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号沉船是怎么回事?
潜艇下潜和上浮主要靠给潜艇里的水箱充水和排水。因此,只要动力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就能产生高压气体,将进入艇内各舱室或水箱的海水吹走,从而使潜艇浮上水面。前苏联潜艇上发生过很多事故,但很少见到人和船一起沉入海底的恶性事故。事故发生后,一般都是紧急情况下浮出水面,然后确定应急抢修方案。
为什么库尔斯克号在事故发生后没有紧急上升,而是紧急下潜沉没?初步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事发突然,来不及采取措施。艇内船员可能正在按照预定科目进行正常演练,舱室之间的水密门没有关闭,艇首突然的大爆炸让船员不知所措,整个艇顿时乱成一团。此时,在巨大的压力下,汹涌的海水突然从被炸的1号和2号船舱涌入其他船舱,导致小船因水太多而迅速沉没。二是爆炸后在船内采取了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在第一和第二舱爆炸并被海水淹没后,潜艇的船头迅速下沉。在沉没过程中,船员紧急关闭了各个舱室的水密门,结果可能只有尾部的两三个舱室受到保护。此时核电系统仍在工作,但由于大部分舱室已经被水淹没,甚至部分舱室的海水都浮不起来,因此机组人员紧急关闭核反应堆,防止核泄漏。三是事故误判,处置措施不当。此次演习中,潜艇事故与应急救援的训练课目可能已经提前设定。有可能是库尔斯克号在事故发生后误判了形势,在自救前按照事先规定的训练要求继续沉入海底。结果错过了最初的自救时机,迅速沉没。
潜艇事故主要是火灾、碰撞或触礁。火灾多因艇内故障引起,碰撞多因敌对双方追踪距离过近引起,触礁多因操作不当引起。碰撞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潜艇事故,主要发生在潜艇之间,或者潜艇与水面舰艇和漂浮物(如反潜网、渔网、水障、水雷等)之间。).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的潜艇经常在公海上相互追逐跟踪,窃取对方潜艇的水声信号和技术机密。对方潜艇的水声信号被记录下来后,可以存储在数据库中分析判断对方潜艇型号,也可以导入水雷等水下武器中,自动控制对潜艇的水下攻击。1986 10,直布罗陀海峡附近,一艘美国核潜艇在执行追踪任务时与一艘前苏联核潜艇相撞,导致潜艇受损后上浮。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基本上,两艇相撞后受损的总是前苏联的潜艇,西方潜艇似乎更强。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表示,在过去30年中,俄罗斯与外国潜艇发生了11次碰撞,其中10次是与美国海军潜艇。
潜艇触礁搁浅也是常有的事。1981 10 10月27日,前苏联海军2350吨级W级常规潜艇潜入瑞典海上禁区搜集情报,在距离基地15公里处意外触礁后搁浅。瑞典海军反潜机、直升机、潜艇和水面舰艇全面出动,W级潜艇被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该船多次试图逃跑,但严重受损,在深水炸弹的轰击下被迫浮出水面。船长和一名军官被传唤时,坚称指南针失灵,导航有误,导致了停飞。165438+10月6日上午,两艘拖船在6艘瑞典海军舰艇和2架直升机的武装下,将W级潜艇拖至公海并驱逐出境。俄罗斯在外交上丢了面子,不得不向瑞典政府道歉,并支付了26万美元的援助。
库尔斯克号潜艇因为爆炸沉入海底似乎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什么导致了潜艇的大爆炸?最有可能的原因如下:艇内发生严重火灾,高速航行时触礁,潜望镜航行时撞上深吃水的商船底部,与潜艇相撞,艇上爆炸,撞上二战时埋设的锚雷,被鱼雷攻击或意外击中。在这些原因中,可以先用排除法排除几种可能性:由于库尔斯克号处于航行管制的军演区域,与商船相撞的可能性较小;因为普京政府和北约都表示了宽松的态度,而且处于和平时期,西方国家鱼雷攻击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有锚雷,可能是被过往船只击中了。不可能50多年没有船经过该海域。海底爆炸水深20米左右,那片海地区水深100多米,礁石多在浅海区,不太可能触礁。现在,只剩下三个可能的原因:火灾、船只碰撞和武器爆炸。
火灾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无论是先起火后爆炸,还是先爆炸后起火,都应该是船内发生了不可挽回的火灾的逻辑推断。如果先起火,然后像Y级潜艇那样爆炸,潜艇就有足够的时间上浮。没有浮起来,说明一开始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不大。它可能在爆炸后引起火灾,导致第二次或第三次爆炸,彻底损坏并击沉潜艇。
