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春秋战国,一本不能错过的历史书。

书:我不忍心看的中国历史。

作者:渤海小吏

我先看了《楚汉两侠》。作者写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看似严谨的历史被作者写成一个幽默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

和《紫同治剑》一样,我不忍看完的中国历史也是从三晋分裂开始的。

中国的历史是最复杂最难讲的,春秋战国就是其中之一。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中国历史的时候,他说夏商分春秋战国两个部分...

这本书的作者把这段历史讲清楚了,以战争为切入点,一层一层地剥离历史的真相。

比如长平之战,田雷为什么要杀赵国四十万士兵,原因如下:

1.秦国举全国之力,终于打败了赵国,让这些投降的士兵回家了。他们回去后,赵国立即组织他们,赵国又在打仗了。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2.我们能全部收集起来吗?关键是这个队伍太大,人太多。你怎么能吸收和消化它们呢?你需要给他们找个住的地方,训练他们。另外,如果他们是赵人,有国家,他们会想去吗?

人这么多,不是三五万。即使你设法收集它们,吃饭仍然是一个大问题,你必须消耗多少食物。那是战国时期,每年都有战争,每个国家都没有多少粮食。

4.况且也不一定是白起给的命令,可能是秦国高层给的,白起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正是因为坑了不到40万,赵投降了军队,白起被千古骂名。我在学历史的时候也生气过,很残忍。人们投降了,把他们都杀了。

说完田雷,我们来谈谈当时赵的统帅——赵括。一说起这个人,大家都会骂声一片。正是他的“纸上谈兵”,断送了赵国40万士兵的性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你是赵王,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从来没有任何战绩。你会雇佣这样的人吗?很明显,你不会被任命。这是倾全国之力,这是民族存亡之战。

赵括的父亲曾经率军打败秦军,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赵括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聪明能干,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长平之战打响时,当时最受欢迎的两位将军是老将廉颇和赵括。权衡利弊之后,赵王觉得还是当老将比较稳妥,因为这场仗赵国输不起。

那你后来为什么改变立场?

1.国家消耗不下去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2.我掉进了秦的陷阱。

所以赵灿王子只能选择换将,让赵括掌握主动权。

赵括的声名狼藉由来已久。他不冤枉,但说人家只是“纸上谈兵”,有点不公平。

多看历史书,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发现历史的真相并不像历史书上概括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