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是如何通过文化殖民控制其他国家的?
文化殖民是指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凭借其霸权地位向“他者”输出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企图同化“他者”,并教会“他者”如何依靠西方价值观思考,用西方话语表达,参照西方模式实践,从而使“他者”。
最终结果是瓦解“他者”的民族文化基础,削弱“他者”的文化主权意识,从而实现世界文化的西化和西方文化的普世化,形成西方式的一元文化体系,使世界永远处于西方的统治之下。
一个
文化霸权是文化殖民的操纵者。长期以来,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没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自由交流、交融和对抗,文化之间没有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而是在文化霸权的控制下从西向东单向输出。
世界权力结构的失衡为文化殖民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文化殖民之所以是西方对“他者”的单向输出,是由西方在世界权力结构中的霸权地位决定的。
二战以来,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凭借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实力上的先发优势,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处于主导、主导和统治地位。
而非西方国家则处于相对劣势的被支配和统治地位。毋庸置疑,谁的权力更大,谁就能抓住主动权,掌握主动权,决定和支配,他就掌握了别人的命运。
文化殖民是西方秉持“弱肉强食”法则的必然选择,是西方权力扩张的必然产物,是主客二分在西方的体现。西方凭借其在硬实力上的先发优势,人为地将拥有文化主权的国家划分为主体和客体,将自己视为权力的主体,将东方对象化和他化,并基于主体的“优越感”和“统治力”迫使“他者”被动接受其价值观。
西方的目的是将硬实力优势转化为软实力优势,从而实现胜者为王。由于硬实力的差异,西方国家有权决定文化输出的内容和方式;其他国家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西方文化在世界上横行,不是因为它的优越性,而是因为它背后的硬实力和权力主体的操纵。文化殖民看似是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软实力的较量,实则是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较量。因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没有直接的作用,只能在硬实力的基础上成为真正的实力。
总之,文化殖民作为软实力的扩张,是在硬实力的支撑下才有效的,反过来,硬实力的扩张也离不开软实力的保驾护航。
一方面,硬实力为软实力的拓展提供物质保证、坚强后盾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文化殖民为权力主体西方获取经济利益和实现霸权统治打开了方便之门。前者是后者的坚强后盾,后者是前者的天然保护色和前者的精致包装。
二
资本是西方社会的真正主人,资本逻辑是西方文化殖民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主导逻辑是资本逻辑,不仅经济领域受制于这一逻辑的统治,文化领域也受制于这一逻辑的主宰。
文化殖民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的扩张性。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预言“资产阶级通过打开世界市场,使世界各国的生产和消费成为可能”,“它使不文明、半文明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农民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这种从属关系是文化殖民的社会历史根源。众所周知,资本的本质是实现无限增殖。无止境地追求利润,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产阶级的最高目标。当这个目标在国内无法实现时,向外扩张就成了资产阶级的最佳选择。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阶级通过对内剥削和对外扩张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发动战争和进行经济掠夺来占领资源和市场,不断扩张资本。
在资本扩张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西方国家的掠夺行为提供辩护和支持,为实现其意识形态征服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正如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所说:“输出美国资本,就是输出美国价值观。”
资本追求无限增殖的本性使得文化成为资本增殖的手段。西方文化产业大繁荣的背后,是争取资本增殖的幻影。
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西方国家倾向于将资本转移到文化领域,不断将文化资源开发成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文化资本,将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一起注入经济生产和资本流通体系,以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本增殖。
正是因为文化产业成本低、利润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亨、寡头们才趋之若鹜。
以美国为例,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正在迅速席卷全球文化市场。随着美国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迪士尼公司、福克斯电影公司、哥大电影工业公司一度成为影视巨头,垄断好莱坞半个世纪。
《环球时报》曾发表文章指出:“排名前10的美国500强企业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在中国的业务份额已经超过其母国,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10强中,文化企业占一半以上。通过其流行文化产品的全球销售,美国不仅可以获得丰厚的外汇,还可以宣传其价值观。
这种新殖民主义比战争侵略和遏制战略更加浮夸和隐蔽。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资本。资本从不关心不赚钱的行业。正是资本不断逐利的本性使其从经济领域渗透到文化领域,极大地推动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化进程。
三
