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
敌后战场:敌人占领我区后,在敌后敌占区造反。
正面战场和敌人的后方战场是密切相关的。正面战场要承受敌人主力的攻击,压力通常很大。而敌人的后方战场一般是游击战,扰乱敌人,有助于围魏救赵,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
在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家配合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 * *生产党负责敌后战场,因为当时国民党比较强大,能够抵挡日本的正面进攻。虽然接连失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是有牺牲的。
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即正面战场采取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采取全面抗战路线。
1.概念解释和分析
①正面战场:国民党政府主导,抗战初期抗击日寇居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主要原因是蒋介石试图依靠英美的支持一举打败日本,以避免抗战中人民力量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
(2)敌后战场:即以中央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为战略防御阶段的抗战主战场,实行全方位抗日路线(1937洛川会议),即动员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央委员会所在地。
2.这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
①抗日战争路线不同:(略,见上)
(2)依靠不同的武装: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央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军队属于国民政府的编制。)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统治区,分为几个战区;后者在日占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后变成抗日前线。
(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为大兵团一般作战,主要是阵地防御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基本上是有利条件下的游击战和运动战。
⑤不同的战略定位:(简单介绍见上文“概念解释”)
3.两个战场之间的主要联系
(1)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双方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相互依存,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 * *生产党的迅速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迅速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三)在战略相持阶段,如果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敌后“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不可能到来。
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两种不同战场形势的变化及其原因。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 (一)抗战初期,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地组织了一系列战斗。国民党的正面战场起了主导作用,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其军队是抗日战争的主力。但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只是消极防御,造成师地损失,人民受苦。(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受日本诱降政策的影响,国民政府的政治态度是两面性的,消极抗日,积极反* * *。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正面战场形势恶化,枣宜战役和豫湘桂战役失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下降,不再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二)钟* * * *领导的敌后战场: (一)抗战初期,配合国民党政府在战场上作战,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寇集中扫荡根据地。为了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发动了百团大战,克服了根据地的艰难困苦。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了大部分日本侵略者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在国内外有利条件下发动大规模反攻,取得抗战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