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VII 11
2).华夏民族的形成
中国原始部落后来东移,逐渐遍布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那里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因为这个时候动物多,人少,所以原始的汉人为了躲避它们,就住在窝里,白天捡橡栗,黄昏就在树上栖息。这时候领头的叫尤超。之后原始汉人发明了打井取火,此时的首领叫燧人氏。这一时期,突厥人和蒙古人(称戎狄)都投降了原汉族,自动退守北方。突厥人退到黄土高原北部,开始向蒙古高原迁徙,蒙古人退到北京,开始向大兴安岭林区迁徙。不退的突厥人和蒙古人与原汉族融合,说阿尔泰特色的汉语。
此时通古斯和百越混合的原始东夷势力强大,挡住了原始汉人继续东进的道路。东夷首领华胥氏就住在今天的曲阜。经过多年的争斗和文化交融,华胥氏的后代逐渐与中原的原始汉人相混淆。华胥氏的一个后裔,后来迁居到汉人的故乡甘肃天水(今秦安县),与当地汉族男子结婚,生下了太昊。后来因为母系社会不知道他的父亲在哪里,泰浩就带领他的人去了母系家乡。到了宛丘(今河南淮阳县),发现这里适合居住,于是在这里建都。他在万秋太浩创立了八卦和撒网捕鱼。由于他的特殊背景,他被华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汉族和华北平原东部的东夷尊为共同领袖。太昊嫁给了西华县的族长女娲,开创了一夫一妻制/血缘婚姻,抛弃了原有的群婚制。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和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开宣传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全体居民一致认可的人类祖先。在太昊时代,由于人工饲养家禽家畜的发展,取代了以前的渔猎生产,首领太昊也被称为伏羲(伏)。
伏羲家族之后,公元前30世纪,原始汉族进入以农业耕作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叫神农。神农以万秋为都,尝遍了各种草药,发明了中药。为了探索生产生活空间,神农逐渐向东北发展,与居住在鲁西南的东夷部落斧状家族发生冲突。神农败并之。随后,神农部落从河南淮阳迁至山东曲阜。附近的部落自动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这次战斗是中国古文献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神农文化也是原始汉人和东夷文化的融合。
神农末年,河南新郑出现了一个强大的中国部落,名为少典(有熊氏),后因黄河洪水西移至甘肃天水。同时,在今天从洛阳到华山一带,有一个原始的中国部落,名叫高。在今天岐山南部渭水河的支流,居住着原始的中国部落牛,他们与尤皋结婚,繁衍出部落。
阿熊嫁阿高,黄帝生于吉水(天水)。黄帝长大后,和他的前辈伏羲一样,被肥沃的中原所吸引,离开家乡,向东发展,到达今天的黄陵县。之后沿洛水南下,在大荔县朝邑渡过黄河,沿中条山、太行山西麓北上。最后,他沿着桑干河走出大山,定居在河北省北部的涿鹿、怀来平原。炎帝八世孙,率共工、四月沿渭河东进,沿黄河南岸到达今山东,由山东移至河北与黄帝部落会合。在汾河下游的汉泉地区,两个有血缘关系的部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炎帝战败,向黄帝投降。以这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许多古代华夏部落逐渐融合为华夏族。
此时,原居山东的东夷首领蚩尤西行,原居淮南的三苗首领夸父(瑶淼的祖先)也北上中原。东夷和三苗结成联盟,以蚩尤为首领,共同对付华夏族。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首领黄帝在河北涿鹿县击败夸父蚩尤联军,将其杀死。蚩尤的手下把蚩尤的尸体抢走,偷偷埋在濮阳西水坡,史称“地丘”。联军残部退守冀州,黄帝追击,东夷、三苗(九黎家)仓皇渡河而逃。三苗南退到长江中游,东夷东退到泰山,华夏族占据河南大部分地区,定都新郑。经过与东夷文化的交流,适合中国特色的汉字正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