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姬笔下人物的一生

1900于2月4日出生于海南省会同县福田(今琼海市福田镇)井坎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杨,字轩廷,晚清秀才。母亲邢在杨善姬出生后的第二年去世。继母王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妇。杨善姬是独生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受父母宠爱。杨善姬7岁被送到当地的私立学校,12岁考上了当地的大水岭高中。他学习刻苦,各科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朋友的高度赞扬。

1915年,杨善姬考上了当时琼崖最高学府琼崖中学。除了学习必修课,他还在上学。也涉猎了各种进步书籍,探索人生之路。受辛亥革命和保元运动的影响,杨善姬逐渐形成了爱国主义思想。他曾经邀请感兴趣的学生王文明和陈维扬组织一个“青年观察”。要求会员每周写一篇爱国文章,讨论革命救国问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像一声春雷震动了全国。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激起了杨善姬的爱国热情。他四处奔走,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斗争。在琼崖十三属学生会,担任宣传科长。在学生会的带领下,2009年5月20日,海口和府城的学生走上街头示威,震惊全岛。后来,运动从城市发展到农村。从爱国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他是运动之一。同年秋,杨善姬从琼崖中学毕业,回到家乡。不久,他被聘为琼东县福田夏试小学教师,并于1920年春至1921年冬在琼东县三河文珍高级中学担任教师。

1922年春,杨善姬被琼东县进步县长王大鹏聘为琼东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善姬利用县长对他的信任,积极整顿校风,带领学生参加新文化运动,还帮助县长推行新学制,破除迷信,修筑道路,整顿社会秩序。所以学校里的保守派和社会上的反动势力都眼红了。他们相互勾结,煽动少数盲生罢课,闹得沸沸扬扬。他们污蔑杨善姬勾结政府,霸占学校,误导他人。好在很快真相大白,盲生们很快意识到风波平息了。

1922年5月,杨善基辞去校长职务,考入广东省公路工程学校。当时广州是革命的策源地。为了探索革命真理,他利用一切机会阅读《新青年》、《劳动之声》、《广东群报》等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1923年6月,加入广州市社会主义青年团外围组织“新生俱乐部”。65438年2月,他被社会主义青年团录取。1924年春,他和洪成立了“海外鉴赏会”,出版了《绝绝》杂志。接着,又与许、周士第一起组织了“琼崖革命同志会”,创办了《新琼崖评论》杂志,由杨善姬任书记兼主任。杨善姬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讨论和研究社会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地批判当时思想战线上的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琼崖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4年5月,杨善姬被党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工人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5438年6月+10月到达莫斯科后,杨善姬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他废寝忘食地阅读马列著作和革命理论书籍,认真详细地做笔记,写出自己的思想,思想进步很快。同年6月165438+10月31日,何、叶挺被中国旅墨支部吸收入党,介绍人是陈乔年、刘伯坚。1925年2月,根据共产国际的通知,杨善姬、聂、叶挺被调到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

1925年8月初,为满足中国大革命对干部的迫切需要,杨善姬与聂、、叶挺、等20余人结束了在苏联的留学生活,奉命回国。

1925八月下旬回国后,大部分同志被分配到广东工作。杨善姬到中共广东区委做青年工作。9月任宣传部长,10年6月任共青团广州区委书记。65438+2月中旬,杨善姬调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肩负领导广东青年运动的重任。

杨善姬主持共青团广东委员会工作后,着手建立健全各级团组织,注意从新学生社团中吸收先进分子,在省港罢工工人。6月1925至5月1926,先后在广州、汕头、广宁、华县、惠州、海丰、梧州、顺德、南阳。团员总数从467人增加到2248人。

在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同时,杨善姬还注重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为了指导青年的学习和斗争,他于1925年2月主持出版了《广东青年》、《革命生活》、《革命学生》等刊物,并专门编写了内部教育材料,供广大团员和青年学习。1926年初,在杨善基的主持下,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共青团骨干培训班,学习马列主义和共青团的基本知识,培养领导技能,培训了一批团委、地委、专委、支部书记等领导干部,并派员到汕头, 惠州等地举办各种青年培训班,从而培养基层骨干,进一步提高团的战斗力,促进青年运动的发展。