与其他潜艇相撞也是合乎逻辑的推论。首先,在美苏争霸时期,双方潜艇相撞是常有的事,因为双方都想获得对方潜艇的水声特性。自普京执政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海军演习。很难说北约不派潜艇跟踪收集情报。其次,潜艇为了达到隐身效果,在外壳上涂上了厚厚的吸声涂层、消声瓦或隐形橡胶,从而缩短了对方潜艇发现自己的距离。同时,潜艇的水下速度有了很大提高,一般达到30到45节(1节等于1.852公里)。本来眼睛就不好。如果跑的太快,在追踪对方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的概率真的很高,所以不排除这种可能。如果真的有潜艇与之相撞,谁的潜艇会在北冰洋水下亲吻库尔斯克?似乎只有美国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和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可能性最大。即使这两型核潜艇全速与库尔斯克号相撞,理论上也应该是它们自己的不幸而不是库尔斯克号,因为库尔斯克号的吨位是它们的两倍多,而且它有众所周知的双壳结构。然而,也有例外。1970年6月,一艘美国鲟鱼级核潜艇与前苏联核潜艇K-108在太平洋相撞。结果美国核潜艇只有潜望镜和天线轻微受损,而K-108的外壳被撞出一个大洞,连螺旋桨都严重受损。况且法国的核潜艇太小,北约其他国家也没有核潜艇。这有点像常规潜艇撞了鸡蛋撞石头,没用。所以看起来和潜艇相撞的可能性不太大,艇内武器爆炸似乎是最有可能的情况。
艇内武器爆炸可能主要由鱼雷、反潜导弹和水雷引起。奥斯卡级核潜艇I型主要装备24枚SS-N-19潜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射程460公里;装备SS-N-15和SS-N-16反潜导弹,备弹32枚;有4个533mm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53式鱼雷。四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65枚鱼雷和24枚备用鱼雷。II型的主要武器与I型基本相同,只是后续艇可装备24枚改进型SS-N-24潜射巡航导弹,为对地攻击导弹,可由飞机和卫星制导,射程超过4000公里。需要说明的是,奥斯卡级核潜艇的导弹配置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潜艇都不一样。别人的导弹都是放在耐压壳体里,或者垂直,或者鱼雷发射管。奥斯卡级是独一无二的。其24座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在耐压弹和非耐压弹之间排成两排,每排12座,倾角40度。每两个发射筒为一组,使用一个发射井孔。这个井大约6.5米长,直径2米。井盖向外折叠或可移动。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采用水滴形线型结构,是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的双层壳体结构。指挥台的围挡长约32米,围挡内有一个漂浮救生舱。1艇分为九个舱室,小舱室结构,ⅱ型艇多一个舱室。这样的船舱布局可以保证一个船舱进水后整艘船不会沉没。人员都在耐压壳里,非耐压壳主要是装导弹,和海水相通。因为导弹发射装置放在艇体两侧,潜艇的宽度是18.2米,但是耐压艇体的直径很小,只有8.5米左右,所以耐压艇体和非耐压艇体之间有三到四米的间隙。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假设敌人发射的鱼雷碰到非耐压壳体爆炸时,基本不会对耐压壳体内的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因此被公认为是非常独特的设计。即使鱼雷击中潜艇中部,鱼雷也必须穿过壳体、耐压导弹发射架和厚达三米的海水,才能到达耐压壳体。这个时候鱼雷的危害已经降低到很弱的程度,所以该级潜艇的防护能力很强。
冷战时期,奥斯卡级核潜艇一度让美国和北约头疼。为了对付它,我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和金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实验。奥斯卡级最新型现代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为什么会像纸一样沉入海底?118人已经悄悄地回到了北冰洋。究竟为什么?有分析认为是巡航导弹爆炸,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24枚巡航导弹并没有安装在耐压外壳内部,而是安装在它的外部。巡航导弹即使爆炸,对耐压壳的破坏也不会这么大这么快,因为潜艇不仅有耐压壳的坚固保护,还有内外壳之间海水的阻尼作用。此外,巡航导弹安装在耐压容器内,与艇内所有部件无关,发动机只有出水后才会点火,因此水下爆炸的概率极小。有分析认为,车臣叛军确实破坏并派人在船上预装了炸药。这种推测忽略了一个事实,一艘14000多吨的潜艇至少需要数百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还必须在鱼雷发射管、指挥台外壳等关键部位爆炸,才能使其沉入海底。如果车臣恐怖分子真能做到这一点,把大量炸药装在潜艇上,安排安装定时爆炸引信,就有点太伟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海军的防御能力、组织纪律性和安全防护能力就更加令人怀疑。
