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古镇旅游景点

黄平九洲,是燕山运动形成的盆地,四面环山,层峦叠嶂,中坝密布,建筑纵横交错,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富富黔东,闻名中外。从周秦到明清,都是县州政府。由于舞水经沅江、长江、云贵至杜菁的交通便利,历代商贾云集,市场繁荣。随着外来者的频繁进出,各种文化也纷纷涌入,与当地文化相互影响、碰撞,形成了一个文明厚重的多元文化大熔炉,其建筑也独具特色。

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老城原建在天官寨(今老城北800多米),宋代以后迁至现址。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原来的古城已经坍塌、腐烂、消失。

今九洲古城建于宗保祐六年(1258)。元朝以后,几经破坏,几经重建。明朝万历年间(约65,438+0,576,5438+0年前),贵州巡抚郭上书立州,命再督修州。城墙是以石头为基础,砖为墙体建造的。它坚固雄伟,工程浩大。它有四个门,东、西、北、南。叫“不春”,后改为“龙源”,南改为“七星”,后改为“青云”,西改为“青城”,后改为“东平”,北改为“武胜”,后改为“庆安”。每个城门都有一座城楼放在上面,形状像一座休息山或一座悬山。用青砖砌成,有两三层,用来防备敌人。此外,还有四个堡垒和五个出水口,周长九英里,三分钟,十八级台阶(4062米)。在那之后,国营畜牧业的李逢春在该市增建了1300栋建筑。明朝崇祯六年,也就是1633年,又进行了修缮,在城墙上修了一条巡马道和几座城池,还修了一条护城河,随着跳舞的水从北边向东流。1737年,清乾隆二年,巡抚张光嗣题写周知金座坛修城墙,加高至4223米,并在小西门新建城门。至此,贵州城墙建筑完整、坚固、雄伟,市容整洁。九洲故城选址独特,完全依据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按照龙、沙、水、洞、向五行设计。依山而建,既合理又美观。到了清末,几经战乱和大火,雄伟的城市面貌大打折扣。在民国时期,水袭击了城市西部的老村庄

大坝,洪水冲走了河堤,繁华的老里坝街变成了河滩,2000多居民满目疮痍。县令沈临沭下令拆除城墙的石头修筑河堤,城墙开始大规模毁坏。解放后,由于地方领导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随意拆除城墙石头作为粮库基石,1958大跃进修建两岔河水库,一举将城墙石头全部拆除。现在废墟依然清晰可见。

邻里住宅

九洲老城的街道别具风格。街道网主要分布在跳舞水附近的西、北两个方向,以方便排水,而次干道不是东西走向就是南北走向。两条主干道主要是东西两个方向,街巷相互交叉,在城市中四通八达。大街小巷都是用当地河里的天然石卵石铺成,呈鱼背形状,雨雪天街道也不滑,与其他城市不同。

九洲老城有很多街道。主街路段自西向北为老里坝,过了福中桥后为门东坡、西大街、仓坡、十字街、北门街、三岔桥,全长3000多米。二级路,从西到北依次是马家巷、木匠街、马甸街、郭家巷、北门街。连接主次干道并延伸的街巷有新街、斋藤优子城、岳台、杂粮城、来子湾、刘嘉湘、齐家巷、财神巷、孙家湾、茶园、汤冲湾、中泉巷,形成纵横网络体系。街道两旁有暗渠,汇集成几条大排水沟,流入五水河。这种庞大的、组织严密的排水系统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并不多见,对今天的城市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街道两边的房子都是被高高的围墙隔开的印刷建筑。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有飞檐转角,像春燕展翅。房屋连成一排,用砖砌高墙隔开,超出房屋1-2米。墙顶的造型多为双坡双檐重叠的马头山墙,墙外显眼处绘有凤凰塑龙,栩栩如生,不仅有利于防火防盗,而且十分雅致。太阳坝、大厅、卧室、粮仓、厨房、水井、太阳楼、厕所等。四合院的功能齐全,是典型的江南民居。临街的房子前门两侧还有两套铺面,用于线号商业运营,成片布置,让城市看起来整洁。印子府入口的深浅因地形和财力而异。一般是1-2,很多是3-4。院子在中间,用石头铺成,两厢作为房间。宽敞自然,精致典雅,精致古朴,有向阳的院落和深井,形成了独特的老城庭院风光。其中,大商人、大亨的住宅大多建得高大宏伟,富丽堂皇,用料巨大,工艺精湛,结构巧妙,气势非凡。卧室装修典雅,厅内书画琴棋书画,门窗雕刻精美,花园别致独特。全市有2000多套房屋,布局自然合理,整洁美观。

(1)卢氏大厦

典型的民居建筑是巨商卢氏的清川府,位于西街中段,北临西街,南临马家巷。大宅有九个天井,占地1200平方米。这是一座封闭的建筑,有高高的围墙。印院内有五间正房和多间厢房。主要房间按南北主轴线布置,除一栋临街建筑为营业用房外,其余均在统封院内。北面第二栋主楼前有一堵又高又厚的墙,用石门连接。院内每两个正房都建有一个悬挂在山顶的建筑,全部由巨大的优质木材制成,形成了一个印刷厂的庭院,规模很大,有很多石门。门石上刻着“读圣贤书,清正有礼;行仁义事远广,等等。门窗玄关,雕刻精美;厅室,字画,琴棋书画;狗头瓦,特制的;印墙脊檐,铸龙塑凤,栩栩如生;充满浓郁的巴蜀、湘鄂情传统建筑气息。

