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详细路线是怎样的?
长安(今陕西Xi)-周琴(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溪县东南)-玉门关-义乌(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雅利安王国(今新疆焉耆)-苏叶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均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孜加拉山口)-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
玄奘的归途:
从现在开始,巴基斯坦要北上——阿富汗——青脊(帕米尔高原)——大流沙(塔克拉玛干沙漠)——敦煌——瓜州(今甘肃省安溪县东南)——长安;
途经国家: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关键部分:
长安(今陕西Xi安):玄奘出发译经的地方;
凉州(今甘肃武威):丝绸古道重镇,玄奘出发时,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外商,玄奘第一次在这里讲学而获得国际声誉;
唐代玉门关(今甘肃省安溪县):初唐边关,玄奘偷渡玉门五关的神奇冒险故事;孙悟空的原型人物——石盘托;
高昌故城(今新疆吐鲁番):玄奘取经的转折点;
罗布泊:著名的楼兰古国,玄奘归程途经楼兰;
灵山(今Moussours山):天山奇遇记;
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的古代西方城市;
建国(今撒马尔罕):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唐代的“中国门”;
大雪山(今印度首都库什山):玄奘称之为“大头痛”;
范亚纳(今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和卧佛;
巴基斯坦白沙瓦:早期佛教的繁盛之地;
印度(新德里-蓝毗尼-那烂陀线):印度的佛教圣地,玄奘在这里赢得了全国的敬仰。
玄奘(602 ~664),唐代著名僧人,法香宗创始人,洛州(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他的第一个名字是“陈毅(yο)”,法名是“玄奘”,被尊称为“三藏”。
玄奘为了探寻佛教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在贞观元年西行五万里,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获取真经。我用十七年时间研究了当时大乘的各种学说,带回了150件舍利子,7尊佛像,657部佛经,并长期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佛经75部,1335卷。玄奘翻译的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沈洁密经》、《瑜伽师地论》、《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12卷,记述了他在西游记中亲身经历的110各国的山川、河流、城市、物产、风土人情以及传闻中的28国。西游记是根据唐僧取经的故事改编的。
玄奘被全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的爱国精神和对弘扬佛教的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世界和平的使者。他以无我无众生不长生的精神,西行取经,体现了大乘佛教菩萨及渡一切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甚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和精神现在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玄奘(唐代著名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