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新中国(伊春)成立过程的信息
宜春,原名袁州,是江西省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东经113度54分至116度27分,北纬27度33分至29度06分。北接湖南省九江、浏阳,东接南昌、抚州,南接新余、吉安,西接萍乡。城市东西长约222.75公里,南北宽174公里,总面积18669平方公里。截至2004年底,总人口53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438+28.9万人。
自汉代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宜春现辖袁州区和靖安、奉新、上高、宜丰、铜鼓、万载六县,辖樟树、凤城、高安。境内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素有“山川秀美,土壤肥沃甘甜,其气如春,咸宜无处不在”的美誉。
宜春的地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主要是丘陵和山区,平原地区占25.49%,丘陵地区占39.05%,山区占35.48%。靖安县九老岭海拔1794.3米,是全市最高点。年平均气温17.3℃,10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28.8℃。年平均降雨量为1720毫米。
自然资源丰富。宜春是江西省第一个在建的生态城,沅水河两岸有大面积的绿化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8%,竹子资源极其丰富,是江西重点林区和全国重点竹子产区。已探明的水电资源6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有38万千瓦。已探明矿产41种,其中钽铌被誉为江西“五朵金花”之一,宜春钽铌矿是全国最大的钽铌锂原料生产基地。锂矿石可开采量占全国的89.3%,硅灰石储量约占全国的1/4。原煤、岩盐、石灰石储量居江西第一。宜春体育中心
宜春古称“农业县”,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茶和优质苎麻生产基地。占全省耕地的11%和人口的12%,产粮、棉、油、猪、水产品约占全省的1/6,在江西省占有足够的地位。宜春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由医药、食品、建材、机电、能源以及化工、矿业五大支柱组成的工业体系。宜春市交通便利,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复线横亘东西;形成以320、105国道和赣粤、沪瑞、无极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元河、金河直入赣江,水路航程1000多公里。伊春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按照一个72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中等城市的发展规划,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的框架正在开启。
[编辑本段]地域文化
伊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一直是“江南美女之乡,文物昌盛之国”。宜春自古人文荟萃,人才辈出。韩愈在宜春任刺史时,曾写过一首赞美宜春的诗,“不要远行宜春,山川多胜。”历史名人包括唐代诗人、郑谷,宋代历史学家,元代学者杜本,诗人解希思、范,明代历史学家陈邦展,科学家宋,抗日名将邓子龙,清代名臣辛、杨希马,清官。现代名人包括* * *革命领袖、民主斗士、戏剧家熊佛西、物理学家吴和。
伊春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佛教的发祥地。在宜春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集中了许多禅宗祖庭,在宜春的崇山峻岭之间,据说开了无数法门龙,如袁州区的阳山殷琦寺、宜丰东山普力寺、黄柏山寺、静安宝峰寺、奉新百丈寺等等。五大禅宗流派中,宜丰有两个:林佶派发源于宜丰县黄渤山,曹洞宗发源于宜丰洞山。鲁阳宗,袁州阳山人。妈祖易道、东山梁家、黄白云曦、百丈淮海、阳山惠济等高僧齐聚宜春,使得宜春的禅文化丰富多彩。历史上很多俗语、成语、词语、重大政治事件,都是因为禅而形成或联系到宜春的。目前,远至日韩、欧美,绝大多数禅法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追溯到宜春。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易成法师,至今仍是宜春静安宝峰寺方丈。
