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孙中山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第一次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1905 165438+10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由Z国主义、民权、民生组成。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独裁和外国列强入侵,推翻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谋求中国各民族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主就是普通人共享的民主政治,以防止欧美现行制度的弊端。人民有四权(政权)治理政府,政府有五权(政权)治理国家:立法、司法、行政、考核、监督。其核心理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力的区分,即政府有政权,人民有政权。

民生最重要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土地所有权平等,二是控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家民生)。

扩展数据

历史背景

清末,社会逐渐由封建社会退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大变革无疑对孙中山革命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孙中山看到积贫积弱的满清政府被西方列强肆意践踏,人民满目疮痍,哀鸿遍野,激发了他救民于水火的历史使命感,他开始了拯救中华民族的思考和探索。

这正如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的:“今日我疆域之大,人数之多,却饥于桌上之肉,以提振蛮力,放眼天下...我又矮又浅,不足以应付大事;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成为革命的先锋,适应形势的要求。”并宣称中国的革命是“为了支那的老百姓,为了亚洲的黄种人,为了世界的人类”。

清政府的各种救国方案相继失败。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理论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用以指导辛亥革命的实践,也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