无意中注意到这段话与梅岑山的地理环境有些相似)。所以布坡洛卡(梵文布达拉卡的音译)还写了普陀洛卡、布坡洛卡、布多洛卡、布达拉等。一朵小白花(中国,光明山,岛山等。)被借用到梅岑山,作为梅岑山的别名在社会上流传。在其流传之初,由于翻译方法不同,有人用音译,有人用意译。如苏东坡《送丰判官于盛世国》诗中说:“蓝山晃秀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句子中的“小白”一词来自意大利语“小白花”的翻译。时至今日,普陀山妙庄严道旁的岩石上,仍能看到2米见方字的“百花山”悬崖。但《宝卿郭昶县志》(1227)中使用了“布拖罗家”的音译名称,该书成书于南宋末年。

到了南宋时期,一个“布拖罗家”开始后来居上,欲取代原名“梅岑山”,这在宝卿的《郭昶县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日记上写着:“布多罗家山,在东海,佛教书籍中称之为海岸孤处。阿美岑山”。在看得见的编辑眼里,这个岛的专名和别名都被颠倒了。但沿用千年的“梅岑山”这一名称并没有立即退出社会流通,它仍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作为本岛的主要名称出现。元代大德《昌国州图》(1298)的记载中,以“梅岑山”为专名,“布拖珞珈山”为别名。

自元代中后期以来,梅岑山的本名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到二十一年(1361)盛编《山志》时,该志正式称为《布多珞珈山志》。在梵语地名的传播过程中,中国人一直为阅读和记忆那些又长又深奥的外来词译名的不便所困扰。于是,他们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将布拖罗家山简化为布拖山、普陀山,最终确定为一个更具中国特色的词——明末普陀山,一直流传至今。普陀山地名在4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曾出现过复古,再次以全称“普陀珞珈山”作为岛名的现象,但时间不长,主要表现在文字书籍中。在口语中,长全名几乎已经消失了。

关于借用普陀山地名的现象,朱煦在《常国颂》(清末)中已有论述:“南印度之布落于嘎加,佛教典籍中有所指。普陀罗家定海人,以其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巧仪教授总结说:“印度普陀是佛教圣地,所以被其他佛教地区所动。”这座“布果罗家”山的具体位置,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考证:位于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地处印度西高智山脉南段,格茨耶山以东的蒂内夫利县帕帕纳萨姆山。翻译成“小白花(中国)”,意思是这座山有很多小白花树,香味很远,并不是说我市普陀山曾经有过这样的景观。这是我们在使用梵文地名“普陀山”时必须注意的。在中国,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西藏著名的布达拉宫所在地布达拉山借用了这个地名。

5438年6月+2020年2月,普陀区在2020年全国百强示范县市名单中排名第60位。

2020年6月,普陀区当选2020年中国最幸福城市。

2020年,普陀区在2020年全国最幸福县市百强榜单中排名第八。

2012年,农业部、安监总局确定普陀区为首批国家安全渔业示范县。

2019,11 10月,水利部公布了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普陀区榜上有名。

2019,10 6月,普陀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第37位。

2016年2月,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确定普陀区为2014-2015全国安全渔业示范县。

2065438+2005年3月,普陀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