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225的性能和使用?

安-225是由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现乌克兰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研制的世界上最大的六引擎涡扇重型运输机,用于在机外运输航天飞机、火箭发射器部件和其他大型货物。1985年中期开始设计研究,1988+2月21日原型机首飞。1989 5月13搭乘“暴雪”号航天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到目前为止,只生产了1架。

上世纪90年代末,安东诺夫航空科技联合体和乌克兰Motor-Sych公司共同对这款飞机进行改装,使其符合国际航空标准,改装计划耗资2000万美元。2001年5月海试成功。

安-225运输机机身采用普通半硬壳轻合金结构。最大起飞重量600吨,最大商业载重(内货或外货)250吨,最大载油量超过300吨。最大巡航速度850 km/h,航程(内部200吨货物)4500 km,最大燃油航程15400 km。驾驶舱里有六名机组人员。机翼中段后底部货舱上方是一个可搭载60 ~ 70人的客舱。底舱从机头贯穿到机尾,地板是钛合金的。货舱长43.00米,宽6.40米,高4.40米。货舱可装载16标准集装箱、80辆LADA轿车和各种重型自动卸货车,并可外挂所需的地面测试设备和现场维修设备。机翼中央翼段上方有两根纵梁,飞机后部可以装载超长货物,如俄罗斯“能源”飞船运载火箭和“暴风雪”航天飞机。

因为安-225是在安-124的基础上增加的,所以很多地方和安-124相似。与安-124相比,翼展加长,货舱长度增加,取消了后部装载舷梯/舱口,使飞机总重量和载重量增加50%。

学习点

最大起飞重量

指由于设计或运行限制,飞机可以起飞时的最大允许重量。最大起飞重量是飞机的三个设计重量限制之一,另外两个是最大零燃油重量和最大着陆重量。

飞机在起飞时,必须能够产生大于飞机本身重力的升力,这样飞机才能离开地面起飞。因为飞机只能产生有限的升力,所以必须限制飞机本身的总重量,以保证它能正常起飞。

在实际应用中,最大起飞重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如跑道长度、大气温度、起飞平面压力高度和越障能力等。在确定民用航空器最大授权起飞重量时,需要满足一定的适航标准,一般是在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国际标准大气条件下确定的。飞行前会计算飞机的总重量,飞行员会根据总重量计算出飞机所需的起飞速度,并确保总重量低于最大起飞重量。

关于预警机和侦察机的性能和使用?

侦察机是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取信息的军用飞机,是现代空中主要侦察工具之一。按任务可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战略侦察机一般具有远程、高空、高速飞行性能,多为获取战略情报而专门设计。战术侦察机具有低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于获取战役战术信息,通常由战斗机改装而成。

侦察机一般不携带武器,主要依靠其高速性能和电子对抗设备的安装来提高生存能力。通常装备有航空相机、前视或侧视雷达、电视和红外侦察设备,有的还装备有实时信息处理设备和传输装置。侦察设备安装在机舱或吊舱内。侦察机可以进行视觉侦察、成像侦察和电子侦察。相位侦察是侦察机实施侦察的重要手段,包括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与成像、雷达成像、微波成像、电视成像等。预警机是装有远程预警雷达的飞机,可用于监视和预警敌机或导弹活动,被称为“千里眼”。新型预警机除了监测预警功能,还具有地面指挥所的功能,形成“空中预警指挥系统”。

现代军事活动中,通常都会有预警机的身影:在1982年贝卡谷地的叙以空战中,以色列空军能够取得79∶1的辉煌战果,主要依靠的就是E-2及时提供的战场空域信息。1982年6月9日开战前,以军首先在地中海安全空域9000米高空部署了两架E-2C“鹰眼”预警机,从制高点监视叙利亚导弹发射场和空军基地的行踪。叙利亚军机只要一起飞,就被E-2雷达发现,叙利亚飞机的机型、速度、航向、高度等数据被其电子设备及时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军方战机。参战的100多架飞机的飞行轨迹数据显示在E-2C预警机中由操作员控制的三个显示站的荧光屏上,清晰地区分了两架飞机,及时为以军提供“制造威胁”和15最佳拦截建议,并确定攻击目标的顺序,使以军飞机能够灵活机动,迅速占领有利位置,采取大量适当机动。叙利亚的飞机,因为没有预警机的警告和指挥,就像瞎子和明眼人打架,只能处于被动地位。

