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书院的创建历史

据《桐城县志》和《桐乡书院志》记载,书院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李仁举逵、戴君衡、程恩寿三人以教育桑梓为目的,谋求建立书院,呈知县陈审阅。捐9000弦、9820品,购田十几亩,建屋五间,设朝阳楼、方舒炼油厂、报告厅、内厅、后厅、教室、仓库、会计室,开辟了“旷达之园”

道光二十一年(1841),桐乡书院开办后,人才济济,学子云集。清代桐城派学者方以诗赞之:“胶线(炎)起于汉代桐乡,淳朴山川自一方来。于君·姚峰在一口气中,秋日的太阳飞蛾温暖了教堂。今天我会聚在一个锅里,但是很难靠实力。我相信有许多优秀的人,我不想因为我的幸福而等待文王。”

桐乡书院以振奋文风、启迪民智为宗旨,“书香飘逸,风云开学科根基”。

桐乡书院成立不到三年,成绩斐然。郡考、府考第一卷,都是书院弟子得来的,颇有声望。

咸丰三年(1853),书院遭遇兵变。同治六年(1867),人买了一座名为成的房子,改建为书院。和往常一样,学生们还是老样子。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公立桐乡高等小学堂”。

民国元年后更名为“通城县第三高等小学”。现在是空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