(二)朱故居

朱的家(10张)

(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城北西大街,朱故居位于西霞街天后宫对面,占地893平方米,由街铺、厢房、楼房和东西两侧三面山影壁组成。其建筑雕刻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是建筑雕刻中的上乘之作。正房上的燕子口之间,大门的门楣上刻着“双凤朝阳”的骑牙。房间两侧的窗户上雕刻着“渔椎耕读”、“五福临门”、“八仙祝寿”、“与齐秦书画”等吉祥图案。雕刻技术高超,花鸟人物精美。庭院西侧的砖墙上,有一堆浮雕花卉,下面的消防石水箱上刻着“鱼跃龙门”等精美图案。假山怪异,藤蔓攀援,花朵绚烂,珍稀树木种植巧妙。简直就是袖珍仙境。观看它是令人惊奇的。

(3)打援法”

大元发”(10张)

建于清光绪年间,位于西街中街南侧,占地面积1195平方米,建筑南北向,沿纵轴布置。整个建筑群一层一底,六间正房,八间厢房。在北面第三栋主楼后面砌筑隔墙(留大门通道)。分为前后(南北)两个印刷厂。前(北)印刷厂有3间正房和4间厢房,后(南)印刷厂有3间正房和4间厢房。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精密,设计巧妙,雕刻精美,别具一格。

宫庙安歌

旧时代的九州寺,庙、殿、殿众多,被称为“九宫、八殿、三殿、四亭、五殿”。事实上,城内外有近50座寺庙、庙宇、大殿、亭台楼阁、庙宇,是贵州最著名的。“九宫”指万寿宫、万通宫、天后宫、仁寿宫、文昌宫、毓宫、崇福宫等。“八庙”是指文庙、城隍庙、黑庙、关帝庙、二郎庙、五贤庙、妈祖庙等。“三寺”指普陀寺、广昌寺、指挥寺;“四亭”指的是长庚亭、魁星亭和黄愚亭。“九宫”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湖湘建筑、巴蜀建筑和当地民族民间建筑技术融合的产物,规模相当大,颇具特色。它的建筑特色是四周是高风火墙,占地1000多平方米,包括牌坊、正门、前厢、前厅、院坝或戏台、正殿、侧殿等。寺庙多为单檐、硬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整个宫殿(博物馆)布局严谨,斗拱、雕刻制作技艺精湛。每座宫殿的建筑都非常不同和独特。各种来旧州的剧社,都是借用会馆或者寺庙来演出的。万寿宫、仁寿宫、四川会馆等。,可容纳700-900名观众,而城隍庙的戏台是露天剧场,可容纳上千人。“八庙三寺四亭”是佛教、道教、天主教的典型建筑,造型工艺精湛,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寺内建有许多鬼神泥塑,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九洲寺庙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唐朝。据清代嘉庆黄平府志记载,东郊宝相寺为“唐力古寺”;岑化朱宝寺(城北1公里)是宋代的一座佛教寺庙。城内的福知院是元代的道观;秦坡(城东北1km)的太平寺建于明初。鼓楼顶部的道教余旭府在明朝万历年间很有名,游客络绎不绝。后来佛道融合于此山,“鼓楼仙境”跃居“旧州十六景”之首。到了明代,九洲的儒释道观逐渐兴盛,到了清代达到顶峰。在清朝的近300年间,九洲古城不仅寺庙众多,而且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外省商人、绅士大量涌入,相应的,也修建了一些同乡会馆,作为同乡聚会的场所。建在九洲的会馆有福建会馆(天后宫)、江西临江府会馆(仁寿宫)、四川会馆(万寿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江南会馆、两湖会馆、云南会馆。其中江西会馆规模之大,雕刻之精美,为贵州所罕见。旧邦在历史上历经多次战乱,这些寺庙和宫殿也毁而复兴。清咸丰五年(1855),全城毁于大火。到了光绪一代,基本修复完毕,建筑精美,将中国南方的传统建筑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时不时有一句民谣说:“远看像庙,近看绝不会有记号。你买不起整件东西,但有人想要。”本文选取了几座典型的寺庙、亭台楼阁,以飨读者。

北街主要古建筑:

广昌寺、桂芝寺、城隍庙、天地寺、火神庙、武庙、斗沙、江南会馆、杨斯庙、黑庙、二郎庙、水晶庙等。

南街主要古建筑:

轩辕寺、梅阁寺、禹宫、张掖寺、财神庙、崇圣寺、鲁班寺、土主寺、万寿宫、观音寺、五贤寺、奎阁寺、文庙、黄愚寺、祖师庙、孙膑寺、老君庙等

郊区主要古建筑:

东岳庙、南岳庙、龙王阁、鼓台山庙、宝相庙、朱宝庙、太平寺、归元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