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有哪些风格?
1.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的一种体裁。现存文献起源于我国春秋时期,数量众多。比如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据说是孔子根据鲁史家编纂的《春秋》而编修的。《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传》,成书于春秋时期。相传春秋末期鲁国历史学家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同治鉴》是中国第一部通志,也是中国通志的代表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编辑,时间为周威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编年体史书有利于考察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避免叙述重复。缺点是编年史按年月分类,很难集中到每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无法按年月排列的事件很难记录,往往在政治事件中详细,忽略了经济文化。
二、传记体是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传记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传记类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重点,是背单词和记笔记的进一步结合。
中国最早的传记史书,也是中国最好的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撰的《史记》。《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作者生活的汉武帝初年结束。历时三千年,共一百三十篇,书名分别是传记、表、书、世家、列传。
第三,编年史是以事件为主线,相关专题材料汇集在一起的史书体。南宋王朝的创始人袁术在他的《资治通鉴》中采用了这种风格。编年体不同于编年体,也不同于传记体。相反,它专注于笔记,详细记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专注于它们的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传记体,在笔记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
四、国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描述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史志,又称国志,是一些国家的笔记历史散文。它始于周穆王西部,止于战国初期的鲁悼公,涵盖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个国家的历史。它的原始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家,春秋战国时期被晋国史家编成一本书。
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个时期或某个朝代的历史。比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分为12篇传记、8张表、10篇编年史、70篇传记,共计100篇,80万字。从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帝皇4年,已有229年的历史。
从《史记》到史明的二十四史,除《史记》外,都是断代史。
史书的五种文体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的。事实上,同一部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几种不同体例的史书。比如《史记》属于传记体通史;三国志属于一种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