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灯是怎么进化的?

灯的最早发明和使用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当时没有金属或铜来做灯,所以我们的祖先用空心的石头和贝壳来代替。这些空心的石头被苔藓和其他植物填满,然后浸泡在动物脂肪中。动物脂肪可以代替油,于是第一盏灯诞生了。

历史资料表明,在电被发现之前,灯一直是照明的工具。灯具的使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电力时代和后电力时代。

在中国,根据出土的甲骨文,人类在商代就使用松脂火把照明。在周朝,青铜器和陶器的大量使用为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照明灯具开始出现,豆是当时用于照明的工具,是根据当时的食物容器——豆的形状制作的。

灯具发展简史

瓦豆灯,最早的一种灯

当时,人们使用大豆脂肪作为燃料。据说,大豆脂肪被放在一个由陶瓷制成的小碗中,并放置一根灯芯来点亮灯。从“光”这个古体词可以看出,光是由豆类进化而来的。古书记载灯源于豆,瓦豆名邓。

战国人物灯和仿日用灯。

在战国时期,灯具主要由青铜制成,许多贵族使用。陶瓷灯常被称为陶豆,因为它们与传统的陶豆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被归类为灯。这种灯是下层阶级使用的。除少数多枝灯外,战国时期的灯具大致可分为两类:俑灯和仿家居灯。

战国青铜灯

秦代灯具

在秦朝,灯是用华丽的方式铸造的。《西京杂记》卷三记载:“周高祖入咸阳宫,至库府。金玉之宝,无以言表,特别神奇。有五个蓝宝石制成的钹,高七尺五寸。口含钹,鳞动,光辉满星。”

严祖登

韩良灯具

到了汉代,中国的灯具制造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达到了里程碑式的高度。它继承和创新了战国和秦朝的灯具。而且由于这一时期盛行“物死如生,物亡如存”的丧葬观念,本来用于日常生活的灯具也就成了随葬品中常见的物件。

许多出土文物表明,这一时期的灯具不仅数量明显增加,而且材料和种类也有新的发展,说明灯具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从质感上看,除了青铜灯继续盛行,陶瓷灯以新的姿态逐渐成为主流外,还有铁灯和石灯;从造型上看,除了人偶灯和仿日用灯,还有动物形象灯;从功能上看,不仅有灯,还有灯笼和吊灯。

西汉长辛宫灯

西汉朱雀铜灯

在中国灯具史上,成就最高的也是西汉时期。这种灯是宫廷贵族用的青铜灯。灯的火焰上方有与烟管相连的烟罩,灯烟可通过烟罩和烟管排入蓄水灯体内,达到“取光藏烟”的环保效果。其中最著名的灯笼是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长辛宫灯”。

唐代的“省油灯”

唐代出现了节能油灯。俗话说“某某不是省油的灯。”用来形容一些人很凶,很刻薄。其实这里的“省油灯”在历史上真的出现过。唐朝中后期,在四川成都附近的琼瑶点燃的省油灯是真正的节能灯。

明清灯具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灯具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灯具和烛台的质地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最初的金属、陶瓷、玉石灯和烛台,还有玻璃和搪瓷制成的灯。种类繁多、花样不断翻新的宫灯的兴起,在灯具史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明清宫灯

宫灯作为中国手工艺制作的一种特殊工艺品,闻名于世,今天在一些豪华的厅堂和住宅中仍可见到。

晚清煤油

自清末开始,煤油灯传入中国,精美的灯、先进的燃料、科学的燃烧方式以及数倍于旧油灯的亮度迅速吸引了国人的目光。

电力时代

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飞跃,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其中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灯逐渐普及,开辟了电灯照明的新时代。

至此,古代灯具的介绍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