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绝句的教学设计及其意义
1.利用多媒体巧妙地介绍历史背景,使学生深刻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意图,进而理解诗歌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怀乡诗的写作特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感受李清照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人生志向。
3.借助裹体诗理解杜牧《跳将亭》和王安石《跳将亭》中对项羽的不同看法,并在《夏绝居》中训练裹体诗。
教学设计
第一,借助资料,知道诗中的项羽。
1.(课件展示古代战争场景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战争,兵荒马乱,激烈,勇敢...)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从小就向往这种生活吗?
(课件展示文字资料: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英雄。他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和叔叔住在一起。他不喜欢他叔叔教他读书写字,教他舞刀舞剑。他说:“要学就向一万个敌人学。”所以他的叔叔教他学习兵法。)
我们来读一读“学学万人敌”这句话。
谁能告诉我你读到这句话的感受?(感觉很霸气;有一种自豪感和野心在里面;非常雄心勃勃...)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刘邦,关羽,岳飞,项羽...)
答案很多我们也无法确定,那就继续往下看。
2.(课件显示文字信息:秦始皇南巡路过,和叔叔挤在人群中看热闹,突然说:“他可以代替他。”大叔吓得赶紧拉他回家。)
你说“他能取代它”是什么意思?我可以代替他。)
取代谁?(秦始皇。)
是什么取代了秦始皇?(地位、权力、国家...)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敢说这样的话?(很自信,很自大,很有野心...)
那这个人是谁?(刘邦。项羽。)
答案比较集中,但还不确定。好,继续看。
3.(课件显示文字资料:秦末,他和叔叔组建了一支起义军。这支军队异常勇猛,所向披靡,所向披靡。他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古人甚至评价他为“羽翼神勇,千古无双。”)
这个人是谁?(项羽。)
在刚才的学习中,同学们用“自信、霸气、雄心、豪情”等词语评价项羽,但就是这样一个“勇武”到“千古无双”的人,最终在与刘邦的战斗中败北,在乌江边拔剑。请仔细观看下面的视频,注意项羽的语言。
4.(播放项羽乌江喉的视频)看完这个视频,此时的项羽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宁死不屈;强大而不屈...)
总结:项羽死后,很多文人用各种诗词歌赋来描述他。南宋时期,有一位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女词人。过了乌江,她想起了项羽,写了一首诗。(板书:李清照《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一个人物就是一段历史。想知道词人李清照为什么在诗词中称赞项羽为“奇人”、“鬼英雄”,必须对项羽有一定的了解。资料选取了项羽人生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宁死不屈。逐段呈现文字材料猜人物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材料中描绘的人物充满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初学诗歌,了解诗歌的主旨
1.(展示《夏日绝句》)题目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告诉我们两条信息。谁读的?《夏天》告诉我们,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夏天写的;绝句告诉我们这首诗的体裁。)
这首诗一行五个字,属于哪一种绝句?(五言绝句。)
2.先自由朗读这首诗。谁想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读吧。
3.我能读懂所有的诗,那么这短短的五行诗二十个字谁能读懂呢?
(李清照认为,活着就是鬼中英雄,死了就是鬼中英雄。她还惦记着项羽,宁死也不在江东苟且偷生。)
4.基于刚才对项羽的理解,想想项羽拒渡江东。是不可能还是不愿意?
总结:人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一江之隔,却是生死界限。这是一个生死抉择,就在一念之间。项羽以江东父老为耻,以江东父老为耻。面对世人,他怕辱其“英雄”之名,所以江东能去而不能去,所以江东能去而不想去。
5.你觉得你现在理解这首诗了吗?你知道李清照为什么写这首诗吗?
设计意图:理解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为后面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打下基础。
第三,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的创作意图。
1.了解李清照的生活背景。
(1)李清照在诗中说“至今怀念项羽”。你知道项羽自刎乌江已经多久了吗?(约1300年)
(2)项羽自刎乌江1300年后,另一位女诗人路过乌江,想起了他,写了一首赞美他的诗。为什么?
(课件展示创作背景)
公元1127年,金朝金兵入侵中原,攻占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
宋朝皇室成员和大臣仓皇南逃,在临安(今杭州)重建都城,史称南宋。
统治者不想收复失地,不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是在新建的大都市过着幸福的生活。
李清照夫妇在逃经乌江时写下了《夏日绝句》。
(3)看了这些资料,你觉得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面对皇帝的被俘和战败,南宋统治者不想收复失地,不想打仗,过着苟且偷生的幸福生活。面对战败,项羽宁愿自杀也不愿活下去。)
总结:都是君王,项羽是唯一能去江东却不肯去的,而南宋的统治者是不应该去的。项羽可以为了八千人放弃自己的生命,而南宋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生命放弃了所有的人。
(4)引导朗读。
如果你是李清照,北宋灭亡了,你和你的丈夫开始逃亡,而朝廷的统治者却在饮酒作乐。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悲愤交加。如果这首诗是你写的,你会怎么背?(同学们悲愤地读着)
如果是你,此时此刻你会有什么感受?(失望。)为什么?(因为南宋没有一个统治者像项羽一样。)试着读出这份失望。(学生绝望地阅读)
如果是你呢?(我觉得李清照在诗中也用项羽来表达她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讽刺他们是贪生怕死的人。)然后试着读讽刺。
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夏日绝句》,它可以读出悲痛、绝望和讽刺。
(师生一起读诗)
过渡:你现在理解这首诗了吗?我明白了。)其实你还没有完全理解。据说这首诗还惹怒了一个人,一个和李清照最亲近的人。想知道是谁吗?然后听老师给你讲个故事。
2.了解李清照生平家世。
(1)老师讲一个故事: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府知府。一天晚上,城里发生了叛乱。作为知府,赵明诚没有尽到平息战事的责任,而是带着绳子悄悄跑了。叛乱被平定后,赵明诚被朝廷罢免。李清照对丈夫的临阵脱逃深感羞耻,对赵明诚变得冷淡疏远。1128年逃往江西,一路上相对无语。走到乌江边,站在西楚霸王项羽战败自杀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情绪激荡。面对浩瀚的河流,我随口背诵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听后羞愧难当,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急病而死。
(2)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李清照为什么会想起乌江边的项羽?(她老公是个怕死的逃兵,而项羽是个敢于担当、挺身而出的君子。)
(3)你觉得最亲近的人做出这种事,李清照心里是什么心情?(愤怒,羞愧...)