文化殖民是文化符号的输出。将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编码在符号系统中,利用其话语优势和先进的传播手段植入“他者”的意识形态,对其进行“洗脑”,是西方文化殖民的惯用伎俩。
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话语优势和先进的传播手段,通过文化产业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等所谓意识形态概念为“普世价值”;所谓“休闲”、“娱乐”、“舒适”的生活方式被勾勒成现代生活的模式,企图束缚“他者”对民主制度和美好生活的想象。
其实这是通过文化的符号化来传播西方的政治价值和生活方式,让“他者”产生一种崇拜和臣服的心理,让“他者”美其名,行其事。
话语控制是一些西方国家推行文化殖民的关键环节。西方正是凭借其在经济、技术和网络传播体系上的话语霸权,主导文化交流与传播,扩张意识形态,加强软实力建设,确立其在国际社会的主导地位。
话语具有重塑功能,可以扭曲“主体”与“客体”或“自我”与“他者”的表象。西方凭借其话语优势,一方面不断自我美化,鼓吹“种族卓越论”和“普世价值论”,使其“完美”的形象更加“现实”;另一方面,试图妖魔化甚至妖魔化“他者”,使得“他者”不断被扭曲,这也是中国形象中出现许多“非中国元素”的原因。
话语的霸权意味着霸权。一些西方国家凭借其话语上的先发优势,极力鼓吹“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感”、“普世价值论”,实际上却是在为西方推行文化殖民摇旗呐喊。“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等论调此起彼伏,是西方进行文化殖民的理论基础。这些论点都是站在西方的立场上,旨在让“他者”向西方靠拢,向西方看齐。
广告参与让文化殖民更有效。大多数人认为广告只是推销商品的一种手段,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广告一方面是对商品的美化和宣传,另一方面是出口国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
英国作家道格拉斯说过,“从广告中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理想”。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汀更是直言不讳:“广告一直是美国文明走向新世界、扩张经济、确立美国生活水平的主流”。
信息时代,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通过广告,西方呈现给全世界人民的是旅游、休闲、咖啡店、高尔夫、挑战极限运动等“美好”的生活感悟。正是这些束缚了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让没有条件享受的人民盲目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这不仅是一种经济诱惑,更是一种精神殖民。使得“他者”对西式生活更加向往,对西式价值观更加认同。西方国家通过无限重复的广告,以“填鸭式”的方式,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
四
一些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目的是西化世界文化,普及西方文化,从而形成以西方文化为价值尺度的一元文化体系。这种价值尺度西化的结果是“他者”的民族文化基础的瓦解和文化主权意识的丧失。西方国家正是通过控制“他者”的文化主权,企图引起“他者”的政权更迭,从而将世界置于西方的统治之下。
西方国家以“普世价值”标榜自身价值的所谓“正当性”,竭力以所谓的“西方判断标准”衡量世界文化,以实现观念的征服和文化的霸权。
例如,美国学者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定义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化;美国电视、美国音乐和好莱坞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的一切。“这是用美国文化的尺度来衡量多彩的世界文化。
著名漫画文化研究者伯克指出,美国漫画让观众产生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正是他们想要的,美国人的优越感是天然的,符合每个人的最佳利益”的想法。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是一些主张全盘西化的人心理的真实写照。西方国家积极兜售权贵利益所需的文化精神,对被殖民国家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进行渗透、同化和改造。其结果是被殖民国家民族主体意识的丧失,民族虚无主义的泛滥,民族自豪感的丧失,这不仅会动摇其他民族国家的理想信念,也会动摇其文化主权的根基。
文化主权的衰落是西方文化殖民的隐形结果和终极企图。文化主权关系到每个民族的未来和每个国家的命运。没有占主导地位的统一文化,一个国家就没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西方国家重视文化主权,但背后隐藏的是更大的利益需求和政治阴谋。他们试图凭借殖民文化形成的“统治意志”来控制和掌握被殖民国家的政治主权,以实现其霸权统治。
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所说,“我们与东方接触越多,我们就能使它遭受西方模范力量的冲击越大。?这些种子总有一天会形成和平演变的萌芽。”
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形式上的变化往往是内容变化的第一声。在一定条件下,文化主权的对抗会发展成公开的政治主权之争。这是冷战后民族主义兴起和许多地区冲突的原因。
美国前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瑞奇曾说:“恐怖分子不只是有炸弹的人。思想和言语也会对我们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为思想和言语具有无形的力量,而“这种无形的力量虽然不如导弹驱逐舰护航下的货轮那样具有攻击性,但却能在世界的广阔空间中传播,影响千百万人的思想感情,从而最终改变导弹和货轮的归属。”
可惜20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世纪初的“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就像被诅咒了一样。
文化征服是最彻底的征服,文化臣服是最彻底的臣服。西方国家,没有一颗子弹,就能在其他国家掀起轩然大波,甚至导致政权更迭,这就是文化殖民的效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些西方国家进行的文化殖民正以更隐蔽的形式向全球扩张。这可谓是后患无穷。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对此必须保持警惕,切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中国中央党校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指尖传递温暖的力量,阳光照进网络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头条号@指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