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与帝国:清代珍珠收藏者的生活
三色七色有时用,难得一宝。
上面这首诗出自乾隆写的御制诗《采珠》。甘龙一生创作了四万多首诗歌,可谓数量上的杰出,但质量却不确定。他糟糕的诗歌水平常被后人视为笑话。
然而,尽管乾隆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没有留下多少地位,但由于其主题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仍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比如上面这首诗,表现的是清代采珠人从水中取蚌,从蚌中取珠的场景。
采珠人采摘的珍珠不是普通的珍珠,而是产于东北松花江、黑龙江、鸭绿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东方珍珠。东珠晶莹圆润,令清朝贵族十分喜爱。他们将它视为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并将其嵌入各种衣服中。比如皇后和皇太后佩戴的东方皇冠,就镶嵌了上百颗东方佛珠,在东方佛珠的衬托下,皇室的奢华之相油然而生。
东方明珠
诚然,东方明珠的珍贵和美丽是可以谈的。但是,余对文物了解较少,不能谈太多。但从东渚的征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宏大的话题。这个题目是,清* * *是如何统治境内各族臣民的?
清朝统治下的大清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如何治理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对于统治民族数量不占多数的清朝来说,是一个非常致命的话题。王朝统治者往往要考虑如何在不改变整个帝国多元局面的情况下,维持帝国各部分的向心力,防止帝国秩序的崩溃。历史证明,在前现代生产力和通讯水平低下的国家,这样一种多元与向心力并存的帝国秩序,才是维系整个帝国长治久安的关键。
甘龙地
在本文中,余将从“清代东珠采集业的运作”这一微观视角入手,展示清朝在采集东珠的过程中是如何运用权力,以确保皇权秩序的。
东北的治理计划在清朝和今天的东北三省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居住的建州女真部落位于东北,所以整个东北三省(当时称满洲)都被视为龙兴之地加以保护。满洲不同于大陆,它没有高度集权的行省和皇权上至基层的行省官僚体系,而是拥有独立多元的管理体系。满洲分为三部分:盛京、吉林、黑龙江。其中,盛京作为清代皇室的起源地,地位最高,吉林、黑龙江地位略低。但由于它们靠近盛京,又位于中俄边境,战略价值高,所以也在与内地不同的体制下管理。
清朝的东北三省包含的面积比现在大。
这三个部分负责旗手的官员称为“将军”,共三位,每个地方一位。将军除了能够直接管理当地的满汉旗外,还有权管理辖区内的大部分事务。三将军之下是他们的副手,即副总司令,负责管理驻军周边地区(可视为首都)。根据清朝的政治制度,东北地区的行政官员应该从满族人中选拔,以维持统治。
傅康安,名将,曾任吉林、盛京将军。
东北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体制来整合和控制所有的基层社会。东北的基层社会与关中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关中地区普遍实行州县制,一套区域性的等级结构可以使权力从上层通过官僚体系到达底层。但在东北,除了将军直接控制的八旗,还有大量的非旗,也有一些东北特有的八旗制度,与山海关的八旗不同。事实上,在东北地区,无论是旗人还是满族都不占多数,这无疑增加了东北地区的多样性。
东北地区没有针对不同群体的统一管理制度。有些群体不允许进入他们家以外的区域,而另一些群体的行动范围相当广泛;有的被清朝鼓励采集或渔猎,有的被鼓励务农;有的受制于东北官僚的控制,有的只要随时朝贡就能保持自治地位。总之,清朝对各种集团的管理,几乎只靠因地制宜的政策或偶然因素,没有通行于整个东北的成文制度。
盛行的八旗制度在东北没有得到全面推广。
对于东北的龙兴之地,清* * *不允许非满族人随意进入。清朝皇室试图保留东北“纯洁”、“原始”、“质朴”的精髓,但大规模的开垦和商业会导致其精髓的瓦解。因此,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清朝开始实行“东北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恢复了清初在东北边境地区修建的“柳条边”,这是一种让他人随意进入边墙并在上面种植柳条的方式,因此而得名。同时,清朝实行印票制度,所有要进入东北的人,都需要办理印票,才能过境。
现存的柳条边遗迹是东北封闭政策的象征。
东方明珠采集者生活在东北,清朝与这里的原住民之间通常有一个潜规则交易:原住民如果不想被纳入清朝的基层管理机制八旗制度,就得额外纳贡以示服从。在一些东北特有的八旗,旗人也需要纳贡,以换取减免赋税。
在众多进贡的部落中,有一个部落专门负责上东珠,清* * *称之为“祭乌拉”。乌拉是明朝时期中国东北的一个部落。依托东珠江繁荣的贸易,乌拉在东北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尔哈赤崛起后,乌拉试图与之抗衡,却被努尔哈赤击败,成为女真人的外衣,为朝廷提供东方明珠。
大生乌拉边界图
在后来的历史中,乌拉逐渐被并入乌拉旗。与标准八旗制度不同,乌拉旗需要定期向清朝缴纳东渚。而且,在整个帝国秩序中,乌拉尔人保持着相当独特的地位。它们没有被纳入严格的行政官僚体系,而是被允许拥有自己的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不归三将军之一的吉林将军管辖,而是可以直接归帝国的中央系统管辖。每年,Ulla的经理不负责吉林将军,而是直接向内政部报告。
乌拉人的生活相当军事化。所有采珠人都要编入采珠队“采珠亭”。每20个采珠人里,就有一个负责带队的军官。收集珍珠不容易。一些贝类养殖场靠近定居点,而另一些则非常远。朱轩团队必须步行500多公里才能到达那里。
乌拉,朝圣的献祭动物
