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常德山,在反扫荡战斗中随政委牺牲
1929年,常德山,17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兵团,开始为关向应当服务员,后为贺龙当警卫。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常德山刻苦学习,迅速成长,工作中尽职尽责,战斗中机智勇敢。深关,长官赏识,今年参军加入中国。后来升任排长、连长、警卫大队长。1934年升任6师16团团长,与贺龙、关向应等在“湘西、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战斗。他指挥战斗很灵活,进攻时总是冲在前面,撤退时总是留在后面。在对常德的战斗中,直到红军最后撤退,他才离开阵地。在他的身上,充分展示了红军官兵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小偷的崇高献身精神。他在贺龙受重伤时,多次将伤员抬下战场。所以贺龙常说:“‘湘鄂情’中,常德山助我三战而下。他穿着厚重的衣服,带着三颗子弹。他勇敢地战斗。真的可以说,没有常德山,就没有贺龙。」
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中,常德山担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师参谋长,负责阻止敌人的大举追击,掩护主力顺利前进。红二方面军赶到金沙江时,蒋介石军队围攻追击。英勇的常德山率17团为掩护主力,日夜与敌浴血奋战,成功渡江。1936年7月初,第二、第六军团奉命改称第二军团,继续北上。整个长征过程中,常德山精神饱满,行军时扶老携幼,宿营时观察营地周围地形,设置警戒,照顾干部战士休息,走访群众,但他自己却很少休息,为红二方面军的安全转移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有一次,他在山上采了些野山参还给警卫员,让他们每天给贺龙和关向应煮一根,给领导们补充点营养。1936年,贺龙去Xi安面见蒋介石,常德山作为随行副官陪同,保证了贺龙的安全。
红军到达陕北后,常德山转入抗日军政大学,任一支队队长。后来来到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和军事理论,对常德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常德山任120师先遣支队队长,于1937年9月初挺进华北抗日前线。9月下旬,120师由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奔赴宁武、神池等晋西北各省建立抗日根据地。
自6月1938 11日起,日军集结重兵持续围攻冀中抗日根据地。为了巩固冀中,帮助第三纵队发展,八路军总部命令120师向冀中挺进。1939 65438+10月,常德山和关向应冒着严冬大雪来到冀中任丘县回泊口。当时日军第三次围攻冀中时,大清河以北地区被日军占领,疯狂扫荡大清河以南地区,企图将冀中领导机关压缩为任、贺、高、苏地区。形势非常严峻。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贺龙司令员命令常德山带领挺进队向大清河以北进攻日军后方之敌。当时人们担心在大清河以北被日军包围,常德山又是冀中的陌生人,吃了亏。贺龙斩钉截铁地说:“常德善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足智多谋,无所畏惧。他在带领一支队伍前进!”常德山率队进入河北大庆后,与大庆120师和冀中军配合,进行了封锁大曹村、伏击曹家庄、拦截邢家庄等多次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特别是著名的河间戚慧战争,歼灭日军700余人,创造了平原作战的光辉典范。到4月初,日军的第三、第四次疯狂进攻已被连续粉碎。常德山还在大庆与河北雄县、巴县地方政府合作,重建和恢复了当地的抗日工作,有力地支援了中央粉碎敌人进攻的行动。
日军第五次进攻前夕,冀中独立第二支队队长柴组织叛乱,常德山接受了平息叛乱的任务。柴元是直系军阀吴的连长。卢沟桥事变后,他以抗日为名,在新城、文安组建了千人队伍。冀中军区成立后,被八路军改编,编入冀中第二独立支队。当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发动一系列进攻时,柴经不起残酷斗争的考验。在伪忻城县县长、伪军特务头子王宗奇的贿赂下,在日军第五次进攻前夕投敌,扣押改编军区派来的政治干部,杀害军区派来的武将。经过几次不成功的政治努力,贺龙决定平息叛乱,巩固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120师和冀中主力包围柴部,贺龙命令常德山出其不意地挺进支队,从新城敌后插入防区。随着先遣队的突然出现,柴慌了。在内外猛烈攻击后,柴博文只带着随从逃到了新城。叛乱很快被平息,常德善战功卓著。留下来的大多是当地农民,他们积极要求抗日。随着他们编入八路军,抗日部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进攻。
120师挺进冀中后,经过几个月的连续战斗,配合冀中部队,粉碎了日军的5次进攻。到1939年秋,120师完成了总部下达的作战任务,奉命离开冀中,返回晋祠。冀中军区领导要求贺龙为冀中留下一批有经验的老红军干部,以提高冀中这支抗日新军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于是常德善被留在冀中,任第三师师长。1940年6月,晋察冀军区各师统一,三师改为八师,常德山任师长。
八个分区位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东南端,东临津浦铁路,南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区内道路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9年冬,日军在未能彻底“扫荡”北岳地区的情况下,开始转移主力“扫荡”“蚕食”冀中平原。领导常德山第八师部队积极开展反“扫荡”和“蚕食”斗争。我们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同时,按照冀中军区的统一部署,对师及下属部队进行了训练,使部队在正规化建设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到1940,第八师主力发展到二三十个团,建立了游击队,战斗力大大增强。