(4)要知道,赵明诚逃离这座城市的时候,其实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座城的人,还有李清照。想想看,面对这样的丈夫,李清照会是怎样的心情?(绝望,心灰意冷,惨...)
(5)引导朗读。
如果你是李清照,此时此刻,你抛下你独自逃亡的丈夫就站在你身后。你会带着什么心情去读这首诗?(绝望。)带着这种感觉去读。(原始读数)
此时的你是什么心情?为你有这样的丈夫而感到羞耻。)羞惭的看完。(原始读数)
……
内容提要:李清照在她的诗中讽刺南宋统治者怕死,因为他们沉溺于享乐,不愿收复故土。他借项羽“拒渡江东”的精神,批判丈夫的怕死、逃避、妥协。李清照认为,人活着应该是“人中英雄”,人死了也应该是“鬼中英雄”。这就是词人李清照做人的标准——有气节,有骨气。(板书:表达自己的志向,杰出的人和鬼)
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豪迈情怀。(所有学生一起阅读)
设计意图:读一首诗,就是读一个作家,品味他独特的人生。借助材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近李清照,看诗人所见,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从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到与诗人当时的心境相融合,深入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意图,使课堂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文化历史的悠远意境,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第四,了解夏季绝句中怀乡诗的特点。
1.这首诗属于怀旧诗。(展示资料:怀旧古诗词一般是指诗人来到某一历史遗址,触摸现场,回忆与此地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发情感,用诗词达到感兴亡、抒发哀思、讽刺当下的目的。)
2.请注意“讽刺当下”这个词。李清照在古代寄托了什么?(项羽。)今天有什么讽刺的?(南宋统治者和他的丈夫。)
3.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走近古处——思古——忆其事——抒其志。
4.想想李清照是不是这样写这首诗的?
(《来到古地》,来到乌江————《思古》,想起项羽————《忆事》,回忆他不肯过江东,乌江自杀————《抒己志》,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活着是人中间的英雄,死了是鬼中间的英雄。)
设计意图:一首怀旧的诗是一段历史。我们之所以知道乡愁诗,是因为它不仅是这首诗的一个特色,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这类诗歌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情境中,对历史遗迹的祭奠或致敬,对古人的成就或经历的回顾,与自己产生共鸣。他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古人的成就,或者表达自己对移星移物的伤感。所以,怀旧诗的情感基调一般是苍劲的,悲凉的。《夏日绝句》中的“至今”一词,从时间和空间上巧妙地将古代与现在、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用三个典故来表达诗人追忆过去、讽刺现在的深刻意图。
过渡:一首诗是一首赞美诗。其实来到乌江,很多人都和李清照一样,想起项羽写的一首怀古诗。比如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也写过这样一首怀古诗。
5.学习王安石和杜牧写的关于项羽的怀古诗。
1.显示:
重叠的乌江阁
(宋)王安石
一个在多次战斗中遭受疲劳的勇敢的人哀悼,
很难从中原战败中恢复过来。
虽然今天江东的孩子们在这里,
你会为国王东山再起吗?
2.自由阅读这首诗。
3.想想吧。题目中的“栈”是什么意思?(重复,重叠。)
4.王安石重复了谁的诗?王安石之前,唐朝的杜牧路过乌江时写了一首名为《乌江亭》的诗。杜牧写完200年后,王安石来到乌江边,想到了杜牧的诗。
我写了一首诗,王安石就把这首诗命名为《重叠乌江阁》。
(板书:杜牧二百年后的王安石)
5.王安石会写出和杜牧一样的诗吗?(没有,由于这首诗与杜牧有关,我们很难单独理解。老师结合史料,做了适当的想象,写了一个故事,讲述王安石写这首诗的过程。相信看完这个故事,你会更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的原因,更明白这首诗的含义。(课件展示故事)
王安石被任命为周树的法官。任期届满后,他带着随行人员回到北京。
一天,王安石一行来到乌江阁。汹涌的乌江水拍打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王安石对随行人员说:“你们看,这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
侍从叹道:“项羽不该自杀。两百年前,杜牧在《乌江上的亭子》中说:‘胜败乃兵家之计。江东有很多有才华的孩子,他们会不会东山再起还是个未知数。" "
王安石说:“我不这样认为。从古至今,项羽的勇猛都排在第一位,但他只知道用兵,不知道用人,也不知道巧用诡计。就算他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还会有几个江东?
孩子愿意回来跟他一起上战场?"
之后,王安石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朗诵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勇者身经百战,疲惫不堪,中原一败,难复。今日江东子弟虽在此,岂肯为王东山再起?”
6.看完故事,你知道“栈”是什么意思吗?表面上是对杜牧诗歌的重复,实际上是针对诗歌的内容,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
7.理解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