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带的历史

在光学显微镜下,每个肌节由中间一条暗带和两边一条半亮带组成。

一、光学显微镜的定义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自从显微镜出现以来,人们看到了许多微小的生物和细胞,它们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过去是看不见的。

不仅有放大一千多倍的光学显微镜,还有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部分的实验观察工作都是由显微镜来完成的,所以显微镜的性能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第二,历史发展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经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将图像放大。后来我逐渐认识到球面玻璃的表面能放大物体图像的规律。在1590中,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商已经建造了类似于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大约在1610年前,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时,改变了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获得了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光学工匠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物镜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1,物镜的分类

物镜根据使用条件不同可分为干式物镜和浸没式物镜;其中浸没式物镜又可分为浸没式物镜和油浸式物镜(常见的放大倍数为90–100倍)。

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和高倍物镜(40-65倍)。

按像差校正可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可校正光谱中两种颜色的色差)和复消色差物镜(可校正光谱中三种颜色的色差,价格昂贵,很少使用)。

2.物镜的主要参数

物镜的主要参数包括放大率、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

(1)放大率是指眼睛看到的图像的大小与相应标本的大小之比。它指的是长度之比,而不是面积之比。例:放大倍数为100×,指长度为1 μ m的标本,放大图像的长度为100 μ m,如果按面积计算,放大倍数为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率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率的乘积。

(2)数值孔径,也叫孔径比,缩写为NA或A,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率成正比。干式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式物镜(香沥青)的数值孔径为1.25。

(3)工作距离是指观察标本最清晰时,物镜前透镜下方到标本盖玻片上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