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C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例1:下列事件中,匈奴已无法与西汉抗衡()。
A.汉高祖率军抗匈奴b .蒙恬攻匈奴。
C.卫青和霍去病攻打匈奴d .窦固和窦宪攻打北匈奴。
(北京西城区考题)
解析:本题考察了秦汉与匈奴的几次战役。四个选项中,a .汉高祖率军抵抗匈奴的结果是之围以汉失败告终;b .蒙恬对匈奴的进攻不是发生在西汉而是发生在秦朝;d .东汉窦固、窦宪攻打北匈奴;只有C .西汉时卫青和霍去病攻打匈奴,打败了匈奴,所以选了C。
答案:c
金钥匙:本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辨别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回顾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和平与战争事件。做好这类题,要求学生从时间、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等方面对历史事件有全面的把握。
例2,匈奴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发生在:
A.战国b .秦始皇末年c .秦汉d .西汉(武汉试题)
解析:这道题的目的是考察对匈奴人的全面认识,匈奴人在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秦汉时期,匈奴的杰出领袖毛顿汗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国家。a、b和d是干扰项。
答案:c
容易出错的例子的详细解释
例3:汉元帝时期,呼韩邪单于提出对汉族“亲和”,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汉朝的同意,和亲是被迫的。b .和亲是对汉朝的羞辱。
C.亲汉是为了暂时躲避匈奴的骚扰d .亲汉是汉匈民族的和谐共处。
解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历史情况是,公元前1世纪中叶,匈奴分成若干部分,其中一部分的首领呼韩邪单于成为汉朝的附庸,与汉朝订立友好盟约。到了汉武帝那里,向韩提出亲请,宫女王昭君也自愿前往。汉朝皇帝把赵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可见这个亲汉王朝不是被迫的,当然也没有什么屈辱。a和B错了。汉初婚姻是为了暂时躲避匈奴的骚扰,昭君和昭君是自愿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两个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d
金钥匙:解这道题时容易选错B项。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外表和本质没有区别,导致思维障碍。
消除这种思维障碍的方法是:
(1)了解给定事件的历史背景。
(2)分析选项提供的信息,了解事件的表象和本质。
(3)对比分析,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
创新思维实例的详细解释
例4:总结汉政权与匈奴的关系。
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仔细考察。题目涉及“关系”,应该包括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在时间上,“汉朝”指的是西汉和东汉。弄清问题的意思,然后根据课本介绍找出汉代与匈奴有关的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总结。可以按时间顺序概括,即西汉时期与匈奴的和平战争和东汉时期与匈奴的友好共处。
答案:西汉时期:(1)汉初,西汉为了暂时躲避匈奴的骚扰,被迫与匈奴“接吻”。(2)汉武帝在位期间,派卫青和霍去病攻打匈奴,把他们赶到漠北。从此匈奴无法与西汉抗衡。(3)汉元帝将赵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时。
东汉时期:①东汉时期,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开始与汉朝讲和。(2)东汉派大将窦固、窦宪反击。北匈奴战争中,一部分人西迁。
综合能力测试详解
(1)选择题
1.匈奴历史上的首领叫()a .可汗b .可汗c .扎普d。
2.匈奴统一后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蓬勃发展。冶金工业正在发展。c .瓷器业发达。d .农业正在逐步发生。
3.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之所以正义,是因为()。
A.b .促进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
4.第一个统一的蒙古草原是()
A.汉武帝b .汉高祖c .冒顿d .呼韩邪单于
5.以下是汉朝抗击匈奴的名将,包括西汉的()。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边城封闭,牛马遍地,三世无犬吠之警,李殊无战事”描述了哪一事件后的匈奴关系()
A.茅盾统一蒙古草原b .汉朝宫女王昭君离开要塞
C.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打败匈奴。d .东汉派窦固、窦宪攻打北匈奴。
7.汉武帝派兵从匈奴手中夺取:
a、河套区b、河西走廊区c、漠北区d、河套区和河西走廊区
8.以下对秦汉时期匈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答,那时候,中国还不是一个民族。
一、中华民族的一员。
b、秦汉北方郡县的入侵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C.匈奴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北方的发展。
9.下列关于西汉和匈奴战争的说法是正确的:
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掠是反侵略战争。
答,只是为了西汉政府反匈奴,保边境安全。
b、是西汉政府与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c,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主权的斗争。
10.西汉宫女王昭君去匈奴亲她的原因是
一、对西汉朝廷黑暗的不满。西汉皇帝强迫她保持边境和平。
c、匈奴军队在与西汉的战争中抢劫。d、自愿为了促进汉族和匈牙利族的友好相处。
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
A.大秦出使汉b .班超出使西域c .张骞出使西域d .甘英出使大秦。
(2)、材料分析问题
1.阅读材料
西汉有一个名将,骁勇善战,抗击匈奴,屡立战功。汉武帝赏赐他,为他修建了精美的居所。他说:“匈奴不灭,何以在家?”这位著名的士兵死时只有20多岁。汉武帝为他建了一座陵墓,形似祁连山,象征他的丰功伟绩。
阅读材料答案:
(1)材料中的明星是指谁?
