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敢说要谋大明。这种自信从何而来?
李,本名汝琪,本名,生于嘉靖五年(1526)。他两次镇守辽东* * *约30年,从军官到连长,从爵到冯博。可以说他曾经显赫一时,是明朝少有的高级军事将领。从元年到万历十五年,李几乎年年都有战事,而且“起而必胜,退而不进”,改变了辽东明军弱小无力还手的局面。因此,他从巡抚升为辽东的连长,并被封为宁。
李的主要战功是在万历十年前。在这期间,李仍然精力充沛。此外,这一时期朝廷掌管的是高拱和张,尤其是张担任首辅期间。一方面,张本人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另一方面,当时的张实行的是考核办法,即使是边区的武将也要严格奖励他们的功绩。因此,李需要不断地积累战功,用心经营才能得到报偿。
但张死后,接连几任首辅几乎无所作为,而远在辽东的李却成了脱缰野马,明朝朝廷难以实际掌控。此时辽东的高级将领几乎都是李的羽翼,他的五个儿子宋、伯、甄、子、梅等也都是高官厚禄。贵气妩媚,骄奢淫逸,这是晚年对李的最好评价。有了皇帝的宠爱和辽东的羽翼,李成了当地的皇帝。与此同时,他大肆贪污,一边自得其乐,一边贿赂朝臣为自己说话,阻挠圣听会。
在他过着奢华生活的同时,曾经由他执掌的辽东防务也逐渐被抛弃。一方面,他失去了主动权,不再与入侵的敌人对抗。要么他会在人们劫掠归来的时候单独抓几个,要么他会杀几个老弱病残,甚至那些自愿加入他的蒙古人也会被他杀掉以报功德。
更严重的是自毁长城。万历三十四年,放弃原来李经营的宽甸六堡。当时已经聚集了上万人。而李却强迫当地百姓放弃宽甸,拆毁房屋,毁坏田地,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甚至直接加入建州。没有了宽甸六堡的制约,努尔哈赤也少了一大障碍,进军大明更加方便。同时,他利用掌管矿业和税务监察的宦官高怀勒索钱财,导致百姓举家逃亡,大大削弱了明朝在辽东的实力。
当然,与纵容努尔哈赤相比,之前的罪行就不值一提了。到了明朝,国家的自立开始对北方少数民族进行分而治之,使得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实力。然而,李允许努尔哈赤崛起。一方面,由于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都被李所杀,李感到内疚,对努尔哈赤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李第二次上任时,已年过七旬,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另外,我沉迷于享乐,早已失去了控制辽东附近少数民族各部的头脑和能力。
当出现权力真空时,必须有新的力量来填补。努尔哈赤利用李对他的信任迅速成长。他在吞并小部落、壮大自己实力的同时,不断贿赂李,使李放松对他的警惕。有了这样一个代理人帮他管理女真各部,同时又给自己“进贡”,李就把努尔哈赤单独留下了,甚至主动为努尔哈赤加封。同时,他的儿子李汝伯也把努尔哈赤的女儿收为妾,这也是萨尔浒之战后李被指通敌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