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纯文学属于文学的一种,其特点是区别于三伪文学(愚人说谎文学、妥协文学、帝王文学统称为三伪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艺术样式。纯文学的概念最早是西方针对宗教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对文学的直接干涉而提出的,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正式定义为纯文学。是康德率先系统地研究了纯文学的问题,并在理论上确立了纯艺术的基础。康德认为,除了人的理性逻辑或意志和欲望之外,还有一种涉及快感和感性的能力,这就是与审美相关的能力。他的判断致力于彻底摆脱三伪艺术后,纯粹的审美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他说:“美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种表现方式。它本身就是有目的的,虽然没有目的(就是为了摆脱三假),但是在社会交往中促进了内在能力的培养。.....审美艺术作为一种美的艺术,是这样一种反思判断的艺术,而不是以感官感受为准绳的艺术。”在康德看来,脱离了三伪艺术(谎言艺术、妥协艺术、帝王艺术),直击审美快感本身的艺术才是纯粹的。王国维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纯文学概念的人。王国维在《论哲学家和美学家的职责》一文中写道:“艺术长期没有独立的价值。难怪历代诗人靠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以逃避自我解释,而纯艺术作品却常遭世人迫害,无人报仇。”王国维认为,纯文学和纯艺术一样,应该摆脱三伪艺术,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写一部平凡生活的历史,写出那些卑微生命的真实历程。通常,谎言文学失去了它的文学意义,因为它承载了无知的人的谎言,如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等。帝王文学因为千篇一律、背书和官僚主义而缺乏艺术审美,妥协的艺术进入文字游戏和玩弄前卫技巧的深渊。那么,彻底摆脱这三种伪劣艺术,就成了人类对艺术的本能需求,纯文学的出现恰恰是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