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落拐点将至,AGV厂商正在走向下一个“战场”
文、主编、于新亭采访/于新亭。
国产新型AGV的这条赛道曾经站在最前沿。
受益于新技术、新场景的出现,国产AGV机器人在2016-2018期间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商仓储和智慧物流是其全新的应用立足点,不仅赛道上诞生了一大批选手,而且一波“热钱”接踵而至。
不过,风波过后,行业整体趋于平静。各大头部企业完成自有仓库整改后,市场热度已今非昔比。无论从融资金额和金额还是AGV整体出货量来看,物流电商仓库的自动化改造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似乎已经达到了“饱和值”。
2016,王飞成立AGV公司,产品主要面向电商、物流智能仓储领域。去年年底,公司整体出货量只有几十台。扣除人力、水电、材料、运输等成本,基本无利可图。
虽然一个企业的情况并不能反映所有从业者的水平,但在AGV出货量整体增速趋于平缓的当下,无论是老牌AGV企业还是初创AGV企业都在寻找更多的增长点,而制造工厂将成为新的突破口。
为此,亿欧信制造采访了八位与这个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道人”。他们来自雇主,来自泛AGV行业,或者来自制造业。笔者试图通过这次交流,引起更多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和历史上经历过“三起两落”的人工智能一样,中国的AGV行业也有一个安静期和甜蜜的爆发期。
上世纪90年代,国内能生产AGV的企业不到5家,用户主要在烟草和汽车行业。2014年亚马逊收购Kiva并要求Kiva只为其供货后,沉重的开仓压力迫使国内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品。
大势所趋,JD.COM、淘宝、苏宁等头部电商开始在仓储、分拣领域布局搬运机器人。新型AGV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受到资本的热捧。
随后几年,电商和快递行业成为AGV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巨头领先”的效应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仓储管理在整个电商运营体系中非常重要,也是比较昂贵的部分。”青桐资本投资总监王一洋指出。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14到2018,AGV的销量从3150增长到29600,与2017 93.72%的增长率相比,2018只增长了35.22%。
这让笔者认为,增速放缓是否意味着行业的天花板已经到来?
在谈到增速时,亿欧新制造的受访者都表示看好无合同AGV市场,现阶段的差距是正常的。“在大规模的试点仓建设中,可能会有一些饱和,但真正的市场还没有成熟。”海柔创新创始人陈玉琪指出。
在这个阶段,电商巨头为了实现前期的战略目标,行为难免有些激进。下一阶段的仓库扩建或升级,势必要考虑投资的性价比。陈达财智基金合伙人任认为,这项投资的波动性和经济的不景气对AGV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可能意味着短期内,无论是汽车制造还是电商物流,未来AGV出货量都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
“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的名言被封为投资人圈的金科玉律。
在每一个投资选择中,一夜暴富的蛋糕都是如此诱人,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站在风口上的投资,只要及时退出,总能带来回报。如前所述,早期AGV市场确实有很多“虚火”。
梳理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投资AGV企业的资本实力主要可以分为几种:一种是纯投资机构;二是JD.COM、菜鸟、百世等电商物流企业;三是海康、旷视等科技创新型企业。
都说天使看人,A看产品,B看数据,C看收入,上市看利润。放眼国内市场,除了一些几乎垄断汽车、烟草、医药等行业的传统AGV强势企业,大部分新兴企业还在B轮之前。
虽然从融资金额上看,不乏“大款”,但硬件开发迭代和软件技术开发都是长期的、沉重的资金投入。什么时候能达到收入平衡的节点?这个还是未知数。
从技术上看,无论是二维码导航、视觉导航,还是激光导航,AGV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形态都在不断变化。但最近两年以来,企业主要在原有基础上迭代,导致AGV的技术门槛下降。
“原因可能是现有的产品已经能够满足现在的场景需求,现在更多的是市场能力。”灯光资本投资总监苏志斌告诉亿欧。
随着资本的涌入和技术门槛的降低,更多的玩家涌向市场。价格战一开始,劣币驱逐良币的游戏就开始了吗?
