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捕鱼和其他种类的物质生产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从我国历史来看,无论是猿人阶段的原始人,还是新人阶段的母系氏族社会,大多数洞穴或村落都位于近山近水处,利用自然条件进行渔猎生产十分有利。在40万至50万年前的猿人遗骸中发现了各种鱼骨。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更多的鱼骨。说明人类在几十万年前就和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有很多捕鱼的方法。起初,人们徒手抓鱼,用石头砸死,用树枝抽打。后来,人们学会了制造工具,于是就有了射鱼、叉鱼和钓鱼。捕鱼属于古老的渔业生产项目之一。在捕鱼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鱼贪吃昆虫、草叶、草籽、谷物颗粒以及一些落入水中的小动物的尸体。受此启发,我利用鱼的这种生活习性发明了钓鱼。起初,人们用锋利的石屑将动物的皮和筋切成条状或筋状,有的直接用动物的肠子。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去钓鱼了。起初,人们将皮条的一端放入水中,吸引鱼吞咽,鱼吞咽一段时间后,通过拉皮将鱼拉出水面。在采集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了植物的纤维,如野麻、葛藤等,于是就用这些纤维制作绳索。绳子的出现很快被用于捕鱼。这些是原始的钓鱼线。当人们使用野生麻绳等纤维钓线时,就不得不使用鱼饵。这样就出现了鱼线和鱼饵的分离。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其成功率可想而知。为了提高钓鱼的成功率,钓到更多种类的鱼,人们发明了鱼卡。古代的捕鱼卡是用动物骨头制成的。钓卡两头尖,中间略宽,有一个系钓绳的凹槽。鱼牌使用时,将鱼线系在鱼牌中间的凹槽内,然后将鱼牌穿在鱼饵(蚯蚓)上,放入水中。鱼吞饵时,鱼骨水平卡在鱼口中,或鱼排水时,鱼骨在鳃外水平出来,可及时提绳接住。后人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其实用的“直钩”是鱼刺卡之类的钓具。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证明。后来受荆棘和鸟爪的启发,人们发明了拴鱼钩。这种系钩是钩子的前身,用起来笨拙不可靠,但它最初的开启也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新石器时代的打磨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骨鱼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后来人们发明了骨鱼钩。第一种鱼钩属于最初的组合式鱼钩,有些是鸟爪钩和人工骨钩尖。这个挂钩只有绑在另一个挂钩手柄上才能使用。第二种鱼钩的钩形基本完整,钩体全部由骨头制成。钩尖锋利,制作比较精细。有些钩尖向内弯曲,使钓上来的鱼难以脱钩。但是这种挂钩上没有倒刺。第三种钩型已经基本定型,除了第二种钩型的所有特征,钩尖都做了倒刺,大部分在里面,部分在外面。第四种鱼钩是第三种鱼钩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钩子不仅有内倒钩,还有外倒钩。外倒钩一般在鱼钩前钩的外侧。这种钩一般被鱼吞下后很难吐出来。这是鱼钩生产技术的创新。这种内外都有倒刺的鱼钩,现代仍在使用,可见其历史悠久。钓鱼的性质之所以从生产演变为娱乐,根本原因是渔业生产展的结果。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网捕被广泛使用,使得捕鱼在整个渔业生产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微不足道,逐渐成为辅助性的渔业项目,甚至几乎被淘汰。但是因为钓鱼用的钓具成本小,制作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特别是作为一种娱乐和休息,钓鱼仍然激发着人们的兴趣并延续至今。捕鱼性质的演变使捕鱼从生产领域进入文化生活,这一转变最迟在商周时期完成。《尚书·列传》记载:“周文王到溪边,见吕望钓鱼。”吕望也被称为姜子牙和姜太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流传千古。姜太公的钓鱼不是为了捕鱼,而是为了休息和娱乐。消磨时间,等待文王的到来。姜太公的渔业完全脱离了生产的性质。从此,钓鱼活动以其崭新的面貌和独特的内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创了钓鱼史上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