1991海湾战争是一场以空袭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战争。多国部队* * *出动110000余架次,平均每天2600余架次,最多时每天3500架次。如此高密度的飞行活动,多国部队依靠34架预警机,组织非常严密,指挥非常到位,基本上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在几次空战中,多国部队击落了44架伊军飞机,但没有一架被对方击落,其中预警机功不可没。1991年1月18深夜,多国部队4架F-15C在巴格达东南部某机场上空护送一批攻击机时,预警机通知F-15C机长,一架可疑飞机正在跟踪其机队。随后有消息称,可疑飞机是一架伊拉克幻影F-1战斗机,已经爬升到20400米,机头朝西。F-15C根据预警机提供的信息发现目标,在距离幻影F-1 19km处用火控雷达锁定目标,然后发射一枚麻雀中程空对空导弹命中目标。

预警机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美国海军在飞机上安装预警雷达,提前在舰艇雷达盲区发现低空接近舰队飞行的敌机。这种机载预警系统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具有对隐藏在地平线以下的地面雷达无法到达的目标进行探测的俯视能力。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面雷达由于在地平线以下,无法捕捉到7万米以外的目标,而空中预警系统飞行高度约为65438+10万米,可以同时捕捉到460公里半径范围内靠近海面或地面飞行的飞机、导弹、舰船等多个目标。空中预警机像鹰一样,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可以从高空瞄准猎物。

早期的预警机使用普通脉冲雷达,下视能力差。一般只能用于杂波强度较弱的海域,承担有限的警戒任务,即只能警戒不能指挥。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装备的TBM-3W、AD-3W、WV-2、EC-121C和“塘鹅”都属于这一类。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和微波技术的快速发展,预警机的雷达大多采用了动目标显示系统或脉冲多普勒,具有良好的下视能力等技术。此外,随着数据处理能力和导航通信技术的进步,预警机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预警发展到同时指挥引导多架飞机目标,因此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机动性的空中预警指挥系统。美国的E-3A就是这种先进预警机的典型。

预警机的结构分为三部分:飞行平台、天线罩和航电系统。

飞行平台是包含各种特殊预警设备的载体。大多数预警机都是由运输机或直升机改装而成。雷达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线口径的大小。所以预警机大多选择大型飞机作为载体,可以配备更大的雷达,探测距离远,覆盖范围足够大,续航时间长,操作台更多。如果选择小飞机作为载体,安装的航电少,功能少,价格相对便宜。

天线罩是预警机在外观上区别于其他飞机的明显特征。根据天线罩形状的不同,分为圆底天线罩、平衡梁天线罩、盆形天线罩和加大头尾天线罩。

典型预警机的电子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监视雷达、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和控制、导航、通信和敌我识别。其中,监视雷达是最关键的部分。能在严重的地空或海空杂波环境下探测和跟踪远距离高低空、高低速目标,覆盖范围大,可处理和显示数百个目标。

目前,世界上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北约拥有空中预警机。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预警机;德国和意大利是北约成员国,间接拥有预警机。除上述国家外,日本、俄罗斯、埃及、以色列、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瑞典、印度、澳大利亚、伊拉克、南非和智利也装备了预警机,其他国家如韩国、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也有购买和研制预警机的意向。中国也引进和研制了自己的预警机,比如在运8基础上研制的预警机。

在各国现役的300多架预警机中,数量最多的是E-2C,超过总数的1/2。性能最好的是E-3A,近7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