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的历史

在24个节气中,人们最关心的是“二至二”,即立春立秋和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因为这个时候是阴阳转换的大节点。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符合四季的自然之气,夏天艾灸也是一种趋势。

艾灸叫冰台,冰台是用来生火祭祀的。在保管火种的“火官”家里,每次大瘟疫来了,火官家里基本都没事,所以后来大家都认为Ai可以辟邪避灾,Ai也逐渐开始被用来治病。古人用艾草防疫,这次新冠肺炎也用在日常生活中。

传统的艾蒿在冬季的至日种植,在夏季的至日收获。从冬天的至日到夏天的至日,太阳的灵魂不断升起。Ai吸收天地之间的太阳,可以把这种纯粹的太阳能量施加到我们的身体上。

艾绒为地火,能温经散寒,渗透脏腑;化瘀散结,温经通络;培养活力,延年益寿;身心和谐,温暖人生。扶阳是祛湿的最好方法!

01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冬季多发的疾病,性质为虚寒。哮喘、咳嗽、腰腿痛在冬天比较常见,所以夏天治疗冬病的意义就是:夏天做一些保健,冬天不容易生病。

冬天不容易生病的关键一定是改善虚寒体质,平衡阴阳。艾是纯阳之物,能助阳消寒。因此,艾灸是改善虚寒体质的最佳方法。

而且冬病夏治也可以这么理解:30-40岁是人生的夏天。如果这个时候注意保健,到了70-80岁,到了人生的冬天,老年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就会少很多。

02夏季外部湿度大,会加重内部湿度。

人在夏天更容易感冒,因为冷食、空调、吃太多水果等往往会导致夏天感冒。有的人能感受到寒冷,但有的人身体虚弱,感受不到寒冷,然后就会积累虚寒的问题。

夏天气温最高,雨水多。比如南方,夏天湿气很重,所以外湿会加重内湿。人们以为红豆、大麦是水润湿的,其实阳气不足,就推不动体内的湿气。

外湿:多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生活潮湿等外界湿邪所致。

内湿:湿从之而来,多因脾失健运,不能精微运化,使水湿停止聚集,为“脾虚湿盛”所致。

03夏季艾灸减肥

夏天很多人注意艾灸减肥,因为艾灸可以帮助阳气祛湿,最常见的有阳虚肥和痰湿肥。

阳虚就是阳虚,阳虚的人如果摄入更多的阳气,容易疲劳、过劳,甚至肥胖。中医的“痰”可分为有形和无形。比如咳嗽、吐痰的“痰”是有形的,体内有痰积。因为脾肾阳虚,不能运化的痰液会逐渐堆积成脂肪,人就会变胖。痰湿肥是脾肾阳虚不能消耗体内痰湿而导致的肥胖。

除了大穴之外,水穴和水路穴都可以很好的除湿,对于先天性肥胖可以加神阙穴。我们注意到,阴经经过的地方容易发胖,因为“阳变气阴形”,阴经交汇的地方更容易积聚寒湿,所以在取穴时,像关元、三阴交这样的穴位也有很好的祛湿作用。艾灸是对体重的双向调节,也适合太瘦的人。

夏季保健灸的配穴。

想学好艾灸,必须从挂灸开始,才知道什么是好的艾灸感。如果一开始就用平时的艾灸盒,就没有耐心静下心来做悬灸。

关于穴位的搭配,如果是初学者,选择大穴位。艾草的真正效果必须依靠吸收。当你感觉不到吸收感的时候,就去找那些大孔,因为大孔吸收更好。

我们夏天的保健灸,就是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时。首先推荐的穴位是大椎,大椎是扶阳的最佳穴位(高血压少灸大椎)。第二个是关元穴,肚脐下三寸。如果把肚脐分成五个部分,它就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交叉处。关元是小肠之墓,心和小肠都在内外。小肠里的人是“受旺官”,“受旺”有一种把艾灸的能量给心脏的意思,所以艾灸后心情会好一些。三是三阴交穴,是脾、肝、肾三条阴经交汇的地方。艾作为一种盲中医,也属于脾、肝、肾三经。

成年人(30岁以上)和老年人:艾灸足三里。

孙思邈非常重视足三里灸法。他说“经常艾灸足三里,胜过吃老母鸡”,平时压力大的人都可以艾灸足三里。

老人:太溪穴可以加。

太溪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能滋补肾阴,肾阳。肾阳不足,老了肾阴不足,就会有虚火。这个时候艾灸太溪穴不容易上火,所以高血压、五心烦、容易上火、焦虑、睡眠不好的老人会加灸太溪穴。

