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九江。有什么传说吗?
曾是湘军首领曾国藩家族的成员。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曾归田,定居九江,靠经营茶米发了财。徐老太99岁时,曾家按照“以九代十”的习俗,庆祝百岁寿辰。为此,他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首先,他们在原有的宅基地上扩大土地,重建豪宅。新建豪宅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两层小楼,院子里有一个“回”字形的天井。掀背车是由隔墙隔开的许多房间。木结构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古朴现代,大宅前有青石“百年坊”。房子竣工那天,曾家租了九江大酒店设宴庆祝。一时间,曾家为许夫人祝寿的消息传遍了旬阳。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妇孺皆知,百岁老人之家也是人尽皆知。
辛亥革命后,曾氏家族开始衰落,“百年坊”因百年风雨的侵蚀,尤其是屡遭水灾,变得陈旧不堪,破败不堪。上世纪末,九江市统一规划市政建设,扩建了滨江大道。经曾后人反复协商,于1990拆除。九江传奇I
——————————————————————————————————————
大众求真,讲述泥淖不沾的荷塘故事。
莲花池在原官学前面,今朝阳小学对面。由明代成化知府苏治中所开,占地约五亩,民国年间填平。
荷花池因周敦颐《爱莲说》而得名。周敦颐(1017-1073),又名毛叔,湖南省濂溪县人。曾任九江虢国宁(今修水)都督,统领南康军(今幸子)。他在江州创办濂溪书店,晚年辞官到九江濂溪居住。生前有“吾子孙为九江濉溪人”之令。1073年底,老九江与母亲郑泰夫人夫妇合葬在庐山北麓梨树岭。周敦颐是我国宋明理学的创始人,在我国文化、哲学、思想、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其高风亮节、高尚情操,像《爱莲说》中的荷花一样被后人所崇敬。
周敦颐爱种荷花,盛赞荷花的高贵品质是“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直透外,不匍匐,清香清丽,婉约清纯,远观而不可笑”。他追求名利、不求富贵的崇高境界,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文人阶层。在文人眼里,荷花成了廉洁自律、刚正不阿、淡泊名利、不求富贵的象征。
九江市的荷花池虽然早就被填平了,但它的名字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路名取而代之。莲花池路北起浔阳路,南至甘棠南路,全长约300米。路中段以北,清乾隆五十年(1785)开办的原濂溪书院,位于九江戏班、五中附近。这条路又长又静,弯弯曲曲,踏入其中还蛮有意思的。九江传奇I
——————————————————————————————————————
市民蔡厚春讲述了梅展坡误读的美好回忆。
梅展坡位于旬阳市区。东临五桂厂,南临浔阳路,面对莲花池,西临文庙,北靠大众路。长约200米,最宽处约7米。原本是天然的斜坡。在过去,斜坡上有几条上下的人行道,四通八达。这里的房子原来大多是矮民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发商就在这里从事房地产开发,这个斜坡已经被铲平。
关于“梅展坡”这一地名的由来,更详细的说法是:清朝崇德年间,一位在国外经商一年多的梅姓商人,回到寻访定居。买了地在坡上盖了房子,在坡前的街角开了一家布店。此人特别喜欢“长春花”(俗称“四季梅”),在他住的房子前带着几株植物。这种花花量大,花期特殊,花朵茂盛,生机勃勃。秋天,花开凋零,但四季梅花还是那么耀眼。即使在冬天,它也有“阳春”和“四季梅”的美誉。附近的居民看到了,都很喜欢,纷纷过来要种子种下。一时间,梅花开遍了山坡上下。“梅展坡”由此得名。
值得指出的是,九江人经常用两种方式来念这个地名。一个说“梅鼎坡”。这应该是个错别字,因为“占”字的右边正好是“定”字。那正是我说的:“长子读一节,矮子读一半。”第二:“煤坡”。这应该是九江人的口误和耳误。九江话只要把“梅展坡”这个字念得快,听起来就很像“煤坡”。
今天的“梅花坡”,既没有“梅花”,也没有“坡”。然而,它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对成勋未来的期望和憧憬。九江传奇I
——————————————————————————————————————
市民求真,讲述徐浦路浓缩的九江千年历史。
从原来的龙凯河口到今天的大众路,徐浦路全长约1里。
九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赣城”。龙凯河的源头是“赶水”,它与长江的接口叫“赶水头”。“赶水”发源于瑞昌青干山,全长150里。因青干山顶有一口古井,故名赣江。历史上,赶水经龙凯河流入长江,九江人称之为“干浦”,就是这个名字。
唐代白居易曾在《泛甘水》中写道:“好湖光山色遍,最爱甘水头。泗水从东南流入河中。”那年白居易住在河边。他在他著名的长诗《琵琶行》中写道:“我的住处在河边,又低又湿”。由于琵琶旅行的巨大影响,后人在“甘浦口”(位于九江长江大桥桥底东侧的琵琶亭并非古琵琶亭旧址)修建了古琵琶亭,以表达对白居易的敬仰和怀念,旁边的道路命名为“甘浦路”。
