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秦淮文化?
赵家杰认为,“秦淮文化”根植于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孔孟之道,充满了书生气。“秦淮名妓”现象,正是这种书生气的寄生虫。从隋开帝十八年(598年)到清朝光绪年间(1905年),旧中国的科举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江南宫媛位于秦淮河上,是历史上最大的科举考场。全盛时期有20644考生号楼。仅清代就有58人通过江南乡试,中得状元,占清代状元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秦淮世家》这部剧也是基于“秦淮文化”的“书”氛围。不是津津乐道地写“秦淮名妓”,而是着重描写秦淮河沿岸知识分子的喜怒哀乐,描绘秦淮河优雅的人文风光。秦淮诗词,秦淮文物,秦淮轶事,秦淮风味,秦淮建筑,秦淮风情...都在戏里,味道十足。这是它成功的根源。
作家叶先生在他的《老南京老影子秦淮》的开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秦淮河是一条文化含金量很高的河流。人们一提到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扯出历史。”想想看,这里的“含金量”绝不是来自妓院。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过三个相对的全盛时期,先是先秦,然后是六朝,再到唐宋。
南京是六朝古都,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六朝文化的繁荣是围绕着古代金陵完成的。秦淮河是南京古代文明的摇篮,孕育了金陵古城的诞生和发展。秦淮河的传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范蠡曾在秦淮河上建“越城”;东晋名将王导、谢安曾在秦淮五一巷居住。前者提出了“战胜中国”的豪言壮语,后者留下了一战以少胜多的辉煌战功。在王道的后代中,还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还有顾恺之画的瓦罐寺;张僧友画龙点睛;李白七次去金陵城;杜牧三游秦淮河;文天祥怒斥明德堂;朱元璋对联秦淮河;吴承恩寄迹秦淮行;金圣叹斩三山街;武写了《儒林外史》中的谢关;秋瑾智明孔庙;孙中山演讲,聚星堂...
夫子庙乐思亭石柱上镌刻着一幅对联:“区内秦淮河洗去了历代的污泥浊水,夫子庙千年辉煌,焕然一新。”秦淮古今能说的很多,何必动不动就“八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