女:八分可以加。

八宿是妇科疾病很重要的治疗点,而且是四对骶后穴,用艾灸盒比较方便。

子代:列

车身立柱就像房子的横梁,起支撑作用。对孩子长不大,不爱吃等所有问题都有效。身柱能治儿科百病。

举个例子

经常后背出汗的人,多半会伤阴。背部属阳,督脉为阳脉之海,太阳经过,所以太阳不固,我们的身体有营守之气。营卫不和也会导致后背出汗。这个时候可以尝试艾灸大椎穴来提升背部的阳气,阳气会变得更加充足,那么防御的力量就会增强。

如果孩子背部经常出汗,也可以给他做捏脊。成人也可以捏脊,艾灸前推背可以扶阳,督脉上推、膀胱经下推都可以。

咳嗽怎么艾灸?咳嗽属于肺部疾病,可以考虑艾灸大椎、舒菲、命门、太溪、关元。金水共存,初咳考虑肺,久咳可考虑肾、久病、肾。

整体灸序是先阳后阴,如先背后腹,先上后下,先躯干后四肢。如果有患处,可以艾灸患侧,如果没有,先左后右。

每个穴位艾灸多长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它的吸收。灸够了我们就不灸了。如果一开始找不到吸收点和灸感,可以每个点灸15-20分钟。

如果平时想做好艾灸,我们可以先做推背揉腹,然后直接开穴再灸。

艾灸时可以喝温开水和老皮水,不要喝凉的冷饮。陈皮水也可以给孩子喝,老少皆宜,能理气健脾,对咳嗽厌食有好处。

06艾灸后的反应:

1.艾灸后表面有斑点。这种红白相间的艾灸点,一般是体内偏冷。建议调低温度,让身体慢慢吸收。艾灸后皮肤潮红较好,是一种均匀的微红。

2.有的人用艾灸盒艾灸后会痒,皮肤全是水,甚至起水泡,所以以为是自己湿气重造成的,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因为艾灸盒是不透气的,皮肤是湿润的,所以大部分是把我们体表的体液蒸腾出来,融化了我们身体本该有的体液。水泡大部分是烫伤的,所以我们在使用艾灸盒的时候,温度不能太高,有条件的话尽量挂灸。

3.艾灸初期,有的人艾灸后感觉身体在外面很凉,其实是在排寒。当我们体内的寒气少了,我们就感觉寒气往外冒。但是,有些人冷了很多年,身体已经失去了知觉。他们冷的时候没有感觉。所以艾灸后没有感觉的人要坚持艾灸,让身体慢慢恢复意识。

艾灸上火的几个原因:

1.温度太高

2.不注意上下之分。

3.长期箱灸

08预防措施:

1.不要用水熄灭艾灸。水属阴,会影响重用。

2.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3.正常人不建议在督脉上灸长蛇,因为“小火生气,大火吃气”,轻微的小火可以养阳,但大火会吃气泄阳,反而会削弱阳气。然后督脉上的长蛇灸太强,比较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但不宜太强。

4.挂灸的高度是艾条直径的两倍,温度不能太高。艾灸时距离太近,不容易吸收。就像我们中午去晒太阳,热得很。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躲起来保护自己。艾灸也是如此。温度过高时,我们的穴位容易闭合,艾绒不易吸收。

5.刚吃完饭或刚上火不建议艾灸,因为此时气机紊乱,建议推腹或刮痧,以顺气泄气。如果生气,吃饭容易饱胀,一般可以艾灸肝俞、关元、太冲穴。

6.不要对着空气吹,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吹。

09艾灸禁忌:

1.儿童和青少年不要灸足三里。

2.中年女性保健不宜大量灸背俞穴,有灸的吸收点。

3.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面部疾病等头面部少灸,注意上下分穴。高血压的人,脊椎骨上要少灸几分钟,头面部的穴位要少灸,防止上气过盛。

4.悬灸保健一般不服用神阙。肚脐不应该作为保健穴位,是中枢储备,只用于大问题。这部分可以作为论据提一点,大概意思是很多穴位都是有讲究的,不要自己乱来。推荐的都是安全的,一般都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