宜春的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两基”教育率先达标,高标准高质量向“普九”迈进;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全省领先;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行列。宜春学院是江西省第二所综合性本科高校,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招生。宜春体育中心是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宜春水上运动场被确定为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2004年6月65438日+10月65438日+8月6日晚,我国新世纪第一项农民体育赛事——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在江西宜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农民运动会开幕。10月24日,10,农民运动会闭幕。以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冠军杨文俊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本土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文化事业相互竞争,高安采茶戏、上高农民摄影、园洲版画、靖安农民诗词、宜丰根雕、铜鼓漫画、奉新农民画、万载傩舞、凤城书法等。* * *同构性已经成为宜春的地域文化特色。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派大将陈婴下江南(古有说平江南者为关婴,据宋代赵和时考证,平江南者为唐后羿陈婴,非应尹侯关婴)。汉高祖六年(201),天下各郡市皆建。于是今天宜春市出现了两个新城。一个是宜春,一个是建成。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丽的春天,因其“夏冷冬暖,迷人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成之名,因其“造城”而得名(古代常用“成”、“城”二字)。宜春县,初设时属元河流域管辖,包括袁州区、新余市、萍乡市、樟树市。晋大康元年(280),晋武帝灭吴,以宜春之名与宣穆皇后张春华(之祖母,司马懿之妻)同姓。为了避讳,宜春改为益阳(宜春市的益阳大道、益阳桥就是这样得名的)。隋开帝十八年(598),改称宜春。初设的程健县,属晋江流域管辖,包括高安市、上高县市、宜丰县、万载县、樟树市。唐武德五年(622),因与太子李同名,县改名为高安。高安以“地势高且安全”著称。西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梁武帝封长沙王之子刘为宜春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封刘澄之弟刘实为完成侯。刘澄在宜春市修建了宜春台,刘石还在程健东南二里修建了金沙台,这两处都是名胜古迹。如今,金沙台已被废弃,但宜春台依然存在。丁原二年(前115),免刘实,建后郭。丁原五年(前112),刘成免,宜春除州。
宜春市的领土在汉代属于张羽县(今南昌市)。三国孙武宝定二年(267),设安城县(今安福),元河流域地区归安城管辖。隋朝统一天下,废安城郡。开十八年(598),建立袁州,府址设在宜春县。原州因原山而得名,原山因隐居于此的前辈学者景源而得名。初建时,袁州辖宜春、萍乡、新余三县。宋开宝八年(975),万载县归云州。淳化三年(992年)划新喻入临江军。900多年后,袁州先后掌管宜春、萍乡、万载、分宜四县。宜春历史上第一个州级行政机构是袁州,之后是荆州和临江军。荆州建立于唐武德五年(622),今属高安。过了几天,又用米岭产的大米改称“密州”,再用阳山产的竹子改称“云州”,于武德八年(625年)废止。南唐宝达十年(952),复云州。宋宝卿元年(1225),赵云即位。因为州名与皇帝的名字谐音,所以必须改名,以免犯忌。这时,正巧州背后的山碧螺塘里长出一株灵芝,被视为吉祥之兆,故改名为“瑞州”。瑞州辖高安、上高、新昌(今宜丰)三县。南唐圣元二年(938),割高安、新干两县之地,清江县设在谭笑镇(今临江镇)。宋春华三年(992),于清江郡设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改临江府)。其管辖范围相当于新余市的樟树市、新干县、峡江县、渝水区。明清时期,奉新、靖安、凤城、铜鼓(当时为伊宁府属地)属南昌府管辖。宜春市今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宜春市辖袁州区、奉新、万载、上高、宜丰、靖安、铜鼓县,管丰城、樟树、高安市。市人民政府设在袁州区。邮政编码:336000。代码:360900。区号:0795。
伊春面积18669平方公里,人口520万(2002年)。
袁州区面积2532平方公里,人口95万。邮政编码是336000。区人民政府位于中山路。辖9个街道,8个镇,14个乡。
丰城市面积2845平方公里,人口654.38+0.26万。邮政编码是331100。市人民政府驻工农路。辖5个街道,20个镇,7个乡。
