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部第五大队和陕西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地质工作规划简介
1.研究Xi安可能淹没区和库区盐碱地治理。为此,库区渭河段进行了1: 5万补充工程地质测绘,并增设了地下水动态观测剖面和观测井;
2.秦岭北麓南山支流基岩河谷沙坝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
3.库区塌岸调查,潼关以东塌岸工程地质研究。
库区规划的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970、11年6月,根据国家计委(70)69号文件要求,将陕西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五大队和第八大队合并,下放省内,更名为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队伍将驻扎在渭南,今后除了陕西省的任务外,还将继续承担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质工程。两队合并会议决定成立第五队,承担治理黄河的地质工程。第二水文地质队第一书记易军主管技术,辛奎德,继任者有唐金榜、贾新安、刘光润、戴英生、耿鹤年,第五队(又称治黄地质队)主管技术,有葛青云、、曲。
五大队原工作计划完成后,在1972新工作计划编制前,五大队对三门峡水库运用以来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地质研究程度进行了总结和评估,与黄委、陕西省水土保持局等单位建立了工作联系,并对今后的工作区域进行了踏勘和资料收集。当时,三门峡水利枢纽改建工程即将完工,在“全年控制作业”开始前,水文地质二队于5月1973编制了《三门峡水库建成以来治理黄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初步计划》。
这个计划已经执行了四年。截止1977年底,库区在进一步补充调整地下水观测网的基础上,在地下水动态分析和浸没预测方法研究、盐碱地防治研究、南山支流整治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等方面取得进展。
1978年初,第二水文地质队向国家地质局和陕西地质局提交了《治理黄河地质工作总体方案》建议书,国家地质局批准。这两项任务是:
首先,编写三门峡水库运行期工程地质问题总结报告。在三门峡水库近20年的地质灾害观测和研究中,在水库近5年来常年控制利用低水位的情况下,对水库地质灾害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是合乎逻辑的,是对今后三门峡及黄河水利工程地质工作的阶段性总结。
二是开展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1981年,形成了上述两项治黄地质成果的初稿。张、贾福海等领导同志在向部水文地质司汇报时,要求将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成果写成专著正式出版。1982,陕西省地矿局一审通过两个结果。1983年3月,在Xi安,地矿部水文地质司主持召开审查会,邀请相关部委、科研教学部门、黄河中游地区地质局、水电部门等30家单位的48名代表对两份报告进行了认真审查。《黄河三门峡水库运行阶段工程地质研究报告》经必要修改后于1983 65438+2月出版,《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于1986 65438+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