1926年春,中共广东区委根据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统一广东青年运动的要求。杨善姬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开始了这项工作。65438年10月29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以革命青年联合会的名义,召集广东学联、香港学联、新生会、民权会、全国广东大学学生会、广东省妇女解放协会代表开会,讨论统一广东青年运动。会议通过了关于统一学生运动的决议和关于青年自身利益的决议,为统一广东青年运动迈出了新的一步。杨善姬还在《人民周刊》撰文,论述统一广东青年运动的意义,提出统一青年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方法。同年9月,杨善基积极组织共青团广东省委官方刊物《少年先锋队》,发表《谈农村青年运动》等文章,提出发展农村青年运动的意见、方法和步骤,有力地指导了青年农业运动,使全省青年农业运动“如雨后春笋”。

杨善姬还积极引导亲属参加革命。他的妻子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妇女,没有名字。杨善姬回琼雅借钱送她上学学文化,给她取名林怡。在他的热心帮助和影响下,妻子努力学习文化,勇敢投身革命,投身中国,成为一名坚强的革命军人。1931年夏,林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英勇牺牲。

1926 65438+10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南下讨伐占领琼崖的军阀邓本银。杨善姬经中共广东区委同意,将琼崖革命同盟会会长王文明调到部队做政治工作,又派冯凭、周毅、何毅等一批党员到琼崖搞党建带团建。6月,杨善姬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回琼崖工作。中共广东区委同意他回琼崖当特派记者指导工作。杨善姬一回到琼崖,就在海口和府城开办短期训练班,着手成立琼崖地方委员会。接着,他在海口主持召开了琼崖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并成立了以王文明为书记的琼崖地方委员会。杨善姬也非常关心琼崖县的青年工作。这次回到琼崖后,他还到府城、文昌、嘉积、琼东等地,以人类社会进化史及其常见案例、世界现状与趋势、中国国民革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革命人生观等为题,发表演讲,并撰写革命杂记随笔,与青年交流。

1927年4月22日,国民党反动领导人黄振球、赵也开始对海口、阜城两地的人民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血腥镇压。在这关键时刻,为加强党在琼崖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再次派杨善姬回琼崖指导工作。5月底,他装扮成商人,警惕地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耳目。从香港回到海口后,他绕道去了琼崖地委驻地音乐会第四区。

6月,琼崖地委在音乐社第四区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杨善姬传达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当前任务是组织武装,恢复农村工作,以红色恐怖镇压反革命白色恐怖”的指示。会议就武装斗争、宣传、组织群众工作等问题作出决议,决定将琼崖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琼崖特委,由杨善姬任特委书记。会议还决定成立琼崖军事委员会和反革命委员会,杨善姬任军委主席,王文明任反革命委员会主席。6月会议后,杨善姬致力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各县成立县委员会并领导武装斗争,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推行的白色恐怖。他亲自指挥进攻博鳌、中原、麦塘、坡村、乐和等敌据点,连战告捷,缴获一批枪支弹药,组织发展农民武装。所到之处,他立即开展宣传工作,张贴布告、标语、散发传单,并亲自向群众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宣传* * *,阐明革命的目的。他经常对同志们说:“一个革命同志死了,一百个人就诞生了。革命会前进,一定会成功,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在他的领导下,革命队伍不断壮大。短短两三个月,该党领导的岛内武装已发展到65438+万余人。7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委决定将各县革命武装改编为琼崖革命军,成立琼崖革命军司令部,杨善姬为党代表,冯凭为总司令,陈永勤为副总司令。

9月初,为响应党中央号召,配合四省秋收起义,杨善姬主持召开琼崖特委军事会议。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指示,总结全岛武装斗争形势,决定在全琼举行武装暴动总攻,决定首战进攻嘉积镇,并在各县成立暴动指挥部,统一行动,以应需要。

9月23日拂晓,叶子寨战役打响。杨善姬和陈永勤率领的两个连、万宁起义革命军及数百人,于夜间冒雨从特委总部出发,向椰子村发起进攻,但因夜间徒步,未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此前率琼山、定安革命军到达椰村的王文明果断决策,仍如期攻克了椰村民团炮塔,消灭了一部分敌人,大部分敌人逃跑了。我军一举占领椰子村,首战告捷。

上午8时,两军会师后,立即作出决定,由王文明率领原部队渡河回丹村,迷惑嘉积敌,伺机行动。杨善姬的部队和随军人员留在市场开展宣传活动。清晨11,敌黄振球部营长廖遵义、嘉积商业团队长颜志南率部反击。杨善姬打头阵,和陈永勤一起上前线指挥万乐部队占领加索坡高地阻击民众。由于敌众我寡,而我军枪差子弹少,边打边被迫撤退。杨善姬在战斗中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