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中历史“模块+题目”的内容呈现模式

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实践简单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基本上是安排或代替学生的学习,不尊重学生的感受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标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实事求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提出简易教学模式,将备课和听课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新课程理念。

第二,认真研读教材,合理整合内容。

1.加强专业学习,深化学科知识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想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不仅要在所教的学科上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要积极参加新教材的培训和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改革的文件,在网上搜集试点地区的宝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集体备课时及时交流总结,取长补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做好初中知识衔接。

初中为了给学生减负,课本上删除了很多基础知识,内容也比较简单浅薄。高中阶段,教材是按主题编排的,更强调宏观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落差。而且安徽省中考将历史列为开卷考试科目,分数只有70分,使得课时得不到保证,学生基础薄弱,初中的知识基础与高中的专项教学难以衔接。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适当补充通史内容,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拓展必要的历史常识。

3.依托教材,灵活排序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4.改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课程标准提倡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主题教学的安排,使得教材的趣味性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机械记忆历史,而是系统地认识历史,全面地把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