目前官方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不过看起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鱼雷爆炸。鱼雷是一种带弹头的水下武器,可以自行推进和控制。实际上,它是一种水下导弹。鱼雷一般采用电力和喷射动力推进。鱼雷是一种长七八米的大型武器,安装在潜艇前部的鱼雷发射管内,备用雷布置在前部的鱼雷舱,便于重装。潜艇发射鱼雷前,必须先打开耐压艇体外的鱼雷发射管外舱口盖,让海水流入鱼雷发射管,然后点火发射。这样鱼雷就可以顺利出筒,按照预定的程序跟踪目标,直到爆炸。鱼雷分为两种:战斗雷和作战雷。前者装载400或500公斤炸药,后者不装载炸药,主要用于训练。库尔斯克号参加演习,发射鱼雷的训练课目必不可少。关键是什么鱼雷?战雷还是操雷?如果是装有战斗部的鱼雷,或者是新研制的鱼雷利用训练机会进行水下试射,结果可能是发射管前舱盖在发射过程中发生故障,而艇员没有意识到故障,按下了发射按钮,导致鱼雷在艇首爆炸。如果是水雷,一颗就足以毁掉整艘船,因为是船内爆炸,危害很大,不可控。即使是水雷作战,如果采用喷气推进,也可能引起发射舱起火,进而导致鱼雷或水雷等其他武器爆炸。另外,军演的时候,俄罗斯海军的其他舰艇有没有在失事海域附近发射鱼雷,有没有可能是鱼雷误击库尔斯克?俄罗斯的鱼雷威力更大,你打中一个,它就沉了。
另一种可能是反潜导弹爆炸。反潜导弹又称火箭助飞鱼雷,实际上是装在鱼雷背面的火箭发动机,在空中飞行几十公里,在水下发射后再攻击水中的敌方潜艇。这种武器和鱼雷一样,也是在鱼雷发射管发射的。故障现象可能是鱼雷发射管外舱口盖打不开,或者助推火箭在管内意外点火,但整个身体卡在鱼雷发射管内,导致舱室爆炸事故,炸毁前舱,导致海水注入后下沉。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118名艇员全部遇难,这在世界潜艇事故记录中是绝无仅有的。奥斯卡级不是一般的潜艇。是核潜艇创造了很多神话。美国和西方很怕它,前苏联和俄罗斯一直以它为荣。为什么事故发生后,船员悄悄沉入海底,然后全体船员随之死亡?这是一个世纪之谜,没人能解开,但我们还是可以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潜艇性能差。二战时,前苏联的潜艇技术水平与德国相当。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潜艇数量、技术和质量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与美国不相上下。前苏联时期,向世界40多个国家出售了2000多艘舰艇,其中包括数百到1000艘潜艇。应该说潜艇是俄罗斯的成熟装备,不存在重大技术缺陷。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潜艇数量是美国的四五倍,每年十几艘。潜艇一直是前苏联的杀手级装备。1992年俄罗斯海军成立后,由于经济拮据,军费从过去一年2000多亿美元锐减到450亿至50亿美元,潜艇订单基本中断。据估计,库尔斯克号是前苏联已经开始建造的潜艇,后期建造工程和内部舾装可能在1992-95年完成。这样一艘跨越两个时代,经历两种社会制度,两种不同待遇的核潜艇,在质量上很难保证。所以库尔斯克号是不是一种“豆腐渣工程”值得怀疑。即使施工质量没有太大问题,维护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在服役五年后没有得到适当的维护,像鱼雷发射管这样的敏感设备就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然而,俄罗斯舰船的维护保养一直存在重大隐患。因为没钱,实际到位的维修资金只有预算资金的十分之一。船员长期不能按时拿到工资,7艘航母中有6艘被处理掉。现在深圳展出的明斯克号,仅仅服役十五年就被当废铁卖了,服役期应该是二十五年。部队官兵连自己的命都没有,更别说潜艇这种哑巴死装备了。我怎么负担得起正常的保养?所以腐蚀,内外舱盖打不开,电路故障,经常起火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出于必要的偶然。潜艇很少维护,怎么可能不出事?据分析,最后9个舱室没有进水,但水密门没有密封,导致渗水,逐渐导致舱室里的船员因水位上升缺氧而死亡。如果这是真的,那完全是施工质量的问题。水密门不仅要水密,还要密闭空气。他们怎么会漏水呢?
