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的传统习俗应该登上历史舞台吗

节日里的传统习俗不应该突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累和凝聚的过程。下面列出的节日都是从古代发展而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和习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都与大川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的节气有关。这至少在文献上可以追溯到夏的《郑潇》和《尚书》。到了战国时期,一年划分的二十四节气基本完备,后来的传统节日也都与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出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但习俗的丰富和普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习俗活动与原始崇拜、迷信和禁忌有关;神话传说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浪漫;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和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透到节日中,都融入到浓缩节日的内容中,赋予中国节日深厚的历史感。

到了汉代,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的稳定,科学文化的进步,为节日的最终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到了唐代,节日已经从原始崇拜和禁忌的神秘氛围中解放出来,变成了娱乐礼仪,成为真正的喜庆场合。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体育和游乐活动,很快成为一种时尚。这些习俗继续发展并延续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历代的学者和诗人都为节日写过许多著名的作品。这些诗词脍炙人口,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妙的浪漫,高雅的风雅。

我国的节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过节日就举国欢庆,与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一脉相承,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介绍的只是汉族的一些大型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许多民族节日是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关于社会“西化”的现象和思考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对海内外华人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的舞台,是根植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不同季节、不同特点的传统节日,对于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传统节日逐渐被边缘化的尴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包括节日文化在内的西方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受到中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受到冷落,甚至越来越不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城市的年轻一代来说,庆祝外国节日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时尚,而许多年轻人对传统节日要么不屑一顾,要么根本不了解。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难道不可悲吗?这种外来节日文化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忧虑,担心其发展会改变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削弱民族精神。当务之急是拯救我们的传统节日,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留住我们的文化根。事实上,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清醒地意识到传统节日衰落的问题,并为此大声疾呼。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上升到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往往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强化外国节日文化,弱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原因:一是当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沿革、特点和社会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认同感;二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性不够,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文化内涵,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第三,年轻人好奇,跟风,爱模仿,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第四,西方节日文化人情味浓,个性强,对年轻人有吸引力;五是各级对节日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不够。人们吹捧西方文化主要是“追新”,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腐朽的代表,阻碍了社会发展,但简单地把传统文化归为“封建、迷信、落后”是非常片面的。面对传统并不意味着只看过去,而是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能够提升民族精神的内容,如民族感情、民族凝聚力、民族特色、魅力人物等等。历史是无法割断的。传统与现代密切相关。如果现代人能够积极改造和吸收传统文化,使其自我更新,传统就不是负担,而是财富。传统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养分,我们应该继承而不是回归传统文化。

文化,牢牢立足现代化,开拓新精神。现在很多家长愿意花钱让孩子学习英语和音乐,但很少有人主动让孩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年轻的

人们渴望圣诞节和情人节,但他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冷漠。学生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但英语书经常捧在手里。传承传统文化,最需要反思的是如何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自觉接受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又不让文化传统断裂。之所以现在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谢教授认为是现实生活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错位造成了年轻人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中国在政治文化、法律文化、道德观念上有着稳定的内涵,是人们不自觉追求的。

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所谓的“西方文化”是肤浅的、不完整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曲解了。试想,当我们生活的中国文化不那么容易渗透时,我们怎么能对西方文化掉以轻心呢?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需要更多理性的认识。

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记忆和民族往事,集中展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气质、风俗习惯和精神传统,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传统节日的保护和传承怎么强调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