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重大对外战争?
唐太宗在位期间,曾干预朝鲜半岛内战,也曾与当时的日本干预军交战。
南宋与蒙古(今蒙古的前身)作战。
朱元璋推翻了蒙古的统治。
当时明朝与越南的冲突
明朝的抗日战争和明末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战争。
明朝与葡萄牙的海上冲突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省。
康熙与俄国的边境战争
清朝与缅甸的边境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中日战争
与八国联盟的战争
一战(只是象征性的劳务派遣)
北洋军出兵帮助干涉苏俄革命。
29年中苏中东路事件冲突
918,1.28与日本冲突
抗日战争
朝鲜战争
中苏边境冲突
反击印度
西沙群岛之战(美国支持的南越政府)
反击越南和边境冲突。"
这里补充一下。
战国以后,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发生战争(安史之乱前,唐帝国大败)。汉族与西域小国也有冲突。
元朝好战,所有的战争都是元朝发动的。
入侵朝鲜
1218蒙古和朝鲜打败了入侵朝鲜的契丹叛军,双方结盟。后来蒙古对朝鲜肆意要求,多次侵略,激起了朝鲜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蒙古无法达到消灭朝鲜的目的。忽必烈登基后,朝鲜成为元朝的附庸国。元朝强迫朝鲜国王拿自己的孩子当人质,强迫朝鲜朝贡,从朝鲜招兵买马。除了派遣大儒华池监督,1283年(至元二十年)在朝鲜设立东方省,加强统治,经常派兵压边或侵朝。为了避免朝鲜上层统治者的反抗,蒙古统治者还采取了笼络、封官赏赐或娶皇帝女儿等手段。1274年(元朝十一年),忽必烈失去了皇帝的女儿,嫁给了朝鲜国王。
对日战争
1274年(至元十一年),新都、红槎丘随部队出使日本,但因其船只被毁而被退回。1281年(至元十八年)分两路进攻日本。索都所率领的蒙古军、汉军、朝鲜军从朝鲜越境进入,范率领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从清远(今浙江宁波)北上。元军在日本鹰岛遭遇飓风袭击。战船多烂,士兵淹死,被日军打死,几乎全军覆没。
对安南和占城的战争
1282年(元十九年),索都派兵占领城池,但被占领城池的军民抵抗,部队于1284被退回。同年,镇南王陀桓(忽必烈)出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索都从占城向北进攻。安南王退守京师,主力藏于深山,避免与元军决战。元军累了,就出来进攻。五月,因为夏雨和瘟疫流行,拓跋扈被迫退兵。索都战死沙场。1287年(元二十四年),拓跋扈再次出兵安南,但毫无进展,次年放弃出兵。
对缅甸的战争
1277年(元十四年),云南省出兵缅甸,攻占了三百多个村庄,三千多户人家。后来,由于炎热的夏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部门。1283年(元二十年),宗皇帝吴象再次率兵攻打缅甸,缅甸国王派出了和平使者。1287年(元二十四年),缅王私生子废王独立,内斗爆发。云南王乘机入关蒲甘,缅国无力抵抗,贡品投降。
对爪哇的战争
1292年(元朝二十九年),石碧、伊黑失、快乐等军从全州起航,入侵爪哇岛(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爪哇国的统治者降袁,要元军帮助他的敌人葛朗。击败格朗王后,调兵拒元,元军疲惫后退兵。
与北方国王的战斗
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后,蒙古王宗的反抗并没有结束。忽必烈统治时期,从西北到东北,蒙古诸王之间的战争不断。直到吴宗时才大体持平。
海都和西丽吉之乱
1269年(元六年),王海都与窝阔台、察合台女王王巴拉在塔拉斯河畔开会,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共同反对元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命北平王那木汗亲王率诸王镇守阿里木里。次年,海都援建巴拉孜为察合台汗,袭扰天山南北。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土瓦等兵进军哈拉霍州,历时六个月,回鹘人也照顾妇女讲和。忽必烈派右丞相安通协助纳木罕镇守北方。
1276年夏,继南汉北伐诸王之后,西里吉(蒙格孜)、李明帖木儿、尧木儿(阿里布格孜)、德北帖木儿发动叛乱,将南汉、安通抓到海都。但海都过去拒绝与吉河兵合作。于是过去李记等人劫持宗王撤回李曼(蒙哥),退到额尔齐斯河,掠夺李记基斯五部,侵东、侵林。应昌弘基刺带和六盘山火狐的响应。忽必烈命宋教头伯颜率领南征军主力北上,伯颜、图图哈在二浑河上击溃前吉军,收复和林。1283年,从叛王手中投降忽必烈。
1284年(元朝二十一年),雅都都、图图哈击败海都军,但海都仍有强大的兵力。1285年,驻守西北的宗王阿智吉军被杜洼打败。忽必烈还命令伯颜代表阿济济掌管北方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