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青年运河史志

干旱和苦难中的雷州半岛

雷州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干旱的重灾区。饥荒极热,旱灾肆虐,十种庄稼有九种绝收。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他们用草来建造房屋,用土豆来充饥。遇到大旱,草根树皮都被啃光了,很难度过大旱,路上充满了饥饿和悲伤。千里光秃秃的土地和不毛之地成了雷州半岛的代名词,成了封建王朝流放流放官员的异域。

在旧社会,为了争水,甚至发生了战争、村斗、死人失血、世代世仇。雷州市铁炉塘的商汤塘下村,从宋代建村到建国,因水资源纠纷争斗八百余年,结下深仇,互不通婚,不生不死。据统计,仅民国三十多年,就有61人因水战而死,特鲁塘人民被称为“血泪池”。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雷州大旱,光地千里。这是两美分和五美分一年,人们靠树皮生活。有成千上万饥饿的人。”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大旱,庄稼绝收,灾民流离失所,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民国三十二年(1943),“大旱,百分之八十农田龟裂,庄稼枯萎,百姓生活贫困,百姓上山找野菜充饥”等旱灾悲剧,千百年来在雷州半岛层出不穷。干旱给雷州人民带来了历史性的灾难。几代人都在担心水。祖先甚至在梦里哭喊着要水喝。就连女生选公婆也要看看水缸里有没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