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浙江的文脉有什么意义?
说起名字的由来,女主介绍:“本来想叫‘古道人家’,没想到取了。我们想了想,想到了院子里的那棵老榆树。‘玉舍’听起来也很有文化气息。”为了让B&B更有文化气息,主人还在楼上设置了书籍。
村支书毛中奇告诉记者,这个村是浙皖水陆交通的古商埠,文化底蕴深厚。大家都以是“文化村”为荣。近年来,该村陆续恢复推出了泗安旱船、水龙、十面锣鼓等文化项目。“我们挖掘和展示了该村的文化遗产,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还培育了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通过发展文化旅游,2017年,上思庵村人均收入接近3.2万元。“我当过三次村主任,三次村支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建设好了,村里氛围就好了,发展就有后劲了。”毛中奇说。
长兴县新局副局长包坦言:“以前一些村干部还认为文化可以搞,也可以不搞,越搞越少。现在我们观察,如果一个村庄很好地掌握了文化,它一定是繁荣的。”
传统文脉的挖掘无形中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杭州余杭区景山村以茶闻名,当地的景山据说是“茶圣”陆羽写《茶经》的地方。村委会主任、区级京山炒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余荣华说,当地多年来充分挖掘茶文化资源,茶叶价格是几年前的两倍,村里开了80多家民宿,村民人均纯收入10年翻了两番。“今年春节,我们村一天接待游客1.2万。”
“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浙江省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研究馆员、浙江省非物质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林田表示,近年来,浙江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延续文化文脉,增加文化认同,凝聚乡土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在浙西江山市陈达乡陈达村,今年夏天,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团体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与该村共同组建了“花小白江山陈达剧社”。剧社不仅为村里的崔雯小学招生,也为全市的戏迷招生。招生很火爆。
浙江小百花月剧团党支部书记刘建宽说,之所以在这个古村落成立剧社,是看中了村子的文化底蕴。
但在10多年前,陈达村还是一个“落后的村庄”。身为部队文艺骨干的王当上村支书后,决定“以歌治村”,请专家创作了两首村歌,《满书之地》和《妈妈的一碗面》。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