1861年3月,英帝国主义根据《中英天津条约》和《中英贸易章程》与江西地方签订《九江租地协定》,将九江客运码头(现为农工商商城)和原龙凯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为英租界。1862年,英国人在租界内填平了溆浦港,大兴土木,修路建房,拓宽了原有的溆浦路,九江人当时称之为“洋街”。这里曾经有一个英国领事馆,一个日本领事馆,一个英国警察所,一个法庭,一个法国天主教堂和一个天主教堂医院。这条道路是英帝国主义打着“通商”、“租界”的幌子对中国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有力见证。
10月至3月25日,1927、65438+九江工人市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在北伐革命军的支援下,一举收复了英租界和松浦路。九江人的这一壮举,已被载入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今天,一些原始的建筑和遗迹仍然保留在徐浦路上,如日本领事馆的旧址。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九江人民爱国反帝的绝佳教材。
松浦路文化底蕴深厚,记录了从唐代白居易琵琶之旅到清末英租界一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是九江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力佐证。
市民兰萍讲述西园。
九江城市的缩影
西园位于九江市中心,东起郁亮北路,南至大众路,西至环城路西入口李红选,北至滨江路,总面积6公顷。清末是九江府所在地,府西侧有一个大花园,叫西园。当时,西园以其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而闻名。1918年,政府拆除府衙,衙门变卖基业迁建,西园渐衰。后来很多人在这里占了基建房,西园逐渐变成了居民区。后人为了圆滑,将西园的名称改为西园,故名西园。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九江,为了集中控制中国人,将龙凯河以西的居民强行迁到西苑。后来,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流民也在西苑定居。因此,八年抗战期间,西苑被称为“难民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前夕,西苑的居民大多是城里的穷人。他们有的卖鱼卖菜,有的拉人力车,有的帮人挑水,有的卖九江风味小吃。西苑公园各行各业都比较齐全。在方圆的这个小社区里,有经营杂货店的,有酿酒作坊的,有医生和从业者的,有私立学校的,有算命的,可谓是如饥似渴,五花八门,有72行。小西园是九江城的缩影。
西园有“五绝”,为人们所称道。第一,道路和车道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据统计,整个西园共有92条车道,最长的车道有250米,最短的车道只有30米。路面最宽4m,路面最窄1m。二是巷子深。和捷夫里一样,长30米,宽1.5米。李晞媛巷由此得名,充满了文化色彩,介绍了富源,取大福之意。铜人,取自韩愈《原始人》,是“圣人平等相待,远近亲疏”的一句话;同德里取自《当书·金淑》“同德同心”一句。第三,寺庙分布其中。第四,水井星罗棋布。抗战前,西苑有20多口井。现在,除了古井郎静,只有一口井。第五是环境卫生。从65438到0954,西苑为九江成为“国家卫生模范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62开始,西苑人对全区大小巷进行全面整治。从1963开始,西苑人年年被授予全区、全市卫生模范社区荣誉称号。
西园虽然只是九江市中心的一个弹丸之地,却浓缩了九江百年来的政治风云、经济兴衰、文化底蕴。2003年,九江市政府对西苑区的房屋进行了拆除重建,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涉及65438多户居民和企事业单位。2005年建成集购物、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城市购物广场。百年西园,作为一段历史,将永远留在九江人的记忆里。九江传奇2
——————————————————————————————————
保留这座城市的历史
有一天,我和几个朋友去参观一座古宅,绕着滨城走了很久,也想不出“岳石门”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要问路人,更别说指路了。走累了,干脆和朋友在浔阳河边坐下来,叫上对九江历史比较了解的朋友。原来“岳石门”就在江边,我们要找的古宅就在不远处。看着沿河比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我们突然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到有些陌生。
都说九江是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历史,但是看看现在的市区。还有多少历史遗迹?不要说清朝以前的老房子屈指可数,就算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好在九江很多老地名还在。老地名是另一种遗存,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名片”。一个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老地名,一个个美丽传说的老地名,一个个方言中地域风情浓郁的老地名,是成勋不可再生的文化积淀。如果城市是一本沧桑的古书,那么古老的地名就像泛黄的首页上的索引。一旦消失不见,城市的历史可能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很难再找到。因为没有口惠而实不至,历史文化有时候需要“凭据”。如果没有建筑遗迹,没有历史遗迹,甚至没有名字,如何传达历史信息?当一个城市没有基本的历史证据,只有人们共有的高层建筑时,说它是历史文化名城就有些牵强了。一个没有历史根源和文化个性的城市是乏味的。
