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姓苏的古代诗人

1,苏轼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本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贡献已经超过了苏文和苏轼。继柳永之后,苏轼对词风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石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几千年来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人之一。他的散文与韩愈并称为“韩朝苏海”,与欧阳修并称为“瓯塑”,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辛弃疾并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苏洵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说服力强。欧阳修称赞他“口才极好”,说“上上下下,快进快出,必建于深而后止”(《霸州文安郡主簿苏军墓志铭》);

曾巩还评论了他的文章《指物,用引子说事》和《忧不可乱,老大不可流》(《苏明云悼》),都比较中肯。艺术风格以气势磅礴、变化多端为主。有些文章还擅长曲折。

苏洵在《疏密上田》中也评价他的作品为“诗人之柔,朝鲜之柔,动固之劲,孙吴之朴拙”。他的文章语言简洁明了;但有时也能与人比肩,特别善于作出生动奇妙的比喻,如《钟兄福字纹说》,用风水作比喻,作出自然的文字描述,就是一例。

3.苏哲

苏辙在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认为青苗法“用钱借贷于民,分了诺,以救民,不以利;但在出纳之际,官员是汉奸,虽有法不可禁;钱入民手,虽然好人不能不乱用;而它对金钱的接受,虽然富民不可避免地超过了限度。这样一来,鞭杵就用上了,州县大事就麻烦了。”王安石听后,也颇有道理。

在归河之争中,右相苏辙、范纯仁主张维持北流,反对恢复文彦博等人归东流的讨论。虽然苏辙一再反对,但以慈禧太后为主体的中心始终倾向于向东流动。虽然时断时续,但到了元佑七年十月(1092),大部分河水都向东流了。邵圣元年(1094),“闭北流,全河之水归旧路”。

4.苏远明

第一个名字叫余,字弱夫,武功(今陕西咸阳市武功县附近),身世不详,中唐诗人。

5.苏舜钦

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朝都城(今河南开封)人。祖父苏易简在宋太宗时参与了政治。父亲苏建,官至工部大夫,河东转运使。

苏舜钦年轻的时候,不顾世俗的嘲笑,和木秀一起倡导古文,比朱茵、欧阳修发起的古文运动要早。22岁时,因父官职,得以补太庙翟郎、荥阳(今河南)县尉,游静元年(1034)进士。历任蒙城(今安徽)、长垣(今河南)县令。

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李青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广纳贤才,准备实施新法。杜衍的女婿苏舜钦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寺的校监,并被关进了监狱。在这个建议中,王乘·陈宫和其他人反对政治改革。

在进入表演场敬神的时候,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未开封的废纸换钱买酒和宴席。王假称为监军,向自己偷窃,以打击范、杜。苏舜钦为民降职,十多位与会的名人同时被放逐。

被废后,离开开封,在苏州建沧浪亭。他隐居不仕。李青八年(1048),复任湖州长史,还没上任就去世了。他死时只有41岁。?

百度百科-苏轼

百度百科-苏洵

百度百科-苏哲

百度百科-苏舜钦

百度百科-苏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