从贻贝身上取珍珠的过程也是相当烦人的。找到贝床后,桨手会用桨把蚌拉上来,然后采珠人会在明火上烤蚌,直到蚌自己张开露出里面。不是所有的贻贝都能幸运地长出珍珠。大部分贻贝体内什么都没有,采珠人的努力都白费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珍珠都可以用来进贡。清代对东渚的分类相当严格。只有一定大小、重量、颜色的东珠才能作为贡品上缴,达到清朝的贡品规定。
在整个采集过程中,每个过程都要详细记录:采珠队伍的人数、行进的距离、携带的口粮数量、使用的枪支弹药数量...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然后汇总给乌拉总经理。最后,乌拉总经理将收集的工作简报和收集到的珍珠的数量和分类记录汇总到内务部。
朝廷会惩罚不能完成朝贡任务的采珠人。惩罚的方式往往是精神和身体:朱轩领导人的工资和鞭笞都将加在他们身上。但是...报酬也很丰厚。如果采集的东方珍珠数量超过规定数量,即使只有一颗,采珠人的首领也可以获得毛黥布和绸缎作为奖励。如果采珠人不幸去世,法院也会提供抚恤金。比如1809的一次采珠人溺水事件,死者家属收到12白银。
帝国危机:东渚产量锐减。如果重点研究乾隆死后的嘉庆档案,会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从18年底开始,采珠人数和东珠产量急剧下降。1798年吉林还在开采2000颗左右的珍珠,但1800之后,产量数字往往徘徊在几百颗左右。其实从乾隆朝开始,东渚的产量就一落千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冬竹产量的急剧下降非常明显。
对于现代人来说,当一个物种的数量骤减时,我们常常会想,原因是不是过去的过度开发造成了生态破坏,导致了自己栖息地生物数量的崩溃。但是帝国的皇帝们并不这么认为。贻贝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是惊人的。它们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改变繁殖方式,用鱼来运输自己。所以,对于帝王将相来说,东方明珠的锐减,在任何程度上都一定不是自然生态因素。
皇帝们没有把过错归咎于自然,而是归咎于人。东渚的体积小,价格高,简直就是为非法贩卖而生,必然受到地下交易行业的青睐。统治者认为,东珠产量锐减,一定与祭祀乌拉的采珠人有关,采珠人犯有自盗忘义之罪。在收集到东方明珠后,他们并没有把收集到的材料全部上交,而是自己留着。
事实上,清朝统治者从未放弃整顿朱轩秩序,以避免采珠人的“腐败”。早在康熙时代,康熙就已经在祭祀动物乌拉中公布了严惩海贼的命令,规定对偷盗东珠者处以鞭刑、脚镣甚至绞刑。1724年,朝廷还规定了对长城延边守卫的奖惩办法。如果守卫们能抓住那些偷东方之珠的人,他们就能得到奖赏。如果走私幸免,就会降级。
康熙帝
但是,奖励护卫、评级奖惩、加卡伦等方法仍然无法避免东渚产量的急剧下降。皇帝们对此非常生气。缴纳东珠是朝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不仅为清朝提供了大量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清朝统治者将其视为自己在帝国统治地位的象征。占有和盗窃东珠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象征着帝国秩序能否继续维持,皇帝能否继续发挥权威。
因此,皇帝用了更有力的措施来解决东珠问题。这一措施的核心是大大加强东北地方官员的权力,缩小扎生乌拉的自治范围。乾隆年间,清朝开始在东渚流域设置大量前哨,监督征收行为;同时,皇帝授予吉林将军监督采珠的权力。与祭祀动物乌拉几乎没有接触的吉林将军成了乌拉的顶头上司,经理们的统计数据交给总政府,总政府再交给首都。
乾隆的儿子嘉庆和他的父亲一样,对乌拉采取了强硬的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乌拉人自治权利受到的侵蚀越来越严重。18世纪中叶,地方政府接管了编纂祭祀乌拉的百姓账目的工作。在此之前是总经理乌拉的职责。通过编制户籍,当地* * *也获得了给采珠人发放工资的责任。与此同时,乌拉的人们也有了新任务——除了采珠,还要巡逻寻找海盗。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拥有极大自治权的乌拉部落逐渐变成了类似关内地区的官僚体系,皇权自上而下可以直达基层。
结语遗憾的是,清朝皇帝的诸多政策并没有有效避免东渚产量的急剧下降。到嘉庆年间,东渚的产量几乎不可能恢复。原因可能是大量的非法开采和贩运,也可能是生态破坏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结果。无奈之下,清帝只能一次次降低祭祀乌拉的贡品标准。19世纪,清朝皇帝下令开采当年的东渚更是再正常不过了。
在清代东渚收藏业的一系列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渚的生产在清代皇权秩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清朝前中期,朝贡是清朝中央政府接触一个没有官僚化,拥有很大自治权的部落的重要渠道。通过进贡,清朝皇帝建立了对这些自治部落的统治。
但当东渚产量减少时,清朝皇帝会将其视为挑战皇权秩序的现象。乌拉本该遵守清朝的规定,把东方珍珠全部上缴,现在却留着自己用。面对这种情况,清朝统治者削弱了乌拉人的自治权利,加强了地方权力,以便对乌拉人进行更深入的监督和控制。在恢复东渚产量的目标驱动下,清* * *完成了战斗动物乌拉的官僚化。
如果只看东渚本身的价值,不会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东珠不是极其昂贵的稀世珍宝,东珠贸易收入也不是清代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是这颗小小的东方明珠背后,凝聚着一个宏大的话题,那就是帝国秩序的维护与重建。
这个头条号长期更新关于世界历史的文章。喜欢就喜欢还是关注吧!
参考文献:帝国的秋:清代的山珍海味、禁地和自然边界作者:谢坚译者:关康
乌拉(7)帝国(69)东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