樟树市面积1.287平方公里,人口54万。邮政编码是331200。杜尧市人民政府南大街。辖5个街道,10个镇,4个乡。
高安面积2439平方公里,人口80万。邮政编码是330800。市人民政府驻解放路。辖2个街道,18个镇,2个乡。
奉新县面积1.642平方公里,人口30万。邮政编码是330700。县人民政府驻凤川镇。辖10个镇和3个乡。
万载县面积1714平方公里,人口46万。邮政编码是336100。县人民政府驻乐康街。辖1街7镇9乡。
上高县面积1350平方公里,人口34万。邮政编码是336400。县人民政府驻澳洋街道。辖1街6镇6乡。
宜丰县面积19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邮政编码是336300。县人民政府驻新场镇。辖7镇5乡。
靖安县面积1.377平方公里,人口1.4万。邮政编码是330600。县人民政府驻双溪镇。辖5镇6乡。
铜鼓县面积1.548平方公里,人口1.4万。邮政编码是336200。永宁镇县人民政府。辖6镇3乡。
[编辑此段落]人口汇总
宜春市总人口2001,年末人口518万。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273人。人口密度丰城市最高,约431人/平方公里,铜鼓县最低,约88人/平方公里。全市居住着26个民族,分别是汉族、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畲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磨老族、布朗族、仡佬族等。其中汉族人口占99.95%。
[编辑此段]农业资源
木本植物以栽培和野生为主。人工栽培包括毛竹、杉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柳杉、池杉、水杉、柞树、赤杨、木荷、苦槠、枫树、杨树、泡桐。野生的有台湾省松、樟树、伯乐树、杜英、重阳树、降香、平邑甜茶、红豆树、甜槠、栲树、大叶青冈、东南石栎、麻栎、蘑菇树、枫香、枫杨、樟树、红楠、欧李、紫树、银杉、湖南。
经济植物木本油料植物包括油茶、油桐、乌桕、油橄榄、樟树、肉桂、山苍子、山苍子、吴茱萸、花椒、柏树、桉树、松树。木质淀粉植物包括栗子、甜槠、橡树、李茂、锥栗,木质纤维植物包括苎麻、桑树、榆树、柏树、大麻、椴树、糙叶树、竹子、梧桐和棕榈。可食用的水果植物有柑橘、橙、柚、桃、李、柿、栗、枣、梨、杨梅、猕猴桃、山楂、无花果、葡萄等。中国草麻之乡宜春,早在公元58年就以纤维长,“薄如纸,轻如丝”而闻名。用大块苎麻织成的夏布闻名中外,全国唯一的苎麻研究所就设在宜春。江西宜春是野生猕猴桃的主产区。靖安猕猴桃产量居全省第一。
观赏植物主要有木莲、柏树、苏铁、银杏、雪松、罗汉松、夹竹桃、黄杨、蜡梅、杜鹃、香榧、绣球、广玉兰、含笑、芙蓉、白兰花、合欢、山茶、桂花、石榴、野蔷薇、绣线菊等。落叶木莲(Manglietia glauca),中国特有的古老珍稀濒危植物,曾被选为江西省第十届运动会吉祥物,其花形已成为宜春的城市标志。19910,在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她以《园林中的一种多年生观赏植物——花木莲》获得铜奖。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1.5亿元,同比增长13.8%,居全省第八位,比上年提高1位。财政总收入突破60亿元,达到64.9亿元,增长29%,居全省第五位,比上年提高1位,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28.6%;丰城市财政总收入跃上新台阶6543.8+0.5亿元,达到6543.8+0.692亿元,樟树市突破6543.8+0亿元,高安市突破7亿元,袁州区和上高县市突破5亿元,万载县突破4亿元,丰城市上庄街道办和高安市八景镇突破6543.8+0亿元,实现全市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2.9亿元,增长22.1%,居全省第七位,比上年提高1位。发展潜力指标快速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达到341.2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4亿元,增长23.4%,增速创12年新高。实际利用外资2.94亿美元,增长101%;引进外资6543.8+04.6亿元,增长654.38+02.2%;外贸出口2.85亿美元,增长34.9%。民生保障指标得到有效落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83元,分别增长1.6%和1.3%。价格涨幅得到控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6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7.9‰以内。
