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农作物的历史

泉州稻田养鱼的历史久远,早在汉代就有了。据说,当泉州的县城还在陶阳(今泉州的陶阳古遗址)时,一个早起卖鱼的渔夫不小心把一车从河里抓来的鲤鱼苗倒进了路边的稻田里。除了死鱼和垂死的鱼之外,那些活蹦乱跳的鱼早已逃之夭夭。稻田是别人的,秧苗正在拔茎抽穗,地里没水挖。我该怎么办?渔夫不肯罢休,和田主商量后,用冷杉树枝堵住了进出水口。稻田挖水的时候,开满花的鲤鱼不仅肥滑,而且味道独特,聪明的泉州人就开始刻意在稻田里养鲤鱼。

而花鱼是什么时候成为贡品的?这些年来,我为了调查花鱼的养殖和进贡历史,走访了几十位老人。前几年,在蔡湾村看望90岁的云老人(蒋麟、蒋的后代,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泉州的典籍了如指掌)时,他说年轻时听曾祖父讲过,是宋代泉州一位京官提拔的。这个人死后,皇帝还赐金鲤鱼陪葬。本文考察了北宋初年共工二年(公元989年)至南宋末年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285年间泉州38名进士的仕宦轨迹。唯一一个在北京做官,接近皇帝的祖宗陶崇公,是唯一的一个。当我带着疑问再次拜访姜云时,他已经死了。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解开了谜团。

我的祖先陶崇公的墓在上世纪70年代末被盗挖,只留下一个被荆棘覆盖的深坑。为了不让先人的遗骨被扔到荒野里,去年清明前夕,我请我的兄弟陶蓉来填坑立碑。在挖填坑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清嘉庆九年重修的残碑,上面刻着这样的文字“清嘉庆九年”

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10岁时,被桑梓称为神童的始祖陶崇公在进宫考试时,向皇帝献上了《宋宣和楚辞七叙》两本书。宁宗爱才,见他有刘子厚遗风,便封他为太子讲师,专门辅导太子赵云。有一年春节,祖上带了干荷花鱼回老家。赵云吃了之后赞不绝口。当老师解释说这种鱼是稻田养殖的,并说“新鲜荷花鲤鱼的味道很神奇”时,王子无论如何都想吃鲜鱼。但是寒冷的冬天哪里有新鲜的鱼呢?好不容易等到秋分,老祖宗奉太子之命回国,准备了几十斤刚出田的鲜花鱼,装了一船,用渔网把鱼吊到水里。当他们沿湘江到洞庭,沿长江到京师时,鲜鱼还活蹦乱跳。吃完后,王子拍手称赞皇帝老子的鱼。从此,该州的花鱼名声大噪,自然成为贡品,也促进了该州的花鱼养殖。太子即位后(宋理宗是宋朝做皇帝时间最长的人),祖上受到重用。

蒋曰:“乡圣人陶崇初,为讲经读经官,后升右文庙。他是墨宝馆的一名大学生,他是一名医生。他是青香郡的开国之子,拥有五百家餐馆,并赐紫金鱼袋葬于该乡道安北路(枣木铺)。从公职人员到侍从,知识为李宗所宠,再用谏言,遇其所需而杀之,而补县知忻州,其志在死。如果你不仅逃离了海藻,你还可以看到你生活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