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卸任后将何去何从?
这位资深投资人2003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被原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招入麾下。从研究员到兴全基金副总裁,在兴全工作18年。均衡稳健的投资风格,强大的回撤控制能力,使他成为市场上少有的投资期限超过10年,年化收益近20%的明星基金经理。
卸任后,他管理的兴全趋势基金将聘请谢志宇和李东担任基金经理,兴全愿景基金由乔迁管理。
那么,董卸任后将何去何从?
有一种猜测说他去了宁泉资产,这次百亿私募的创始人,董,曾经的领军人物和“盛世五绝”之一的杨东,但似乎不是。
还有一种猜测是他去了同样在嘉里城工作的瑞俊资产。这个私募的创始人也是来自“兴全五绝”,由兴全趋势投资首任基金经理王小明和兴全可转债首任基金经理杜长勇创立,但好像不是。
“兴全五绝”是指、董、傅鹏博、杜长勇、杨东。其中,杨东2018创立宁全资产,管理规模突破百亿仅用了两年时间;傅鹏博离开兴全后,和学生陈光明一起创办了瑞源基金。王小明和杜长勇将他们的私募合并到瑞俊资产。
杨冬创立的“兴全五绝”中,已有4人离开兴全,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唯一剩下的董也将离开,这似乎宣告了“杨董时代”的结束。自此,以谢志宇为首的中生代基金经理将扛起繁荣的大旗。
除了董的去向,离开的原因也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对于董的辞职,兴全的回应是“先休息一下,接下来我可能会在投资理念和工具上做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过去,经理公募基金的辞职大多是因为激励问题,但在过去的两年里,公募在激励明星基金经理方面已经做得足够了。此外,明星基金经理辞职的原因大多与待遇无关,更多的可能是理念的不一致,或者是对自我价值的更大追求。
公开发行基金有其局限性。基金经理会面临来自渠道、舆论、监管甚至公司内部管理的压力,往往在重压之下做出异常操作。此外,由于体系庞大、交易限制较多且缺乏灵活性,以及通过收取管理费赚钱的模式,公募需要不断扩容,往往可能偏离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初心。
私募的股东、基金经理、管理层往往是同一批人,思想更统一,管理更和谐。同时,业绩报酬的提取方式使得私募公司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充分挂钩,能够更专注地为投资者创造利益。
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催生了一批基金经理离开公募,去私募。
在资产管理行业,“公私不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前面介绍的在“兴全系”创业的杨东、王小明、杜长勇等人,东方红资管还向私募界输出了不少大将。在此之前,陈光明创办了瑞远,后来林鹏创办了和谐易慧,两人都已经成为百亿级私募。
董并不是今年第一位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基金行业的公开发行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基金经理选择跳槽或者转型。体制更加灵活的私募机构也吸引了大量的公共人才。随着私募基金的壮大,可能会吸引更多明星基金经理的加入。
虽然私募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要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并不容易,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私募公司的成功不是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能决定的。产品发布的时机,渠道的支持,投研团队的建设都很重要。明星基金经理在私募后业绩崩盘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传奇已经成为过去。
当然,如果董能得到兴业系的支持,创业之路可能会更顺利。
无论是董去宁泉、瑞俊,还是自己创业,都将是“兴全系”定向增发的进一步拓展。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不断加入,私募的“兴全系”、“东方红系”越来越多。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两家公司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