(2)“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著名的品质?
(3)他的勇猛善战对当时的边防有什么影响?
1.阅读材料:
材料一:“昭君长史,胡汉及其亲属评价甚高”——董《访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封闭,牛马荒,犬吠三世亡,李殊无战事。”
——《韩曙》
阅读材料答案:
材料1中的“胡”是谁?当时谁是他们的领袖?
(2)材料2反映的是事后发生的事情?
(3)结合这首诗,你能说出赵君和秦的历史作用吗?
(4)为什么赵军离开堡垒会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
(3)问题和答案
1.能否比较一下汉初亲秦和昭君亲秦的异同?
2.匈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什么贡献?今天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吗?
2.复习前两节课,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什么方面?
(4)、活动和询问
1,看右边分析:
今天发现的匈奴文物,都刻有汗和亲砖、汗从天而降等汉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请当裁判:
汉武帝在位前和在位时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学术趋势:
中国历史上对“亲疏”的不同看法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统治者之间的“亲疏”持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西汉初年的婚姻是对匈奴的羞辱和退让,结果匈奴更加嚣张,连年掠夺。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血缘关系是封建社会各民族之间保持友好关系的最佳方式,它导致民族之间的和解,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亲亲密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从根本上说,亲亲相隐是为统治者自身的统治目的服务的,但客观上或多或少有利于缓和国内民族矛盾、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对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考察父母与亲人的关系。历史上有不同类型的血缘关系,一种是针对敌对民族的,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血缘关系;一个用于友谊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姻亲;另一类用于已经属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亲族。亲属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客观效果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其结果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1)选择题:1.b2.c3.c4.b5.a6.d7,D 8,A 9,B 10,d11.c。
(2)、材料分析问题
1,①霍去病。(3)忘我私事的高尚品质。匈奴已无法与西汉抗衡。
2.①匈奴和呼韩也汗。
(2)昭君出塞。
(3)昭君与秦,促进了汉匈奴友好相处,促进了汉匈经济文化交流。
(4)昭君出塞及其亲属为汉、匈奴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局面。
(3)问题和答案
1.目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亲政策来交换两个族群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不同点:汉初的和亲是被迫的、屈辱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的骚扰问题;但昭君出塞,亲族往来活跃,双方平等互利,为两个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今天五十六个民族中已经没有匈奴人了,但是匈奴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有贡献的,主要表现在:(1)匈奴人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方。(2)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为以后的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两国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
2.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为割据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实践;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管理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军事上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国家统一;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视儒家为封建正统。
(D)活动和调查
1.砖上有12篆文,“可汗与秦,万岁千年,福乐未尽”。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的是汉字,这也说明了中匈两国文化交流的密切。
2.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租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武力反击。这一政策变化自然与汉武帝的人才有关,但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大,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动用大规模兵力对抗匈奴并取得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