随着工业化的强力推进,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06个,其中投资额超过5亿元的11个。9个工业园区共有企业115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2亿元,增长40.8%。税收收入27.7亿元,增长39.7%。科技园区深入推进,7个产业园区获批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江西上高台商创业园”获省政府批准。奉新县获全省首个纺织印染集控区;省级产业基地增至10个,高安建陶基地被命名为“中国建陶产业基地”。全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2%,特别是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运行质量的提高。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2: 50.3: 27.5调整为21.7:52:26.3。财政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6%,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90.8%,均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城市建设投资25亿元,农村建设投资23亿元,城镇化率达到38.2%。各县市以创城为抓手,建设和续建了一大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伊春明月山机场已获国务院批准,红坪电站已基本完成项目规划论证,无极高速、320国道大湾线、伊春至安福二级公路全面建成,高安至胡家坊一级公路已通车,丰城建一桥建成通车,曲江码头建设进展顺利。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正在规划设计,高安陶建基地铁路专用线已开工建设,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正在招商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徐志(97-168)
许志,字顺。凤城市白土镇银西村人。东汉隐士。少学点儒家经典,精通天文历法。家境贫寒务农,自力更生。政府的征用,不全是。它被称为“周楠·高适”。陈蕃是张羽的知府,他不接待客人,所以他为他设置了一个长沙发。如果他去了,他会把它挂起来。后来,他用“挂在长沙发上”的比喻,以礼相待智者。王波《王腾亭序》中说:“人杰地灵,许茹在陈蕃榻上”,就是这个典故。徐志葬在南昌进贤门外。今天南昌的孺子路、孺子亭、孺子园,都是为了纪念徐志而命名的。凤城隐溪,因徐志隐居于此而得名。
陶渊明(365-427)
陶渊明,又名钱,性格开朗,生活恬淡。宜丰县唐城镇秀溪村人。金代诗人。陶渊明的《太平玉环记》,宋代地理通志,记载“家起于宜丰”。宜丰的老土井也是这么说的。陶渊明,29岁,柴桑移民,任江州饮酒礼,在真君从军。后来任彭泽县长。因为他不为达官贵人工作,他放弃了他的官职,住在栗(今幸子县)。52岁时,他带着小儿子陶同回到宜丰老家。四年后,回到旬阳,死在柴桑。陶同留在了他的家乡。今天的秀溪陶和唐城古村都是陶同的后裔。历代地方志中都有陶渊明及其在宜丰的纪念性建筑的踪迹,如南山、刘宅、聚轩、东里、Xi墨池、苍树、故乡桥、境界桥、吴公桥、书小台、浮石湾、古元石、醉辉石、圆明洞、读书馆、境界寺等。
吴(1897-1977)
吴荀攸,字正腔圆。他是高安市何伶乡西施村人。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1912进入瑞州中学,1920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26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他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一起从事X射线光谱研究。1927年,康普顿获得诺贝尔奖。由于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研究成果在国外被称为“康-吴效应”。1926年,吴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后来,他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1950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是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先驱,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科技精英。如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著名科学家王、彭、钱三强、何,都出自。1988年,中国人民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科学家纪念邮票一套四枚。纪念人物有吴、李四光、竺可桢、华。
