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生产中如何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
首先,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拟种植品种的特性,适合在合适的地方种植。建园时远离桃、李、梨等果树,以免梨小食心虫危害。合理套种绿肥或豆科作物,会为天敌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种植时应选择无病苗木并进行消毒,严格进行苗木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入。
其次,做好病虫害发生的预测。在病虫害发生前了解其动态,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树木生长发育、栽培管理等情况,判断未来病虫害的发生趋势,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提前做好防治准备,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取决于大量的易感宿主和病原体、适宜的环境条件和不良的栽培技术。疾病的预测应根据感染过程和感染周期的特点,疫情的主导因素和综合作用,以及疫情的历史资料。害虫的预测主要是根据害虫的发展进度、枇杷品种的生长物候和害虫的发生趋势(如黑光、糖醋液诱杀),害虫发生的预测是根据田间种群基数的调查和气象因素的分析。
(1)射期这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无论苗圃还是果园,在每次新梢抽出后的4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施0.5% ~ 0.6%等量波尔多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 600倍液,也可治疗叶斑病、炭疽病、枝腐病等病害。这一时期的害虫防治重点是1 ~ 2代的枇杷小蠹蛾、卷叶蛾、苹果蠹蛾、麦蛾、蚜虫、介壳虫等。,并可使用杀虫剂防治上述害虫。防治枇杷蛾、卷叶蛾等。应在每次抽芽后幼虫初次羽化时及时进行。一般应在5月中下旬(一代卵孵化高峰期)前后,间隔10天喷洒1次,喷洒次数根据虫情而定。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孵化期高峰期喷洒蛾卵。天牛产卵期6-8月,每5天巡查果园一次,人工捕杀天牛成虫,用锤、石敲击卵槽捕杀卵,根据排泄物排出量用钢丝钩捕杀天牛幼虫和蛾类蛾类。也可以用棉絮蘸50倍敌敌畏,从粪孔塞进虫道;或用注射器向虫洞内注射敌敌畏100倍或青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等50%药液,注射后用黄泥封孔或填塞毒杀幼虫。
(2)红锈病和炭疽病是花期危害花芽和花穗的主要病害,主要害虫有蛾、灰蝶、瘿螨、螨、蓟马等。出芽后可喷施0.3波美度硫磺混合液1 ~ 2次防治赤锈病。在秋季和9月份,树干sokcho引诱越冬害虫,如梨蛾等。入冬后,结合园土深耕,清除果园树叶和杂草,剪去树上枯枝,刮去树枝糙皮,取下草捆焚烧或深埋,以减少枇杷蛾茧和舟蛾的越冬虫源基数,减轻次年危害。
(3)从幼果到成熟果,重点防治害虫(如梨小食心虫、蛾、蛾等。),对幼果喷施硼、钙,同时注意果实套袋(喷施1倍的也能治疗害虫的农药,如甲基硫菌灵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混剂),剪去病虫害枝条,重点焚烧。第三,科学的日常管理。利用农业措施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也是生态系统管理的基础,是保证枇杷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无公害枇杷果实的基础。从建园到收获的每个环节都要应用农业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将排灌设施列为园林建设规划中的重点工程,有利于今后果园特别是雨季的及时排灌,降低地下水位,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叶斑病、叶污染、赤锈病等病害的发生;结合每年整形修剪,剪去病虫枝、过密枝、重叠枝、过旺枝,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初冬春季传染源;冬季清园粉刷树干,可清除多种越冬病虫害,有效减少越冬菌虫源数量;实施科学的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在幼果快速膨大期进行根外追肥(如喷施0.2%尿素、0.2%硼砂、0.2%氯化钙或其混合物),可促进果实增重,防止或减少果实裂果、起皱。它不仅能满足枇杷生长发育对外来养分的需求,也是提高抗病性的重要措施。果实套袋能有效保护果实免受病、虫、鸟、鼠的侵害,还能防止果实裂果、锈病等病害,避免或减少农药污染。通常在最后一次疏果后,喷洒1倍的农药和杀菌剂,然后套袋。在日常管理中,应改变传统的清理方式,采用果园种草或套种绿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天敌繁殖;施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对天敌的杀灭和环境污染。保护天敌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收集卵和茧,放入寄生蜂保护器中,保护多种寄生蜂。第四,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控制害虫,利用生物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调整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原菌的生存,人为改变或创造条件,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具体包括:
(1)病虫害防治。主要有瓢虫、草蛉等。,对蚜虫、二斑叶螨和肉食性昆虫的杀灭效果最好;以及使用昆虫激素控制害虫和使用益鸟控制害虫。
②用细菌处理昆虫。主要有北方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虫生真菌Bt乳剂等,对鳞翅目各种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③以菌治菌。第五,用物理方法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光、热、电、辐射能、机械等杀灭、诱捕、阻断、窒息病虫害。如对种子、接穗、土壤进行光热处理,在树干周围覆盖薄膜防止越冬害虫出土,利用灯光、毒饵、秸秆等潜在陷阱诱杀害虫;再比如刮树皮、果实套袋,这些都是控制病虫害的有效物理方法。比如枇杷常见的害虫枇杷蛾、船蛆、毒蛾,虽然世代不同,危害也不一样,但主要是人工杀灭结合喷雾防治。比如这三种害虫的幼体是群集的,假死的,成虫有趋光性的等等。、以及人工杀死幼虫(树干倒、木板压等。)和黑光灯诱杀均可,在幼幼虫期喷洒药物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果实成熟时,夜间在果实上捕捉吸果蛾,或将切好的瓜果用农药浸泡两分钟,再挂在果园周围毒杀成虫,效果显著。第六,适当适当的化学控制。根据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特点,严格按照中国人民和农业部颁布的《GB 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标准》执行。在防治过程中,允许使用生物农药(如鱼藤酮、除虫菊酯、烟碱、植物油乳剂、大蒜素、印楝、印楝素等。)、矿物农药(如矿物油乳剂、低磺酸值机油乳剂、煤油霜等。)和高效低毒的有机合成农药(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异菌脲)尽量使用。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拌磷、久效磷、对硫磷、甲胺磷、三唑酮、氧乐果、磷酰胺、三氯杀螨醇、杀虫脒、有机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各种除草剂)。但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一年最多使用两次,最后一次1施药与果实采收时间间隔应在20天以上。禁止使用已公布的禁用农药品种和未经批准的农药品种。同时要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以延缓细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坚持合理使用农药,按照最低有效剂量和浓度科学使用,喷洒均匀周到,防止复喷和漏喷,确保防治效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虫害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