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题,,看图,,急,,下一题。。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17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来,既充分展示了其有益的功能,也逐渐暴露了其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科学是人类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既包含了规律的客观性,又说明了科学是人类的活动,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自发,就和技术一样。也体现了人的目的性,有很强的主观倾向。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性的,既可以造福于人,也可以害人,比如电,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也可以毁灭人的生活。当科学活动具有实践目的时,就具有利用和发展或回避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于人的功能。另一方面又有弘扬或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的功能。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一个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因为利己害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哪怕只是为了人类的利益,有时候也难免有副作用。比如化肥和农药是科学发明的,是为了造福人类,但是化肥和农药制造了粮食、蔬菜、水果,甚至饲料。肉和蛋被某些毒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害。因为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在客观意义上是不可避免的,科技活动只能尽量避免和抑制其负面效应,而不可能完全消除。真正的问题是,人类分为不同的阶级、阶层、团体、国家、民族等不同的利益集团,每个利益集团都在从根本上捍卫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篡夺彼此的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充斥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某些利益集团有时故意利用科技成果损害人体机能来对付对方,指使或组织科学家造枪杀人,造药毒死人。原子弹发明的成功就是这个目的的结果。科学界对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负责。发展科学技术,要保护环境、生态和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对人类有害的科技成果。我认为,要发挥科学的有益功能,遏制其有害功能,不仅要在主观上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而且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在过去,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有目的的自觉意识,其主题都是在启发技术、引导技术的方向上,帮助技术确定“能做什么”。因为技术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启迪和引导技术,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先锋。所以,未来科学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引导技术的“能做什么”的主题转变为规范技术的“不能做什么”的主题,即从技术的引导功能转变为规范功能。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权威的国际公约,对那些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进行严格审查和限制。只有这样,科技对社会的负面作用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成为造福人类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