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跳力竹雕的起源
黄岩弹子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根据现有资料,它是浙江最早的竹刻产地,由民间竹刻艺术家陈创作。黄岩西乡盛产竹子,农村有很多从事竹木制品的艺人。清同治年间,东山彩阳村一位技艺高超的竹艺大师,制作竹篮、竹板、竹盒,工艺精湛。在产品出售之前,它们被送到陈的作坊,并被要求在竹制品上雕刻图案,这大大提高了价格。陈受此启发,与师傅合作,将竹簧从竹子上劈开,制成掌形的掌扇,刻以人物山水,并称之为“雅扇”,以示区别于蒲扇、纸扇、芭蕉扇,一时畅销。同时,陈还从事竹刻对联的生意,很受欢迎。当时的黄岩县令书法很好,大书法家赵是幕僚。当孙不堪重负时,他经常让赵为他代笔。当看到陈有很高的雕刻技艺时,便邀请衙内雕刻竹联,一天支付120钹。这种对联典雅古朴,很受欢迎。由赵书写,陈雕刻的书法竹联在黄岩仍然可以看到。当时黄岩城关有两家竹雕店,一家是陈父子经营的石柱亭,一家是郑益昌。1929年,黄岩竹刻对联获杭州西湖博览会银奖。1933获南京全国工艺美术展特等奖。后空翻泉销售不旺,石柱馆勉强维持,郑益昌几经波折倒闭。到20世纪40年代末,黄岩的竹刻艺术家不到65,438+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双簧竹雕的生产在以后得到了恢复和很大的发展。
1964年五月初夏,久仰黄岩翻春之誉的郭沫若先生来到黄岩,给予高度评价。“翻春竹雕可以采用国画的艺术手法,画艺和雕刻技法融为一炉,有画、有刻、有印,形成一件富有诗意的工艺品,真不愧为‘浙江三大雕塑’之一”。他还收藏了一把已故老艺术家陈先生根据唐寅作品雕刻的棕榈扇,后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同年,中央电视台(央视前身)专程到黄岩拍摄双簧竹雕全过程,并向全国播出。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西方手工艺品的迅速崛起,东方手工艺品(带翻转弹簧的竹雕等。)逐渐没落。
1998在黄岩区政府的支持下,黄岩皮瓣产品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大发展。在浙江工艺美术大师罗的努力下,奏响了一曲凯歌。1999翻簧产品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获得浙江省中国民间艺术展览金奖、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杭州市第一、二、三、四届全国西湖博览会银奖。在博览会上,他受到了乔石和其他有关领导的赞扬。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台州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进行宣传报道。