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为了粉碎日军“牢笼政策”及其侵略Xi安的企图,争取华北更好的局面,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根据军区的部署,在当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常德山率领八个师的部队连续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阻击战,切断了平达公路,肢解了仓石公路,破坏了焦波公路,阻止了敌人修建石德铁路,切断了公路和铁路沿线敌人的电话线,从而中断了日军的交通和通讯。抗日战争时期,常德山率部到处阻击、伏击、打击日伪军,给敌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10年初,冀中军区组织了以八个师为主体的“任、贺、大、苏”战役,扩大百团大战以来的战果。常德山奉命率23、30团进入子牙河两岩沿线有敌点、碉堡的沦陷区。战役初期,23团在河间以南李湖村伏击90余人。30团先摧毁大城以南数公里的仓石路,后又摧毁克留庄、臧庄子、滋贺等地敌军阵地80余处。然后伏击白马塘,短短五分钟杀了二十多人。整个战役中,常德山带领部队与各参战师的部队协同作战,屡立奇功后,处处发展。敌人进攻活跃在中心区的第八师二十三团时,八路军内外线密切配合,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常德山抓住有利时机,与第九师合作,连接克米哲庄、边家庄、刘古寺、曲草、论据堡等20多个敌据点,摧毁地方伪政权组织,与地方政权合作建立地方抗日武装。这次战役持续了20天,消灭了1100多人,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仁和大苏战役”胜利后,第八师成立了“仁和大”支队,打开了“仁和大”地区的抗日局面,完成了与邻近部队的“百团大战”作战任务。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抗日武装的不断壮大,特别是百团大战的沉重打击,使日军惊呼“要对华北有新的认识了。”因此,从1941开始,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冀中中部第八师团自然形势更加严峻。针对敌人的分割、封锁和“占领”,常德山带领部队积极连续地歼灭日军,消灭伪政权,巩固抗日政权。7个月前,日军“蚕食”了8个区的青县和大城区的大部分。7月以后,日军将“蚕食”的重心西移到莱文和大城以南。常德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与九区合作。
1942年春,日军在冀中地区周边和内部增兵,加紧“蚕食”和“扫荡”,冀中形势愈发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冀中军区和各师发动群众,密切配合,英勇对敌。在打了许多胜仗的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分权和转移的行动计划。到4月底,敌人集结了5万多伪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空前的“扫荡”。从5月1开始,敌人从冀中周边各点出发,实行“铁壁包围”、“拉网”、“梳理”战术,进而压缩包围冀中,封锁冀中的河流、公路、铁路,形成“铁环阵”,企图夺取冀中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以常德山为首的八个师的饶阳、武强、献县、河间等县,是敌人包围的重点地区。这时,第八师二十三、三十团团长常德山越过滏阳河仓石路,越过敌人封锁线,跳出敌人包围圈,向子牙河以东青仓角地区转移,靠近敌人重兵盘踞的武强县范据点。在这里,常德山指挥所机动灵活,敌人来来往往,昼夜行军,巧妙对付敌人,先后攻下南桃、招抚、尧马渡、散叶、任庄子、白洋桥、文安、新镇等敌据点。5月中旬,攻打杜林、三府庄,炸毁津浦路上两辆敌火车,迷惑、牵制了敌人,有力地支援和保卫了中央领导机关。
到5月中旬,留在中心区的机关和部队大部分都突出了敌人的“铁环阵”。5月下旬,冀中军区指示第八师率部回冀中地区与“清剿”之敌连战。然而,敌人正在以优势兵力发动“压倒性战争”。到6月初,根据敌情的严重发展,为保存实力,第八师23团主力根据军区指示开始向外线“冀鲁豫”地区移动。常德山带领23团留守2营进入河舒公路以南与30团会合。8日下午,我与30团取得了联系。入夜,发现河间、肃宁敌军有所增加,有向我合击的迹象。9日拂晓,常德山来到肃宁县雪村,正在那里设置岗哨,构筑阵地。这时,从河间、献县、肃宁、饶阳等地来的敌人,集结了七八千人的几十辆汽车、骑兵和单车队包围起来,很快就形成了包围圈。此时,第30团已到达雪村东北的王鼎,并与敌人交火。突然,我听到了枪声。常德山得到消息后,决定命令侦察长带一个连,趁着敌人不稳,掩护机关和电台,向苏军公路以北冲出去。他亲自率领第23团和第2营掩护后方。但是敌人大多是骑兵和单车队,而且他们移动很快。当时我军兵力和火力处于绝对劣势,几次冲锋都失败了。常德山再次整编部队,他和王元银政委继续突围。刚到河舒公路以北的张庄、太史庄,西边的敌车队和东边的敌骑兵迅速包围,火力十分凶猛。常德山腿部和身体多处受伤。他觉得情况紧急,命令警卫:“快把文件销毁!他还命令机要人员和电台人员:“脱下军装,穿上便衣,利用麦田迅速分散突围。快一点!”说完,他转身抓起一挺机枪,往前走了几步,向冲上来的敌人扑倒,冲在最前面的敌人一个个倒下。但由于实力悬殊,敌人越来越近,越来越多。在他的掩护下,大部分战友冲了出去。这时,常德山的左手再次受重伤。他勇敢地拿起机枪,用右手按住,继续射击。过了很久,常德在东西湖海豚湾因伤去世,失血过多,感觉筋疲力尽,眼前一黑。这时警卫胡德兰也跟了过来,他一本正经地对小胡说了一句胡话:“别烦我!别跟我牺牲,我掩护你,冲出去白洋淀向地委书记金城同志汇报!
战斗结束后,周围村庄的男女老少怀着对侵略者的巨大仇恨和对烈士的崇敬,含泪前来安葬烈士遗体。村民们认出了常德山司令员和王元银政委,他们找到了当地最好的棺材来安葬这些烈士。村民们发现常德山司令已经被20多颗子弹击中,只有6颗在他的太阳穴,很多人失声痛哭。
常德山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30年,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一生,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党和人民把常德山的遗体移至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松柏丛中,与数千名革命烈士一起安葬在地下。贺龙元帅亲笔为常德山题词,高度赞扬常德山的一生:
“常德山同志是中国* * *的优秀党员,是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早年从事革命斗争,参加过湘鄂情、湘西、鄂西等苏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