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古代叫什么?
当时,上海属于吴国。战国时期,先后属于越国和楚国。
上海是春楚王黄歇的封地,所以不叫“申”。现在我们因此称上海为“申城”。
秦汉及以后先后属会稽县、吴军县,分属海盐县、攸县、楼县。
到了金代,因为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胡”,河水流入大海的地方就叫“胡”,所以松江下游一带就叫“胡”,后来“胡”加了三分水成为繁体字“上海”,所以上海简称“沪”。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吴军郡知府批准设立华亭郡,至此上海才有了相对独立的行政区划。华亭县辖上海老吴淞河以南、川沙-辉南-大团线以西地区。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由于松江上游持续浅淤,海岸线东移,大船进出不便,外国船只只好靠泊松江支流“上海浦”(位于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北宋时期,上海大陆地区属华亭县、昆山县,崇明地区属海门县。宋熙宁十年(1077),设立上海事务。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九日(1218 1.7)设立嘉定郡,上海只有两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银行设镇,名“上海镇”。元朝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从华亭县划出上海镇,批准设立上海郡,标志着上海建立的开始。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华亭县升为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又名“云剑”,仍划归华亭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设上海郡,属松江府管辖。上海县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涵盖老吴淞江以南的市区、青浦县的大部分、闵行区的大部分、浦东新区的大部分和南汇县。元末有松江府、嘉定府、崇明府,上海有华亭县、上海县。
清雍正四年(1726),设华亭(行署)、楼(与华亭同城)、上海、青浦、奉贤、福泉、金山、南汇、太仓的嘉定、宝山等8县。嘉庆十年(1805),上海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包括松江的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川沙的富民厅,太仓的嘉定、崇明、宝山3县。嘉庆十五年(1810)减为600平方公里,县域面积约为老吴淞河以南的城市、浦东新区大部分和闵行区大部分。县城是指原石楠区人民路和中华路环路以内的区域。道光二十三年(1843),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1845),上海郡洋泾浜以北地区划为租界,随后形成上海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虹口地区被定为上海美租界。
民国元年(1912) 1,松江府与太仓府割据,上海直辖江苏省,辖上海、华亭(后改名松江)、嘉定、宝山、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崇明等10县。民国三年(1914),江苏省一分为五路,其中上海路位于上海县,现分属上海市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嘉定、宝山、崇明等县和江苏省海门县。民国十四年(1925),北洋政府允许上海改为松湖市。
民国十五年(1926),孙主政江苏省,设立淞沪商埠,分上海、闸北、浦东、湖西、吴淞五区。
民国16年(1927),7月7日,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于中央。直到那时,上海才被确立为直辖市。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的大上海计划,民国十七年(1928),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将市区扩大到包括上海部分地区和宝山县,设立17区,而上海各县仍属江苏省,上海从此与上海县分离。城市范围东至浦东,西至静安寺和徐家汇,南至龙华,北至宝山路。民国十七年(1928)春,上海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区。7月接纳上海(湖南)、闸北、松浦、杨静、印相港、法华、漕河泾、高星、陆航、塘桥、杨司、宝山县17个城镇,包括吴淞、尹航、江湾、彭浦、真如、高桥,为上海特别市实际版图,面积400。并将17市乡改为17区,上海开始区级建设。10上海市嘉定、宝山、松江、川沙、青浦、南汇、奉贤、金山、崇明等县仍属江苏省管辖。
民国19年(1930),7月,上海特别市更名为上海。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月上海沦陷。[144]次年2月,江苏省川沙、南汇、奉贤、崇明、宝山、嘉定县和上海县浦西地区划归汪伪上海市政府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1年7月30日和8月30日,王伪国民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民国三十四年(1945),165438+10月2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受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结束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上海租界。民国三十七年(1948)二月,上海分为三十区。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包括黄浦、老闸、苗毅、蓬莱、松山、卢湾、常熟、徐汇、长宁、普陀、闸北、静安、新城、江宁、北站、虹口、四川北路、提篮桥、杨浦、玉林。同时将上海郊县划入苏南苏北行政公署,再划归江苏省管辖。1949 65438+10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海仍然是直辖市。上海分为20个城区和10个郊区。
根据这一历史演变,上海在古代使用了申、上海、华亭、松江、等名称,在现代被命名为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