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会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融化或出口到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充斥市场。
人们称之为格雷欣定律,也叫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业界称AGV已经是一个红海市场。劣币的进入压低了优质企业的利润空间,容易给其后续发展资金造成问题。”知金资本合伙人张伯钧指出。
“花钱越来越有吸引力”,即使是有一双慧眼的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也是挑剔的。张伯驹坦言,团队一直很纠结。去年看了很多这方面的项目,没有出手。
有人青睐激光导航,有人看好视觉导航,最终哪个玩家能被市场认可还是个未知数。按照目前行业的发展,技术壁垒已经不是取胜的关键,市场的PK能力已经被很多投资人挂了。
“现在更多说的是,你得和集成商或者上下游厂商合作,包装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那么谁能有这种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谁就更有竞争力。”苏志斌说。
市场同质化严重,技术壁垒降低,价格战效应明显,原有服务业增长乏力。下一场在哪里?
传统行业迎来机遇。
事实上,AGV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但主要采用磁条导航的技术。亿欧新制造在走访华南多家企业的工厂时发现,人力仍然是搬运主力,传统叉车也需要经历一轮迭代升级。
2018以来,AGV的灵活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政策引导下的数字化工厂建设能够大规模实施,必然会带来AGV的使用浪潮。
“数字化工厂意味着从生产过程到整个仓储物流都要信息打通。不打通,就没办法知道成品的状态,也就是说信息流和物流要同步。物质流动的过程必须由自动化的东西来承担,这个承担就是AGV。”任说道。
根据亿欧新制造的观察,目前大部分AGV厂商专注于电商物流的“仓储”,对工厂端的需求并不是特别“感冒”。
一方面,现阶段大部分厂商对AGV的需求只是少数,这条“飞腿”对企业营收来说未必是“吃饱饭”。除非你拿到一些企业的大订单,虽然服务周期比较长,但至少还有一个等待价格战下“另一个村子”的喘息空间。
此外,与相对平坦的仓储场景不同,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生产条件不同。这就需要厂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对于没有积累制造经验和相关行业知识的厂商来说,切入厂端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AGV厂商大多解决的是“点”的问题。如果要在工厂大规模铺设AGV,这些厂商更希望找到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一锤子买卖”。
对于一些具有丰富制造经验的大型制造商来说,他们完全有能力研究或寻找合作伙伴来制造符合他们要求的AGV。
2016年,富士康启动了浩浩荡荡的“机器换人”计划,AGV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富士康用AGV已经好几年了,它渗透到了生产线的各个环节。”富士康技术部王宇说。
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大多数大型制造商通过招标选择供应商。目前,富士康工厂内运行着多种不同类型的AGV。由于不同厂商的产品标准和规格不同,在协同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日前,在富士康工业富联上市周年高峰论坛上,工业富联发布了AGV微云,主要解决了AGV用户“看不见”、“用不好”、“管理不好”等几大痛点。富士康技术部许指出:“过去单点发货的方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所以如何控制小车合理送料也很重要。”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大部分能在市场上排上号的AGV厂商都能提供AGV调度系统。
以道路创新为例,奇瑞捷豹路虎通过其集群调度机器人和系统,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升级改造。一方面采用货对人的模式,实现人机分离,大大提高现场选品效率。二是进一步实现精益生产,提高线路边仓面积利用率20-30%,使用AGV近300辆。
回过头来看,中国整体的AGV发展时间只有三四年。相信这些头部企业所做的案例会在未来逐渐带动更多同行业对AGV的需求。
“每个项目从最初的工厂需求到最终的项目落地,一般需要半年到两年的时间。工厂场景对机器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测试。”路创新联合创始人曹舒阳指出,由于制造业的产业特性,市场达到大规模普及还需要3-5年的时间。
服务而不是生产能力,这才是工业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途径。
毕竟每个行业都有两面性。阴是不变的,而阳是变化的。客户的需求是多变的,但客户想要的最终结果是不变的。任何商业活动说到底,无非就是“利”字。
不像互联网行业,产业圈其实并不大,树立自己的口碑是业内人士的“* * *知识”。
在采访的最后,陈玉琪反复强调,做好客户服务是他公司的第一宗旨,公司规模的扩大和订单的增加只是附加的结果。
产品的价值等于用户数量的平方,在产业端也有一定的“网络效应”。一个产品拥有的用户越多,对用户的价值就越大,反过来也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当你攻击一个关键客户的时候,你的上下游甚至同行都会来找你。”苏志斌说。
现在的数字化工厂还处于“概念”阶段,工业制造端对AGV的需求无法像电商行业那样在短期内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于AGV厂商来说,在这个时期,除了继续培养用户的认知,还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在僵持中,AGV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漫长的“洗牌”过程。“沧海桑田,方能显出英雄本色,浪淘沙,方能见真金。”最后能留下的都是真正的实力。
注:本文中王飞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