“七省相连,商贾云集”的成勋,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渡长江,控川鄂,横扫三吴,染指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庐山的清韵,鄱阳湖的美景,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佳作,都为成勋人民留下了朗朗上口、历久弥新的老地名。市文化局文物科高萍女士告诉记者,成勋老地名可分为几类:一类与九江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一类与历史人物在九江的活动有关;三是反映九江人的精神风貌;第四种以方位、数字、景观命名。这些老地名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反映了九江2200多年的历史,也反映了三国文化、儒家思想和现代政治。比如荷花池,出自周敦颐的名作《情莲》,随着荷花池地名的延续而代代相传。成勋的居民崇拜濂溪先生,所以他们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他们生长和繁殖的地方。濂溪墓和濂溪港,都寄托了对这位生活在九江,热爱这里的大圣的深情。松浦路是九江历史的缩影。古时候松水入河的地方是天然良港,白居易说“送客于松浦口”。近代是租界,见证了“扁担收回英租界”的伟大胜利。《石悦人》纪念岳飞抗金小分队的胜利。还有考彭路,是九江中小学和中专的发源地。东晋名臣郁亮引以为傲的郁亮路;巩俐坝,因感谢李伯体察民情,兴修堤防,沟通南北而得名。九江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母亲河,开江;成勋最早建成也是最繁华的,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老街——大众路...诸如此类。
九江老地名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一个街区的标志,还涵盖了成勋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了解九江的老地名,才能了解九江的历史、山水和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地名信息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新的地名不断涌现。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中心的转移和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一些老地名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在成勋,有很多已经消失的老地名:比如屯河里、培德里,曾经在环路上;滨江路的石悦门;西园七十二巷,西园郎静巷、鸿轩巷;电影公司附近的蓑衣胡同等等。遗憾的是,一些富有文化背景的老地名消失了。
有人说九江有太多经典的老地名,比如郁亮路、巩俐大坝、百岁坊、莲花池。它留下了多少年?市作协主席吴青亭说,仔细品味,很多老地名都是那么可爱,鹤立鸡群。是专属于九江人民的财富,如果缺失,是九江人民的一大遗憾。
市文物部门的专家吴建议,保护旧地名是九江每个人的责任,他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财产一样爱护它们。有条件的话,尽量用老地名,让年轻一代熟悉。没有广泛的用户,老地名的最终命运只能是悄然退出历史舞台。实在保存不下来的地名,应该作为历史文物引进记载,保存在地方志中,多找些史料,给后人留点东西。九江传奇2
——————————————————————————————————
旧地名
摘自九江日报、长江周刊。
郁亮路北起滨江路,南至塔林南路,全长约1 km。当你提到郁亮路时,你一定会提到郁亮大厦和郁亮。郁亮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人物。任江州巡抚期间,人称郁亮楼。大厦东路,郁亮路,分为两段,即郁亮北路和郁亮南路。
考棚路南接浔阳东路,面向市政府大院,北接北四路,长180米,宽3.5米。是九江中小学和中专的发源地。
巩俐坝九江人,俗称小坝,横跨湖面,北起南门,南至甘棠公园东门,全长300多米。唐立波任江州刺史时,在湖上筑堤,方便两岸交流。后人把他命名为“巩俐坝”,以感谢和纪念他。
杜甫巷位于浔阳区中部,南起大众路,北至都督府(现九江军分区驻地),连接柴桑路,全长135米,宽12米。三国时期,三国总督周瑜镇守柴桑,在此建府。后来通往大宅的路叫杜甫巷。
小桥巷就是今天的柴桑支路,东起柴桑路,西至都田巷。它长约300米,以三国名将周瑜的妻子小乔命名。
都田巷,都田寺附近的一条街,叫都田巷,在浔阳区阎志山脚下,南起大众路,北至滨江路,全长500米。
正式牌位于滨兴街道办事处以西约1.5km,东至淳安里,南至飞机坝,西至九江水泥厂,北至长江。北京路、南京路、九瑞路有一段。过去被称为“烂卡座”,因其地理位置重要,一直是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