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切用科学方法去理解、解释和说明社会生活现象的活动。它是以人类社会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解释和预测为目的,以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完整过程。社会研究的对象不仅涉及客观事物,还涉及人的主观动机、态度和心理。无论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都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原则和程序,以客观求实的态度进行研究;排除个人主观偏见,采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得出客观明确的结论。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通过其他人在相同条件下的重复研究来验证。

社会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和研究设计。指解释和预测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和手段。社会研究方法分为方法论、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和技术三个层次。

1.方法学

处于最高水平是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方法论决定了研究者如何提出假设、解读数据、得出结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的研究中,还有其他不同取向的方法论。在认知的起源上,有强调建立演绎的社会理论体系的理性主义,也有强调实地研究的经验主义;在理解范围上,有解释自然现象的实证主义,也有反对把社会和自然等同起来,强调对人类行为的主观理解的反实证主义;在思维方式上,有演绎法和归纳法;等一下。所有这些方法论对社会研究的影响因时间和问题而异。总的来说,在社会研究中,趋势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归纳法。

2.基本方法

有实验研究、统计调查、实地研究和比较研究。

①实验研究

在实验室控制和操纵相关变量的条件下检验假设的一种方法。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实验和准实验、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标准实验是通过人为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来准确观察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准实验是非标准实验,设计和控制不是很严格,大部分是自然实验。自然实验不进行人为控制,而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某一因素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影响,然后进行对比分析。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经常使用实验方法。

②统计调查

指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社会现象的定量数据,总结大量社会现象的共性和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统计调查对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的调查和分析。

③实地调研

系统地调查生活在特定地理、文化或行政区域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和感受的方法通常用于收集定性材料。统计调查和实地研究也称为社会调查和研究。社会调查是社会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社会调查可分为一般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

④比较研究

是指将一个或多个社会中的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比较,探究其异同的方法。历史比较法、跨文化比较法、类型比较法、实验法、协变法都运用了比较思维方式。在社会学研究中,比较研究通常是指对已知社会事实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人把比较方法分为三种:历史方法、结构类型方法和案例方法。历史方法是利用历史资料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构类型法是用思辨的方法对已有数据进行取舍,建立抽象的类型或模式,与经验现象进行比较。案例法是对少数民族单位(个人、群体、社区或事件等)的各种特征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比较的方法。)了解它们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过程。这些研究方法各有特点:比较研究在于阐述、对比、分析、综合,确定它们的异同,建立模型;田野调查重在主观理解和洞察,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统计调查重在定量分析,以准确了解整个社会的概况和各类分布;实验研究主要考察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3.具体方法和技术

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数据收集技术有三种类型:直接观察法、询问法和文献法。直接观察分为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探究是一种技术,研究者提出问题并要求受试者回答。这种技术包括自由联想法、态度量表法、深度访谈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和结构化访谈法,其中结构化访谈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问卷法。文献法是查阅现有相关文献的方法。分析数据的技术主要是定量统计分析。除了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多元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是更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统计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模拟技术被用于社会研究。这项技术具有实验和分析功能。其他分析技术因研究的问题、收集资料的技术和使用的工具而有所不同,如内容分析法、民俗学方法论和现象学方法、语义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等等。

与调查技术相适应,测量工具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观察记录卡、面试表格、问卷、调查表、各种试卷。有效的分析基于适当的研究设计,研究设计侧重于定量测量。从广义上讲,计量就是将数字和符号按照数学运算的规则赋给被计量的对象,从而确定该对象的性质、等级或数量。测量工具应有效可靠。社会研究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步骤组成的完整过程。虽然每次学习的具体程序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步骤大致相同。

1.选择研究主题和建立假设

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要素,它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研究课题一部分来源于学科内部的理论问题,一部分来源于社会领域的实践问题。一些研究课题在调查前已经明确;有些研究课题一开始并不明确,而是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清晰。

研究课题确定后,研究者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尽可能详细的假设。假说是关于现象之间关系的假设或假说,可以指明研究方向,指导研究者收集有用的信息。

假设成立后,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将其从抽象、概念的形式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形式,即通过概念的可操作性定义,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一些经验事项,以确定所要分析的变量。变量可以分为四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和中间变量。

2.制定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研究过程的蓝图,包括选择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制定抽样方案,设计调查表格或调查大纲,确定分析单位和数据分析方法,安排研究的时间、地点、人力、物力等。详细具体的研究计划可以使研究者正确有效地实现研究目标。这个阶段也叫研究设计。

收集信息

实施拟定的研究计划,进行实地调查或文献收集。信息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个人或机构基于某种意图记录的文字材料,包括:①日记、书信、自传等个人文件;(二)政府机关的会议记录、文件和档案;③各种统计数据、调查报告和总结材料;(4)由上述材料制成的二手材料,如书籍、报纸、物品等。二是研究者通过观察、实验、访谈等实地调查获得的信息。

4.组织和分析数据

为了从收集到的大量粗糙杂乱的原始资料中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社会研究中,资料整理就是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对错误和遗漏进行纠正和补充,然后进行分类编码,再进一步简化。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理论分析。前者主要是定量分析,后者需要定性分析,包括逻辑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

5.解释数据并提交研究报告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后,研究者还必须对这些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解释就是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和一般推断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推断和总结。

研究报告除了描述研究过程、方法和结论外,还应说明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说明研究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指出哪些问题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狭义的研究设计仅指实验设计。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设计是指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即选择一定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来完成研究课题。研究设计不仅要详细描述与受试者相关的情况,还要指明收集、测量和分析数据的方式。社会调研往往受到时间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设计也包括时间和费用的预算。研究设计包括以下要素。

1.选择研究类型

研究类型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课题的性质、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的研究条件来确定。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社会研究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根据研究角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研究者还要在调查对象的范围上选择研究的类型:如果无一例外地调查研究人群中的所有个体,则称之为整体调查或一般调查;如果选取部分个体作为调查对象,并由此推断出总体,则称为抽样调查;如果只调查个别单位,那就是个案调查,或者典型调查。

2.确定分析单位和调查内容。

分析单位是被调查个体,是研究中抽样调查和分析的基本单位。通过收集他们的特征,研究人员描述了包含这些分析单元的更大的群体,或者解释了一些抽象的东西。社会学中常用的分析单位有:个人、群体、组织、社区、机构和社会系统。调查内容由各个分析单元的一些特征和属性组成,如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情况、意向性和行为特征等。研究者通常根据所研究的变量来确定调查内容和指标。

3.确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

基本方式是从实验法、统计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比较研究法中选择确定,有时也结合多种方式。在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时,应考虑分析单位和调查内容,进而确定最合适的调查方法、分析技术和测量工具。

①抽样设计

确定样本量和代表性。通常,样本越大,代表性越高;样本越小,代表性越低。但样本越大,人力、财力、物力消耗越大。抽样设计应根据时间、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取最小样本、获取最可靠数据的原则。

确定取样方法。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前者可以通过样本推断总体,但成本较高。后者提取简单,但代表性不好把握。

②分析方案的设计

类似于实验设计,也就是用什么方法和程序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多元分析经常用到统计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或交互分类)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还有一些复杂的分析技术,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网络分析、数学分析等。

③调查方案的设计

调查的时间点、过程、各阶段的衔接及所需时间;

调查的地点,以及与现场调查有关的进入问题、合作问题、关系问题;

所调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调查人员的培训和调查工作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