其次,自救措施无效。事故发生时,逃生自救是人之常情,据说会积极采取措施。但是,作为潜艇,潜艇是有一套规则的。比如需要有人指挥自救逃生,否则没人敢擅自打开救生舱或穿上救生衣逃生。无人逃生似乎有几个原因:一是爆炸中船长先死,全船失去统一指挥,在事故面前乱作一团,不利于自救和逃生组织;二是舰首大爆炸后,冲击波对舰体造成二次损伤,导致结构破坏。同时,由于前端耐压船体被炸毁,船舱隔板不具备强大的耐压能力,在100多米的深水中被挤压变形,导致救生舱变形或破裂,人员无法逃生;第三,鱼雷发射管被炸毁,人无法通过它逃生。当然也可能有以下原因:比如机组人员训练不好,缺乏紧急情况下逃生的基本训练;潜艇出海前,携带的备件、电池、食物、氧气和救生、消防设备不足,在紧急情况下手足无措。
最后,救援组织薄弱。库尔斯克分为九个舱室,至少有几十个水密舱室,用水密门封闭。理论上来说,只要舱内有食物、饮料和氧气,在里面呆个十几二十天都没问题。该艇装备有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以及低频、甚低频和甚低频拖曳浮标天线。它的浮力索长630米,拖曳深度90米,应该可以接触水面。从俄罗斯的救援情况来看,有两大失误:
第一,我知道我帮不上忙,但我就是不接受外援。在深海救援方面,苏联做得相当不错,每次潜艇出事都是自力更生,因为这不仅挽回了超级大国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保住了潜艇的技术机密。例如,1986年Y级潜艇起火事故发生后,美国海军的P-3C反潜巡逻机立即飞往事故海域,看到艇上浓烟滚滚,立即通知在附近海域航行的一艘美国远洋拖船提供援助,但遭到艇方断然拒绝。这一次,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美英等国多次呼吁俄罗斯考虑他们的建议,希望前往救援,但俄罗斯就是不接受。看来过去海军的传统思维观念还是在迷惑这些指挥官。他们还没有看到,当今世界已经不是冷战时代,曾经嚣张的前苏联海军早已名存实亡。就连那些著名的深海救援队也全部取消了。他们有什么实力进行深海救援?观念陈旧,爱面子,不放大国架子,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秘密等奇怪的想法一直困扰着俄罗斯官方。于是他们拖了四五天,在错过了所有的最佳救援时机后,在舆论压力下同意接受外援。这个时候,他们也无能为力。
第二,普京迟迟不来现场指挥,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普京执政以来,捷报频传,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普京的人气很旺,威望与日俱增。结果这件事的处理出了问题。这里急需拯救生命,而他却在那里度假放松。这样的反差让俄罗斯人怒不可遏,普京的支持率骤然下降。普京为什么不露面?估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潜艇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时期,事故情况和危害是通过艇内无线电报告的。俄罗斯海军可能认为救援无望,不想打扰总统,所以没有上报。也可以实话实说,让它觉得到了现场也没用。另一个与当前军事改革的争论有关。这场辩论是在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总统普京三巨头之间进行的。战略火箭军出身、年事已高的谢尔盖耶夫元帅认为,应该把发展战略核力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心潮派改革派代表人物克瓦什宁认为,未来的战争不再是核战争,而是高科技局部战争,因此应该发展高科技常规武器,而不是核武器。普京迟迟不表态,让他们打。这次海军演习的背景可能与这场争论有关。海军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实力证明,海军最有发展潜力,应该被重视。8月中旬后,普京开始同意克瓦什宁的观点,认为我们应该重点发展常规武器,尤其是重振海军,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普京的决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库尔斯克号事故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而且是在意见不一的高级官员之间,所以救援的组织指挥因为认识不一而延误了。
