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完整的诗
2
第一,知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于1942,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诗人戴望舒因在报纸上编辑和散发宣传抗战的诗歌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备受折磨,但从不屈服,写下了《我用一只受损的手掌》这首诗。当时半个祖国沦陷,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在诗中,诗人直面现实,将个人的不幸与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以深邃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表达了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真挚关怀和真挚热爱。同时借助诗歌的想象,表达了对“遥远的一隅”解放区的向往。
这首诗以“我”触摸祖国地图与“看不见的手掌”的联想为抒情线索。“看不见的手掌”是指诗人的思想、联想、心理和情感,“触”是指思想、联想的展开和心理、情感的流动。
(2)法律学习指导
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从“受损的手掌”开始想象,让它在脑海中探索祖国的地图。随着“手掌”的移动,作者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诗歌通过具体可触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应用的向往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朗读这首诗时,要尽力把握它的情感线索,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仔细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具体意象所蕴含的诗人的主观感受。
(3)审美欣赏
不屈的意志之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后献给祖国的一首歌。诗人的手掌受损,祖国的土地支离破碎。诗人和祖国有着相同的命运。在敌人的地牢里,诗人用他“受损的手掌”摸索着祖国的地图。诗中辽阔的土地其实象征着祖国。“破损的手掌”不仅是现实的,更是诗人不屈的意志。其实,诗人内心的爱憎、怜惜和悲哀、哀愁和希望,都来自于他对祖国土地的“破损的手掌”和“摸索”。《断掌》是一个诗人“赤诚忠义”的物化。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这首诗描述了哪些具体的意象?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中描写的意象有“损伤的棕榈”、“辽阔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稻田”、“江南的荔枝花”。
诗人用一只“受损的手掌”触动了祖国的生动思想,在想象中再现了故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解放区等气象未亲身经历的场景,用手掌的感觉表现了内心的变化。诗人起初悲愤交加,转而热切期待,寄希望于解放区的民族复兴。
2.《我用一只破损的手掌》这首诗,通过前后对比,使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鲜明。请结合原诗从文字感情色彩的角度具体分析。
【解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灵活多样,可以组合使用各种表达方式,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这个题目意在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
这首诗的前后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来看,前半部分多使用消极、冷色调的词语,如:受损、刺骨、孤独、憔悴、黑暗等。,完美地表达了诗人对苦难祖国的难以言说的感情。后半部分使用了许多积极、温暖的词语,如:新生、遥远、温暖、明亮、坚实、蓬勃、永恒,强烈表达了诗人坚信中国* *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必将胜利,解放区是民族复兴之所在。
3.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比喻修辞方法的区别,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1)像情人的软毛,婴儿手里有奶。
(2)不要活得像动物,像蚂蚁。
(3)探索这片广袤的土地。
④有太阳,就是春天。
【解析】本题旨在通过理解一些重要句子的含义,来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像情人的软毛,婴儿手里的牛奶”是一个明喻,用情人和母子关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这个角落”的柔情。
(2)“不要像动物一样生活,而要像蚂蚁一样生活”是一个明喻,形象地描绘了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新生活。
(3)“探索这片辽阔的土地”是一个比喻,“辽阔的土地”是整个中国的比喻。
(4)“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是春天”是比喻,用“太阳和春天”来形容解放区的繁荣和生机。
4.这首诗是如何把众多意象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解析】设置这个题目的目的,一方面是加深对这首诗所写意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欣赏作者在结构安排上的别出心裁。
【参考答案】:
《我用一只破损的手掌》在想象中展开了诗的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轻抚着辽阔的大地。先是占领区的家乡,然后从祖国的北部到最南部,最后留在解放区。总结祖国上的每一处特色风景,作者都突出了手掌的触觉功能(以及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如“凉”、“冷”、“滑出”、“细”、“软”、“蘸”。这样,相对广泛的描写对象就相对集中起来,从而贯穿了“手掌的感觉”这条线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