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发现的皮革加工技术是什么,是如何发展的?
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文化遗址中已经发现了刮削石器和尖头石器,表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经使用这些石器来剥动物的皮。在山顶的山洞里,还有磨好的骨针,大概是用来缝动物皮的。
那时候刚剥下来的湿皮虽然很软,但是生皮干了以后会变得很硬,不仅穿起来像盔甲一样不舒服,而且加工缝制也不方便。
为了克服上述困境,在实践中,人们逐渐探索出可以将动物的大脑、骨髓、油脂等涂抹在生皮表面,经阳光照射后再用手摩擦,皮会变得更加柔软,不易腐烂。
这种方法其实是由于油被空气氧化产生的醛,作为鞣剂来加工皮革,这是最原始的皮革加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可能会从经验中发现,腊肉不易腐烂,生皮可以通过烟熏加工。
烟熏皮不仅可以防腐,还可以防虫。这种方法后来演变成一种古老的烟熏鞣制方法。当然,古代人并不知道香烟里有醛。这种方法本质上是醛鞣制。后来,人们发现一些树枝或木头上的湿皮在一段时间后会将皮染成某种颜色,这启发我们推测这些树可能含有能与皮相互作用的汁液。
因此,人们用热水浸泡一些树皮或树枝,然后将生皮浸泡在这种汁液中,浸泡后晾干。生皮既不缩水也不腐烂,而且柔软坚韧。这是植物鞣制的开始。当然,当时的人也不知道这种方法是用某些植物中含有的单宁作为鞣剂。
发现如果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皮毛会在几天后自动脱落。因此,人们掌握了发汗脱毛法。
还发现用石灰碱液浸泡生皮比发汗要好得多。这两种脱毛方法在古代使用已久,其机理是利用微生物酶的作用。
在实践中,人们还发现了牲畜的粪便,如鸽子粪、鸡粪、狗粪等。在温水中发酵后,其发酵液在用于浸泡生皮时也能软化皮革。
这项技术曾被视为制造软皮的关键技术。但如果这种方法掌握不当,会损伤生皮。所以掌握这项技术需要经验,这在古代曾被视为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