[编辑此段]古代名人写宜春
依山傍水、田园葱郁的宜春,就像一个天生丽质的少女。凭借其纯天然的特点,宜春已成为名人探索揽胜和写诗的对象。
早在公元806年,大诗人韩愈派同僚王涯为袁州(今宜春)刺史时,就以“勿以宜春为远,山川胜多行”的诗句安慰他。当时韩愈并未在日后游览宜春,可见在中晚唐时期,宜春的山水秀是全国闻名的。13年后,韩愈被贬潮州任刺史。8个月后,韩愈请求调到袁州,足以证明宜春在他心中的印象很深。公元835年,另一位朝廷大员李德裕作为长史到了袁州。他为这里的一种鸟写下了《山凤凰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阳山(今明月山)位于县城昆角,松高,景色秀丽。”意思是在原州西南的阳山,松树高得遮住了山景,珍禽成群。后来,晚唐著名诗人郑谷在阳山北麓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草肥牧牛,桑绿鸣鸽。屋檐前见,清泉在流。春菜雨切,社酒花香。领我到南皮,篱边一舟。”意思是早上牧童在草坡放牛,晚上斑鸠在桑林唱歌。站在屋檐下,可以看到一排深绿色的山峰,山鸡流下的清澈泉水,甚至还有一叶扁舟。多么清新淡雅的田园风光啊!唐代另一位诗人李华这样描述宜春:“草长益阳城下,水自东向西流。香树无花落,鸟语一路春山。”宜春山水之宁静可见一斑。在南唐诗人韦庄的笔下,宜春是另一番景象:“家家只以弹琴著书为生,一郡清风似儒”,“烟云满新诗,城墙闲画古画。”不仅文笔流畅,而且文笔优雅。晨雾云雾中,星罗棋布的郊区,城门市场里的闲适,让人如入诗画画廊般陶醉。
到了宋代,吟咏宜春的诗人更多了。公元1054元,思想家李觏到宜春讲学,著有名著《园洲之学》。他还登上宜春站台,表达了这样的感受:“谁住在小蓬莱?唯有宜春最老台,千里待见详,千户画图。”一个被贬的官员怎么会想住在蓬莱仙境?只有宜春台地这种古老的地方才是他们所想的。站在这里一望千里,景色清晰生动,群山蜿蜒,千家万户凝聚成一幅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以“宜春四面塔,欲饮一杯”来表达对雄伟的宜春台的喜爱。。他想站在宜春的平台上,俯瞰云中翠绿的竹子,看看被夏雨催熟的杨梅。多么醉人的江南五月天啊!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宜春的。游览了阳山太平兴国寺,拜见了珍奶奶,写下了这首诗:“珍飞到锡之地,天上云聚。取伸筋草根薄,窗上竹影厚。”他集合了山的奇、云峰的美、绿松石的劲、竹林的美,令人神往。
公元1173年,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从老家吴军去贵州时路过宜春,特地游览了阳山。他发现阳山“所有的竹田都在田埂和顶上”,于是他第一次把这种田园景观称为“梯田”。后来,他参观了小萨迦塔,写了一首24行的长诗。诗中说,他从竹田村出发时,看到的都是幽深幽静的溪水,到了湄洲村问路才知道,阳山上乌云密布。一路向上,只见“崔伟打断了文健的怒吼,耳听不辩。”森林很静,政治家万和在打雷。山似莲花盆绕金地,龙宫避席崖..."他被阳山上的竹海、瀑布、深谷、松柏、绝壁深深打动,干脆"向龙借座,好让他在雨中歇息,睡在西寨里。"在另一首诗《阳山之上的雨》中,他甚至描写了阳山之上雨后初晴的美景:"太阳浩瀚,群峰立于指尖。衡山满阴,海市冬。“画一幅日出和面朝大海的山峰的壮观景色。21年后,大理学者朱应邀到阳山太平兴国寺司腾阁讲学。走过阳山郁郁葱葱的群山时,不易激动的老人专注地听了半天,叹了口气,吟了一首诗:“我走在伊春野,环顾多奇山。有数不清的山,没有人能爬上它们...“阳山的清高高大,无需多言。老人还详细描述了阳山郁郁葱葱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海湾,并特别对那些大自然形成的奇石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它们是“被神灵一个个刨出来的”,“保存了好几代”。千百年来在奇妙的工艺下呈现出来的生动造型,真的很值得欣赏。
在明代到过宜春的人中,王守仁(阳明先生)值得一提。这位同样杰出的理学家在他的《宜春台二首》中说:“台名只有宜春,山无处不在。不需要烟火化妆,会尽全力教杂志。”寥寥数语,却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宜春风光中最本质的东西,那种不随季节而变的永恒之美——巍峨苍翠的群山,让人不禁赞叹他敏锐的感官。同时,严嵩也多次在宜春停留,留下了许多描写宜春风光的诗篇。在他赞美宜春台的诗中,有许多优美委婉的句子,如“松杉复兴郭陵风,楼阁移于天”,“岩树因时序而变,山川云适俗也”。他总是用“翠岭”、“绿江”、“木仓”、“张松”这样的词语来展示伊春的生态之美。
当然,不止一个著名的作家在诗歌中写过伊春。在宜春的文史典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李白、柳宗元、刘禹锡、贾岛、刘长卿、梅、岳飞、杨万里、辛弃疾、文天祥、汤显祖等名字。他们写下的文字,让宜春这座古城,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或浓或淡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