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是什么?
在中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经络”这一重要概念贯穿全书。“经络”是指人体上贯穿全身的路线,称为经络;“旁系”是这些主干道的一个小分枝,小分枝上甚至还有更小的分枝。“经”和“络”构成了人体经络的大网络。这个庞大的经络网络的作用就是为人体气血运行提供一个通道。经络连接内部的脏腑和外部的四肢,连接全身,使人体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lt& lt《黄帝内经》说,“经络是人出生的原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是人治愈的原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并且具有“决定生死,应对百病,调虚实,不可为”的特点。
经络的功能经络不仅可以连接人体的内外组织,运行气血,滋养身体,还可以检查经络,诊断疾病,治疗疾病。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十二经脉之丈夫属五脏六腑,外络属诸分支”。换句话说,人体的内脏、四肢、骨骼、肌肉都是依靠经络系统的沟通,来维持相对的协调统一,完成正常的人体生理活动。
2.反映症状,诊断和治疗疾病。
经络与脏腑相通,所以当脏腑有病时,相应的经络循环部位就会出现各种症状。中医在诊断疾病时,通常采用脉诊的方法来检查经络。根据脉象,可以知道气血的盛衰,疾病的寒热虚实,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
3.运行气血滋养身体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经络可以像传送带一样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滋养脏腑,丰富皮肤、肌肉、骨骼。
经络系统的主要成员
经络系统通常由经脉、络脉、十二经脉和十二皮部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络脉包括其他十五条经脉、太阳络脉和浮络,其中最重要的经脉是十二经脉和八奇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十二经脉属于体内的脏腑,分布于体外的身体关节,连接人体的上、下、内、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脚阳明胃经、脚少阳胆经、脚太阴膀胱经、脚太阴脾经、脚厥阴肝经、脚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它的循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向,称为“逆脉”,也称“流注”。十二经脉的流向顺序是:从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最后回到肺经。周而复始,无休止地随波逐流。
与十二经脉不同的是,它们不与脏腑直接相连,没有表里协调,就像沿路的路径一样,所以被称为“奇经”。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银桥脉、阳桥脉、印伟脉和阳萎脉。它们交错分布在十二经脉之间。
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经脉。它们沟通十二经脉,连接位置和功能相近的经脉,从而控制相关经脉的气血,协调阴阳。此外,奇经八脉还可以调理十二经脉的气血。当十二经脉、脏腑气血充盈时,奇经八脉得以积聚;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可以提供充足的气血。
十二经各从十二经脉分支,称为“十二经”。说再见意味着不做任何严肃的事情。
十二经脉的作用主要是协调人体两条经脉之间、经脉与脏腑之间、器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十二经脉的循行是从身体的四肢进入体腔和脏腑的深部,再由体表出至头表,阴经的经脉汇入阳经的经脉,分别注入浏阳经。表里每对经脉形成一个“组合”,十二经脉* * *形成一个“六合”。分别是足太阳与足少阴、足少阳与足厥阴、足阳明与足太阳、手太阳与手少阴、手阳明与手太阴的经络辨证。
十五分络称为“十五分络”,分别从十二经脉、任脉、督脉分支,加脾大络。
四肢十二经脉沟通表里经络之气,加强表里经络之间的联系。躯干部的经脉、督脉和脾脏的经脉分别与腹部和全身的经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