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死后中苏关系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上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60年代,从不合到分裂。70年代,反帝反修统一战线。20世纪80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中苏关系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概括为:-20世纪50年代,中苏同盟时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对新中国的建立和生存具有关键意义。苏联真诚地帮助了我们。同盟本身就说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对等的,中苏1950条约也是如此。——20世纪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分歧从哪里开始,一般认为是意识形态的分歧,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矛盾。从国际关系来看,中国首先跳出了两极格局,这是一个创举;——70年代,反帝反修统一战线。表面上的意识形态分歧,实际上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与苏联沙文主义的碰撞。-1980年代,关系正常化谈判的十年。中国坚持“三大障碍”是为国家建设创造外部环境的战略考虑。从上面的回顾可以看出,中苏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中苏关系的广度、深度和复杂性超过了其他许多大国。中苏关系融合了两国关系、两党关系、两国两党高层交往。同时,它们包括大国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同文明国家之间的关系、新兴民族国家与欧洲传统大国之间的关系,并夹杂着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部中苏关系史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蜜汁”到60年代的“斗争”,再到70年代的“斗争”,最后到80年代的“缓慢”,直至中俄关系平稳过渡,形成“稳定”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格局。在此期间,高开低走,再回归正常的中苏关系,几乎经历了当今世界各种形式国家关系的全部变异:从一般的国家关系到亲如兄弟的战略同盟,再转变为势不两立的战略对手,再经过艰难的正常化过程回到友好的国家关系,最终确立了堪称苏联解体后大国关系典范的新型战略协作关系。中苏之间这种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从过于亲密到过于敌对,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苏关系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极具研究价值的样本。第二,中苏关系的进程对中苏两国的内政和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来说,中苏关系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从中国建立现代国家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内政外交的许多重要事件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中苏关系走向有关。是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中国执政党中国从建立、发展到最终取得政权,与苏联和CPSU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结盟,中国以苏联为样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50年代末开始,苏联成为中国反对的主要对象,两国关系从同盟发展到对立、对抗甚至对抗。正是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下,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可以说,不了解中苏关系的跌宕起伏,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中国的革命史和中国的发展史。就苏联而言,虽然中苏关系在苏联人眼中从未占据主导地位,但中苏关系的起伏无疑与其国内事务的演变密切相关,对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正是中俄(苏)关系的独特之处,因此研究双边关系具有更特殊的意义。第三,中苏关系的历史轨迹与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在冷战时期,这种相关性首先表现为中、苏、美三角关系的互动及其广泛的政治影响。新中国成立40年来,中国外交的重点一直是如何处理与苏联的关系,这使得中苏关系进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与的大博弈。从50年代的反美联苏,60年代的反苏反美联盟,70年代的反苏联美,80年代的不结盟,可以说,40年来中国外交战略的每一次调整,无非是中苏关系地位和模式的变化。有学者精辟地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着特殊的相关性,这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往往以第三国为起点或终点...而且在于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即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不针对或不针对第三国,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及其相互关系产生影响。”从历史传承来看,冷战结束前,中苏、中美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和外交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延伸这一轨迹,在现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中,中俄关系和中美关系仍是中国外交中两个重要的双边关系。即使在中、俄、美进入21世纪后,三国之间仍有一定程度的互动,尽管目前的三边互动明显不同于冷战时期中、苏、美之间的互动。经历了两国关系的风风雨雨,俄罗斯和中国作为苏联的继承国,都是在苏联解体后走向成熟的。双方都是实事求是的,在国际关系普遍适用的准则基础上建立了“君子之交”。从1992相互视对方为友好国家,1994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升级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最终于2004年两国元首北京会晤时解决边界问题。两国关系一直走在持续、稳定、日益成熟的轨道上。由于双方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盟友,这就把两国关系置于更加现实的基础上,两国相互的心理要求和期望更加温和,两国关系的稳定性也有了更大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