前苏联海军历史上发生过几十起潜艇事故,也有多起艇沉人死的恶性事故。但是库尔斯克号从来没有在这个城市引起过风暴,全世界的人都急着要发火。原因是什么?很简单,以前信息不灵通,军方封锁消息,所以外界往往不得而知。现在不同了。封锁消息有多容易?先不说报纸杂志,光是网络就受不了,几秒钟就能传遍全球。这个条件以前存在于哪里?然而,事故被媒体曝光后,政府、军队甚至总统都不得不面对现实,这对领导人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他们必须适应这种挑战,否则就会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这就需要领导做好三件事:一是快速反应,制定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安抚民心,营救沉船船员;第二,危机发生后要有统一的新闻发布渠道,政府高层要言行谨慎,防止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同时,要注意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邀请他们广泛发表个人意见和评论,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群众做出不科学的猜测,防止国内外人士借机闹事;第三,我们应该平衡人道主义援助与军事机密和国家安全,这些要素应该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需要注意的是,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救援体系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是不分国籍和信仰的,应该实行国际互助,这不仅不会危害国家安全,反而会加强国家安全。
国防和军队建设就像万海滩。如果平时没有洪水,看不出有多重要。但如果疏于防范,延误防范,一两个蚁巢就可能足以导致整个防洪大堤决口,损失和后果不堪设想。前苏联在40年的冷战中,以国家综合国力为筹码,投入巨资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冷战后新的世界战略格局,俄罗斯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战争、安全和国际关系问题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对美国、西方尤其是北约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于是,他们做了太多化干戈为玉帛的事情,过快过猛地削减自己的军队和武器,总以为这样做会赢得一些和平红利,把用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无效”投资转移到。
后来虽然这么大的倒退引起了决策者的注意,但是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十年间,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1000艘舰艇退役,110多艘核潜艇被淘汰,150多万人从军人变成了普通人。俄罗斯海军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7月宣称:“如果不增加对海军的投资,到2016年,海军将只剩下60艘舰艇。像俄罗斯这样非自愿的自愿裁减军队,确实是史无前例的,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有点“自毁长城”的味道。40年的努力,40年的辛苦终于毁于一旦。所以可以说库尔斯克号出事是迟早的事,而且肯定不止,因为战斗力是练出来的,搞训练演习都是要花钱的。没有一定规模的投入,军人没有很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整天为自己的房子、孩子和吃喝操心。他们怎么能搞好正常的军训呢?
对于今天的俄罗斯,人们有种秋后算账的味道。总统、国防部长、海军司令都成了倒霉蛋。其实他们真的很穷。虽然在快速反应和采取措施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但根源在哪里?指责普京合理吗?他毕竟是刚刚通过100 Amanome的新上任总裁。如果前苏联没有解体,如果全球海军依然威风凛凛地徜徉于海洋,这样的事故会如此无奈吗?北方舰队曾经拥有最现代化的深海救援设备和潜水打捞救援队,现在却因为军队负担不起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前苏联的深海打捞救生潜艇是一流的。据说,一艘可以潜入6公里水下的深海救援船为了赚取外汇,已经出租给加拿大一家公司进行水下观光,但当他发生意外时,他不得不屈尊向英国和挪威求助。
普京是一位智者,也是一位杰出的领袖和统帅。他自责自己的优柔寡断,痛惜国家的无能,哀叹军队的衰败。敢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伟人,知耻而后勇的人是伟人。从普京身上,人们看到了俄罗斯未来的希望,看到了重振俄军的希望。俄罗斯每年的军费开支只有50亿美元,而打捞库尔斯克号可能要花费数亿美元。在国家经济捉襟见肘的形势下,普京仍决定大幅提高阵亡水兵的抚恤金数额,并从1年9月起,将所有军人的工资提高20%,从明年起军费增加30%,坚决实施强军战略。同时决定在海军三大舰队中重组三个海上救助中心。普京已经止住了俄罗斯经济和军事的严重下滑趋势,他正在努力为经济和军事安装新的引擎和助推器。一个完成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推进军事改革的新俄罗斯正在腾飞。没有人能忽视这个现实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