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区房?

学区房是指学区房稀缺的楼盘。好的学区房一般比其他房子高20%。虽然贵,但也经常受到家长的关心。

学区房的出现反映了教育体制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产生了一些所谓“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反映了教育的不公平。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扩展数据:

“学区房”这个概念的存在,是因为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存在严重差异。重点学校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1962教育部明确规定,各地要选择一批重点中小学,这些学校的数量和规模要与上级学校招生规模成适当比例。

因为在重点资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催生了择校热潮。比如重点学校从现有体制中获取资金的渠道之一就是“* * *建设费”。

政府、企事业单位补贴一大笔钱,学校提供名额作为交换。此举将把强力部门孩子的择校费变成公共资金,不需要家长自己出资,对学校来说也很安全。

根据2003-2004年的调查,60%的上层阶级的孩子上重点中学,而60%的下层阶级的孩子上非重点中学,这就提出了教育不公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