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课ppt
答: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书的第2页)。
第二,英国为什么要走私鸦片到中国?
直接目的:牟取暴利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第三,鸦片的危害
1,白银外流造成清朝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银贵钱贱”清* * *用银征税加重了百姓负担。
3.鸦片走私腐化了清朝的统治机构,清朝因为腐败而允许鸦片走私。清朝的统治机构
因为受贿和放人私塾,它变得更加腐败。
4.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社会不稳定,严重削弱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第四,反吸烟运动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州禁烟。
林则徐到广州后,逮捕烟贩,收缴鸦片,成立禁烟局,准备戒烟药丸,在虎门销毁鸦片。
1839年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虎门销毁鸦片)。
虎门销毁鸦片的意义:虎门销毁鸦片是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动词 (verb的缩写)鸦片战争
原因:邪恶的鸦片贸易受中国影响,英国决定开战。
时间:65438+6月0840 -1842
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清朝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方面落后于英国)。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是落后的主要原因。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偿21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英国商人对进出口货物所交的税,需要在中国与英国商定。
把香港岛割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
21万元的补偿款,加重了财政危机和人民负担。
五口贸易和协议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出口和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不及物动词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七年级历史课本第一课第一课祖国古代居民1。中国最早的人类是1。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距今约1.7万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农耕1。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约7000年前),开始以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农耕方式定居下来。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房,方便通风防潮;他们还饲养家禽,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
夏商周的兴衰1。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把的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戚和英雄,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平时向皇帝纳贡,保卫疆土,战时带兵与皇帝作战。3.作用:开发边远地区,加强统治,使西周成为强国。
4.毁灭:中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辉煌的青铜文明。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辉煌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泗阳方尊。
2.商周同期,中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雕像和青铜神树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关注。
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1。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栋迁居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2.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宰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拒洋”的号令,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在楚谨和中国的成蒲战争之后,晋文公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一百年后,楚庄王成了中原的霸主。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齐、楚、秦、燕、赵、魏、汉。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的决战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国。
第7课大变革时代1。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为秦修建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二、商鞅变法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田,多产粮布者,可免徭役;根据兵役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不服兵役的旧贵族特权。(3)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
3.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末期最繁荣的封建国家。第八课中国文化的繁荣(1) 1。中国有文字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第九课中国文化的繁荣(二)1。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的言论在《论语》中有记载。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以德治国”,在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地学习。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编纂的。2.老子生于春秋末期,其学说在《道德经》中有记载。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编撰的。墨子,战国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孟子认为春秋时期没有义战,反对一切战争。提倡“仁政”治国,不重视税收,注重保护环境。
韩非生于战国末期,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6.孙武生于春秋末期,著有《孙子兵法》。他的军事思想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1。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1。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六国。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这一封建专制制度。(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政府有宰相邱和负责行政、军事和监督的帝国顾问。(3)地方实行县制。
(郡县制源于商鞅变法,沿用至今。)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统一使用方形铜币)和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写法(以小篆为国标写法,再推广笔画更简单的隶书)4。思想上:焚书坑儒。
