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沿革:历史学科一直是以“文史”著称的山东大学的一面旗帜和标杆学科。山东大学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大学,早在1901就开设了“中外历史”课程。此后逐渐收集吸收了省立山东大学(创建于1926,校址在济南)、国立青岛大学(创建于1930,校址在青岛,后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于1932)、私立齐鲁大学(创建于1917,校址在济南)的学术成果。当时山东大学历史系的教师有杨向奎、、黄、、陈同燮、郑、、王、,还有我国史学界赫赫有名的丁山、赵、吴大坤、徐思远、刘敦元、韩李安琪、孙思白、华山、庞普等。在此基础上,山东大学史家发起了一系列影响巨大的学术讨论,创办了被誉为“中国高校学报之王”的《文史哲》杂志,进一步确立了“擅文史”的传统和山东大学的文史重镇地位。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一批学术方向,处于国内学术界前列,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1996年7月,以原历史系等单位为基础,成立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新时期以来,学院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如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研究亮点纷呈,一大批学者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在义和团运动、明清对外关系、史前及青铜时代考古、科技考古等领域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山东大学作为我国重要古代史研究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新兴交叉学科也取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