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的历史
雪后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人从鸭绿江畔的长白县出发,前往抚松。离开长白县的时候,我养了无人机。我看到的是茫茫雪原中美丽的长白山河。鸭绿江被白雪点缀着,沿河向远方奔去。鸭绿江流经的临江市与长白县同属于白山市管辖,是当年志愿军渡过鸭绿江的地方之一。
据介绍,当年,我志愿军35万雄师从临江鸭绿江大桥跨过鸭绿江...
01
为了在中午到达抚松,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穿过了白雪皑皑的森林。窗外,各种景色一起向我们走来,让人目不暇接,感受到长白冬日美景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是的,冬季长白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美;这是一种带走人们灵魂的美,这是一种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描述的美...直到一群野鸡在雪地里起飞,我才惊讶地收回自己野马般的想法。
或者透过窗户,一幅长长的白色冬季风景交替映入我的眼帘,点燃了我的创作思绪,于是透过窗户,我拿出相机,按下快门。
“这么美妙的景色如果不拍下来,对一个摄影师来说简直是一种痛苦和折磨!”拍摄的时候,我心里想。
02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抚松的晋江木屋村。
同行的永庆哥对我说:“韩哥,晋江木屋村挺漂亮的,木屋和居民楼都很漂亮。是隆冬白色风情的画卷,一定要留出cf卡来拍摄!”
就在我答应的时候,晋江木屋村出现了,被固定在车窗的窗框里。一张完全没有裁剪的白色衣服包裹的图片瞬间惊呆了我的眼睛!
晋江木屋村远近闻名,一年四季充满原生态的梦幻与美景,是游客向往的地方。
风景如画的木屋村位于长白山的东南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满江镇的北部。原名“古顶子”,因村旁一座孤立突出的山而得名。该村毗邻发源于长白山的晋江。文革中改名为锦江村。
跳下车,只见一个旅游女孩在雪地里捧着木屋村的白色冬雪,引来其他游客的笑声。
原来,锦江木屋村的游客基本都是长白山鲁能度假村的特色产业小镇的,离村子不到两公里。游客在那里体验了冰雪的乐趣,然后来到木屋村感受东北民俗的魅力。鲁能度假村每年的游客量是木屋村游客的保障和补充。
我面对的晋江木屋村,美如雪中之玉。如果天地之间有和谐统一的话,那地方应该是晋江木屋村!走在晋江木屋村,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山村历史的起点。
03
徐斌、永青介绍,晋江木屋村的前身叫“古顶子”村,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77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个村落隐藏在深山之中,是由康熙时期钦差大臣吴摩那带领的祭祖之旅留下的旗手,与原住民一起建立的。
我在拍木屋村的时候,遇到一个画家在雪地里写生。上去聊,很快就有共同语言了。原来,这位画家来自长春。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民俗学专家,对当地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画家朋友说话很快。他说,锦江村是长白山满族木文化的遗存,是满族的发祥地。商周属于满族先民的谨慎之地。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民国初年,辽宁凤凰的游民陆续进入长白山禁地狩猎为生,其中有少部分进入了满江河附近的原始森林,也就是现在的锦江村。他们用木头造房子,开始了“打狍子碗舀鱼,野鸡飞进电饭锅,黑熊野猪进园子,人蛇共眠被窝”的生活。文明的种子在人们不经意的生活中发芽。
这不是伊甸园吗?今天,我们向往诗和远方。事实上,在我们的骨子里,我们仍然对一切古老、简单、原始的事物充满了怀念和梦想...我站在雪地里想。
画家的介绍在隆冬时节提振了我的精神,于是我的思绪又开始飞扬。我想到了白山黑水,满族,赫图阿拉,世外桃源。
04
锦江木屋村被誉为长白山下中国“最后一个木屋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护最好的木屋群落。2006年,晋江木屋村被抚松县列为县级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08年被白山市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满族木屋建筑技艺被列为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令人惊讶的是,在晋江木屋村,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木制的。
木屋村的房子不仅是用原木搭建的,屋顶的瓦片也是用木屑做的,就连烟囱也是用整根空心的树干做的。每栋房子前后都有木栅栏,充满原生态。
近年来,抚松县把这里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晋江木屋。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是为了一睹长白山脚下民俗文化村的风采。
这是让我落泪的风景!
我出生在东北的黑水边。小时候对白山永田很着迷,因为这是白山黑水。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被称为“木刻房”的房间里度过的,那些木刻房和我现在面前的这些木屋很像。在东北,满族文化已经刻进了黑土的深层,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去解决。
你看,这口井和我家门前的井差不多;而挂在村民门前的金黄色玉米,上面似乎有我收获的汗水...很亲切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那首歌谣《来到那遥远的山村》。
现在,我跟着徐斌来到了晋江木屋村,这里满足了我童年和青春期所有美好的回忆。
在这里,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处处彰显,是一个“以美回答一切”的地方。
正当我拍得酣畅淋漓的时候,传来了许斌的叫声:“韩哥,该回家吃饭了。猪肉炖粉条酸菜血肠都上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