(李四建议)5。军事上:反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南挖运河,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地方实行郡县制。第12课统一的汉朝。文婧统治时期的汉武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不重视薄税,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2.汉武帝统一的具体措施:(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了朱的建议,颁布了“恩旨”,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孙,建立了较小的诸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2)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视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3)军事上,对匈奴发动多次大规模反攻,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诸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第14课匈奴的崛起和汉朝的和平战争1。卫青和霍去病打败匈奴。
3.0949年10月1日下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1.65438+在天安门广场的讲台上。
2.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了,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3.1951年* * *地方* *派出了以阿沛为首的代表团。* * *到北京与中央人民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协议,* * *和平解放。
11.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转载]历史是什么?第一天进初中教室,感觉很奇妙。
因为如果把人生的教育阶段分为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五个阶段,我做过高中生家教,辅导过上小学的侄女,教过大学生,现在准备教初中生。可以说除了幼儿园的小朋友我没教过,真的教过我人生所有的教育阶段。
想想看,这难道不是一次美妙的教学经历吗?我学习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总有很多精彩的东西。比如一战的时候,一百万德法军队在凡尔登僵持不下。有一天,法国炮手试枪,一枪打中了德军藏在森林里的火药库,导致60万发炮弹和几十吨火药爆炸,使法军扭转了一战战局;比如二战前,德军发现了一本书《未来的军队》,讲的是如何用机械化部队进行机动作战。据此,德军建立了庞大的装甲军团,仅用六周时间就打败了法国。这本书的作者是后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这些历史上不可思议的奇妙之事,因其重要性而被写进史书。我精彩的教学经历无法与之相比,但我可以写在自己的博客里,呵呵,反正也是历史见证。
那我们先来看看我的第一堂初中历史课吧!进教室之前,我一直在想,我的第一堂历史课,应该给初中十二三岁的孩子讲些什么。脚本无疑是最简单的选择,但是我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做,因为我想和孩子分享的是他们在第一次交流中的想法。不仅是我的,还有他们的。
我想知道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对历史的理解,他们的知识等等,我想让他们真实积极地说出来。课堂有三个环节:自我介绍、课堂讲述、交流反馈。
自我介绍很有意思,不是因为我设计的,而是因为各种突发事件,八节课的自我介绍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有一次上课,班主任给孩子们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作为一个现实的学生回来为母校服务的。对于这节课,我从开玩笑说班主任有“篡改历史”的嫌疑开始,一边自我介绍,一边介绍史记保证真实性的原则,最后把话题带到我今天的课堂主题“历史是什么”。
有一次上课,班主任在介绍我之前,先教了孩子们历史英语的写法和发音,然后让我介绍自己。我看了看历史这个词,做了一个简单的英语自我介绍,是一名历史老师。在接下来的课上,我介绍了现代世界的全球化,让他们明白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时,英语和历史一样重要。.....讲座以学生表达他们对历史的看法开始。学生们都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也认同这种观点,并用两组建筑固化历史的图片和历史的见证者来证明这种观点。
后来引入了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让孩子比较两种观点的区别,然后通过学习“历史”二字,分析中国古代人对“历”和“史”二字的思想,从而引导孩子关注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切历史都是由“今天的我”创造的,历史也是如此,历史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学习才能摆脱枯燥。
交流和反馈的环节是让学生向我提历史方面的问题,让他们给我提问题,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我从来不敢说自己什么都懂。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使是这个专业,我也有很多未知。
在开始提问之前,我用老师谈话中的那句“先提问,后专攻其技”给他们打了预防针。其实我也很害怕这个环节,但是如果这个环节进行的好,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每个班级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热情,知识,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甚至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一些课堂上,孩子们举起双手站起来,以便让我问他问题。这节课后,我需要注意纪律要求,时刻提醒自己对课堂气氛的控制。但有些班级只有几个孩子举手,气氛有点“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让课堂活跃起来,抓住他们的听讲注意力。
有小朋友想问我唐宋八大家谁活的时间最短,却问唐宋八大家谁先死,我根本答不出“正确答案”。语言的组织能力需要在课堂上多加练习。
有个孩子问我青花瓷的釉色是怎么炼成的,有个孩子问我玛雅人死后是怎么葬的,有个孩子问我明清有几个君主,依次是谁,有个孩子问我金刚经写了什么。虽然问题回答了,但我浑身是汗。当然,天气很热。
有个孩子问我扬州八怪是谁,我只说出了五个,其中三个我都不记得了。当一个孩子问我,我的祖先会带着哪根骨头去纪念死去的亲人;虽然一开始就做好了被他们难倒的准备,但还是出了一身汗,冷。他们的知识面让我大开眼界,因为他们都在课堂上记住了这些问题,他们也准备了正确的答案。当我回答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打着响指。
当一个孩子问我,为什么老师在学校学的是真善美,而社会上发生了那么多不好的事情?这个孩子课后问。他在课堂上什么也没说。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很开心。这节课结束了。我必须回答,但我真的不必在所有孩子面前回答。我告诉他,佛经上说人有“贪、嗔、痴”,圣经上说人有“七宗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从哲学上讲,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我在圈他),而我们是人。
5.九年级历史第一课是什么是氏族原始社会中由同一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人类社会群体,其成员来自同一祖先。
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他们经常用一种动物或植物作为他们部落的图腾标志。
在氏族中,有一定的关于婚姻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的婚姻,排除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甚至禁止与母亲的最远旁系亲属的婚姻。氏族成员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等分配,财产共享。
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会议决定。氏族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在铜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
一个氏族是一群相信他们有同一个祖先,一般有同一个图腾的人。
6.七年级历史第一课(1),隋朝统一的原因: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割据,人民渴望统一;陈政权统治下的南方腐败。
隋朝以前统一的朝代是秦汉。(2),隋文帝。
国家的统一。③、通济渠、韩沟。
反映了隋朝统治者贪图江南美景,奢侈腐败,对百姓毫无同情心。(4)大运河通车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而且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业的发展。它就像一条丝带,沿海城镇就像镶嵌在丝带上的珍珠。历代王朝不断疏浚和改建运河,使其继续发挥连接南北大动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