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镇的历史沿革
菱湖以菱闻名,盛产丝绸,盛产渔业。早在4700年前,令狐先民就开始编织丝带和丝织品。
战国时期,菱湖人工养鱼。汉朝末期,开始人工养鱼。到了唐代,菱湖有了繁荣的“水市”,明清时期成为江南人工养鱼中心。6万亩桑地与11万亩鱼塘相连相依,蔚为壮观。是中国唯一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球物理基金会表彰的传统生态农业。
秦汉时期就有“有地就种桑树,无地就剩桑树”的说法。成立于唐代,兴盛于明代的菱湖,称为湖州府东南雄镇。唐代,菱湖的丝制品被列为贡品。宋代“蚕茧立山头,拉车之声,连辽闻相闻”。明清时期,菱湖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居湖州之首,有“天下第一丝”之冠,是明清江南丝绸市场三大市场之一。菱湖丝绸产量占湖州市的24%,占浙江省的10%。菱湖是中国三大淡水鱼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年产淡水鱼4.3万吨,占湖州市的60%。
北宋停镇,设巡寨,属安县。南宋流行十里,造桥修路,设四门,征收茶酒税,初具市镇规模。明代洪武15年(公元1382年)设菱湖镇,设税库局官、预备仓。成化年间,设湖修检察室,后设泗溪河泊。明朝嘉隆一万年间(1522-1620),经济繁荣,丝绸发达,人工养鱼遍布池塘,成为“东南巨城”。清朝乾隆年间以后,贵安县总务府迁至菱湖设立税局,基本上进入了一个相当繁荣的时期。“第一个住处是连云。清光绪二年(1876),人口达到6656人,是湖州最大的镇。
菱湖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江南水乡主要指长江以南、太湖流域、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地区。江南水乡自古就有“苏州湖(州)熟,天下满”的美誉。南宋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形成了许多充满人文气息的古镇。菱湖镇“九墩十三帮”,临江而存,成为一条临水的街,一座临水的城,白灰的瓦,小河,小桥,酒楼,茶馆,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富庶的美妙画卷。
1912民国时期,安、武城两县废弃,并入县,菱湖为县属镇。1949年4月28日,令狐和平解放。从1950到1954,吴兴县政府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吴兴县直属镇。
1986 165438+10月,西溪镇并入菱湖镇,辖18个居委会,16个行政村。
9月,1987湖州至菱湖公路通车。
1991年,举办首届龙湖文化艺术节。
1993年5月撤村建区,成为菱湖区第一镇。
1995,被评为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被列为湖州六大辅助城市之一。
1996,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小康镇。
1997年9月,菱湖水厂投资1000万元搬迁取水工程。
1998,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1998,修建湖州至菱湖高速公路、菱湖公路桥,跨度576米;
1998,菱湖中学,省级二类重点中学,新建,总投资3000多万元。
200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南浔区,菱湖区撤销,菱湖镇整体划归南浔区,现为省级中心镇。
菱湖已成为省级教育名镇,菱湖中学是湖州唯一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原青树中学由实业家张荣初先生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